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西流湾大桥 是319国道经益阳市中心城区局部改线后跨越资江的公路特大桥,同时也是益阳市规划过江的交通大动脉之一,被列入湖南省"十二五"干线公路建设重点规划。
该桥梁全长1080.6米,跨江主桥长530米,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塔为"凤凰展翅"造型,高108.26米,主梁宽30米,按城市Ⅰ级主干道标准设计为双向6车道,时速50公里。
大桥建成通车后将重塑资江两岸交通体系,对优化区域路网结构、改善益阳中心城区交通状况、提高319国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连接益阳城区两岸的重要通道,该桥将有力促进资江风貌带开发和古城区的保护工作,将更利于一体化城市交通网络形成,加快推进益阳融入长株潭经济圈,实现银城益阳向黄金新时代的迈进。
主动增本保城墙
益阳古城墙原是三国时的遗存。赤壁大战后,鲁肃代周瑜之职领兵五千驻守益阳,为阻挡关羽骑兵,在城外西北一带筑了一线长堤,始为益阳古城墙之初肇。后该城墙经过长年战争、自然灾害的破坏已破损不堪,城墙的最后一次完善,是清光绪二年。但对于益阳,该城墙有无可取代的历史和文化地位,在统一规划下将该城墙进行了重塑。
大桥建设初期,经项目部调查,临时钢便桥搭设处必须穿越仿古城墙。为保护既有仿古城墙不被破坏,同时保持资江生态,项目部将钢便桥整体抬高了2m,采取跨过仿古城墙的方式,不损害一砖一瓦。但如此一来,项目施工成本增加了近30万元。
助力水厂快搬迁
2015年4月,位于西流湾大桥正下方的益阳自来水公司取水泵房根据该市整体规划开始了迁建工作。原定不超过3个月完成的工程,却因沉井外围环境及水下复杂地质条件、施工技术瓶颈等原因泵房沉井迟迟不能下沉至指定位置,这项关系到近半数益阳市民饮用水问题的迁建工程迟迟不能完成。
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中交二航局项目部主动抽调技术骨干奔赴水泵房施工现场,采取"沉井外围去除不平衡堆载,外围整体再开挖,最后泵房内空气吸泥装置加高压射水辅助吸泥助沉"的施工方案进行泵房沉井下沉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二航局发挥了传统水工优势。据项目常务副经理潘焕辉介绍,由于沉井刃脚为砼结构、结构尺寸大且距岩面较近,刃脚以上部位存在水平方向长1.5m钢筋伸出,传统空气吸泥困难。
"我们大胆创新对传统吸泥装备进行了全面的改进,重新购置了钢管进行了无缝焊接加长,采用高压射水空气吸泥装置成功将沉井刃脚内砂卵石吸出。与此同时,派遣潜水员潜入沉井中将刃脚大块漂石集中放置后,通过吊篮进行吊出",潘焕辉讲道。
最终,经过20余天的日夜奋战,新取水泵房沉井成功到位。
技术创新护生态
秀美资江孕育了益阳,西流湾大桥两岸古韵与现代辉映,资江风貌带正快速激活迎来蜕变。由于西流湾大桥9、10号主塔水上施工区域处在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两岸引桥施工区域更是处在沿江市民生活休闲核心地带,施工中产生的钻渣与泥浆必须与清澈的江水隔离。常规方法需使用大型渣箱统一储存,再利用起吊设备与货车将其运走,费时费力,工期与项目成本管理要求不允许。中交二航局建设者便巧妙地自主设计在钻孔平台下方设置皮带机作为出渣系统,将泥浆、钻渣通过皮带机运输至驳船上集中外运排放,实现了自动化后更加省时省力。
据了解,主墩钻孔过程中通过该系统共排出钻渣15000m,外排泥浆约18000m,确保了资江的良好水质和岸线的完整,帮助当地筑牢了河湖生态屏障。目前,该技术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