以新质生产力理论统领“十五五”农业科技战略布局
中华名人在线 2024-10-21 16:05:16 作者:zhhmrzx 来源:

以新质生产力理论统领“十五五”农业科技战略布局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部署国家“十五五”发展规划的前期战略研究工作。“十五五”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战略布局是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界普遍关注的重点,有关部门已经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总体上关于“十五五”农业领域科技如何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新发展思路和新战略布局,尚未形成共识。在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和参与有关农业科技战略研究调研的基础上,就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粗浅认识和思考建议,供参考讨论。

01

农业科技创新要以新质生产力理论为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十分丰富,方向十分明确,是当前和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科技创新发展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理论指引。学习体会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理论内涵可概括为“四个新”。

(1)新动力:新质生产力构成了由科技创新性突破、现代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体系创新性变革“新三大动力”交融催生的先进生产力。

(2)新质态:新质生产力必须具有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三个基本特质。

(3)新业态:新质生产力必须建立创新未来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升级优势产业的三大产业新格局。

(4)新体系:新质生产力的体制创新要求建立分工明确、层次分明、创新活跃、人才辈出、自立自强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以上“四个新”的理论内涵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理论体系,这是指导谋划“十五五”农业科技战略布局的最新理念和根本遵循,必须全面贯彻落实。

02

农业科技创新要适应科技创新范式重大变革趋势

      纵观当今世界,全球科技创新范式已经进入各领域深度交叉融合、多点突破与群发性突破密集、大国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大变革时期,其核心就是在不断创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由此引发传统科研范式发生重大变化,主要有三个变革趋势:

(1)智能化创新范式将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装备将全面覆盖科技创新各个领域。例如,有关报道称在生物领域的人工智能系统Alpha Fold系统已经成功预测了全球100万个物种的2.14亿个蛋白质结构,几乎涵盖了地球所有已知的蛋白质结构,为未来生物制造产业开辟了新的创新路径。

(2)生态系统式创新将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流模式。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模式由线性模式向融合式、协同式、螺旋式创新模式转变。通过大模型技术系统或者网络平台系统,将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信息、创新装备等各类创新要素形成有机联系的创新生态系统,创新效能指数式增加。

(3)有组织联合体将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织形式。构建政府+市场+企业+研究+金融为一体的创新服务组织和创新联合组织,打破传统组织的时空界限、学科界限、政策界限,建立新的资源配置机制和新的创新链接机制,实现科学-技术-产业的直接融合。

在科技创新范式变革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背景下,总体上对我国未来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更加紧迫、更加高水平的新要求,可以概括为“五个必须”,主要包括:

(1)必须以重大基础理论突破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的实质性创新,增强引领原始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全球未来农业产业高端阵地;

(2)必须以重大关键共性技术与装备创新及产业化场景应用,培育现代农业新产业、新业态;

(3)必须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赋能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农林牧渔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4)必须优化构建新型的农业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范式和组织模式改革,提升农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5)必须加强国际科技开发合作,建设与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国际农业科技创新网络。

03

农业科技创新核心目标是构建现代新质农业体系

一是高科技农业:核心标志是具有自立自强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实力,农业科技贡献率在80%以上(目前我国为63%),具有国际公认的重大原创科技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第六次技术预测表明我国国际领跑的农业技术仅为10%),具有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条件(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在3%以上,我国目前0.7%),具有国际竞争力强大一流创新型农业企业(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农业企业只有2家)。现代农业的良种化、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绿色化、数字化(新六化)科技水平达到较高程度。

二是高质量农业:核心标志是具有高度协调均衡的农业产业结构体系(一二三产融合,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融合)、高度韧性的优质安全营养的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供给体系、高度稳定的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体系。

三是高效率农业:核心标志是具有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特别是较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目前我国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农业强国平均的33%)、土地产出率及水肥资源利用率(目前我国相当于国际发达水平的1/2)以及农业秸秆等生物质资源利用率等,同时要提高重要信息、关键数据、新知识、文化创意等创新要素的开发利用水平。

04

农业科技创新要深刻把握未来农业发展趋势

一是分析把握农业科技发展的“四极趋势”。习近平总书记6月25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四极趋势”)。从向极宏观拓展角度来看,现代农业科技已经摆脱单一耕地资源向陆海空及天地一体化农业领域拓展,由单一谷物为主向大食物观拓展,由传统一二三产业向第四次产业(数据农业)、第五次产业(创意农业)及第六次产业(健康农业)大农业领域拓展等;从向极微观深入来看,现代农业科技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分子育种、细胞食物、微生物组学、合成生物、纳米农业等极微观层次探索发展;从向极端条件迈进来看,农业向大规模高端设施农业、盐碱地农业、沙漠农业、极端环境食品等领域拓展;从向极综合交叉发力来看,现代农业向“五良”(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融合、数据信息综合、人机融合等兼容性、集成化的更为复杂的农业系统发展。

二是分析把握“四个农业时代”。(1)基因化农业。抢占基因组学、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干细胞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技术制高点,不断创造新的基因、新的物种、新的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未来农业竞争力的优先战略前沿。(2)绿色化农业。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绿色将对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发展形成强制性规则与倒逼机制。绿色经济将引领全球提升产业竞争力。全球抢占绿色低碳农产品及其安全控制核心关键技术制高点,成为未来决定国际农业技术竞争力的关键性要素,低碳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不断发展。(3)数字化农业。全球进入数字化经济推动的新一轮高层次现代农业加速变革,以互联网、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等为技术基础的智能育种、智能装备、智慧农场、无人农业、垂直农业等新业态成为国际普遍重视的重大战略前沿。(4)营养化农业:全球生命价值观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抢占未来为人类健康长寿创造更加高级安全的农业成为新的热点,国际上催生了再生农业、康养农业、医疗农业、人造食品、动物源人造器官等产业发展。

06

“十五五”农业科技战略规划的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研究确立“十五五”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任务。“十五五”是我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阶段,基于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基本要求和立足中国国情、农情的具体实际,“十五五”的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既要顶天、更要立地,既要面向未来、更要注重当前,既要抓科技创新、更要深化改革,建议统筹部署“十大”战略任务,包括:全面确保粮食及主要农产品可持续供给安全、全面加速农牧业传统优势产业的高质量升级、全面提高耕地质量及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农业动植物种业自主创新水平、显著提升现代农业智能化装备与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与食品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农业领域重大前沿基础原始创新水平、大力增强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大力增强科技创新支撑乡村全面振兴的能力、优化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二是建议研究明确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目标和十大战略任务,建议“十五五”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的总体可以初步概括为“六大思路”:产业主导、强化基础、抢占高地、攻克关键、拓展领域、融合创新。

(1)产业主导:面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新需求,系统布局立足聚焦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的三个产业层次的产业科技战略布局。

(2)强化基础:面向建设农业科技强国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强化未来农业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显著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3)抢占高地:面向国际未来农业竞争前沿领域,重点布局农业现代生物技术、农业现代信息技术、农业智能技术、农业新材料技术、未来农业生物制造等战略性、颠覆性领域的关键方向。

(4)攻克关键:面向当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最紧迫、最急需的重大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底盘技术开展有组织持续攻关。

(5)拓展领域:面向“四极”趋势,有重点地布局与农业相关的新领域、新场景、新赛道。

(6)融合创新:面向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新要求,推动链式创新,打通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的创新界面,建立目标导向的有组织创新体系,形成政产学研融合创新模式。

三是建议统筹部署农业科技重大战略行动。

(1)农业重大基础研究专项行动。重点开展重要农业生物性状与优异种质资源、粮食超高产与资源高效利用、农林重大生物灾害防控机理、农产品品质定向调控、新型高效低碳绿色投入品、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农业人工智能以及前沿交叉自由探索等方向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形成突破性原始创新成果,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

(2)未来农业产业前沿科技专项行动。面向新一轮农业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趋势,重点突破农业领域合成生物学、农业生物制造、智慧农业、细胞农业、食品生物智造等前沿技术,取得一批战略性、前瞻性和颠覆性的重大成果,引领未来农业产业发展,抢占世界未来农业科技制高点,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国际竞争力。

(3)现代农业新兴产业科技专项行动。面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科技需求,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强化底盘技术、核心种源、核心算法等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化示范,重点加强数智育种、干细胞育种、智能农机、数字农业、生物饲料、生物肥药、动物疫苗、新型食品等农业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形成新模式、塑造新动能。

(4)农业传统优势产业技术升级专项行动。围绕保障粮食及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加速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新标准、新装备等重大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应用,加快高效种植、健康养殖、现代园艺、海洋渔业、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向高效化、低碳化、优质化、数字化、高端化升级改造,实现农业综合生产力显著提升。

(5)发展绿色低碳农业科技专项行动。围绕农业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大食物观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重点部署耕地保护与地力提升、农业生物安全、盐碱地利用、森林草原、绿色投入品、高水效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农业灾害防控、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气候智慧型农业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科技水平。

(6)科技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围绕乡村全面振兴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推进乡村土特产产业、数字乡村、乡村物流与电商、乡村空间格局优化和景观功能提升、传统村落保护与修复、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乡村文化创新等科技应用与示范,提升乡村全面振兴的科技支撑能力。

(7)优化重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专项行动。以重点解决农业科技“低水平重复、各自为战、效能低下”问题为导向,逐步构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统筹建立“八个体系”:即层次分明的农业科技战略力量体系、合理有序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体系、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多元化投入体系、功能互补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网络体系、高水平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现代的农业科技服务转化体系、规范有效的农业科技评价体系、开发活跃的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合作体系。

来源 |农本未来科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