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清代云贵总督罗绕典为国捐躯170周年
李华献/文
罗绕典,湖南安化大福镇人,生于清乾神五十八年(1793),卒于清咸丰四年(1854),官至云贵总督兼督军总司令(正二品)。
为了缅怀先贤,激励后人,我括一漏万的将历史文化名臣、云贵总督、儒将罗绕典的一生成就,归纳成以下七个方面,供后人借鉴、尊拜、学习的楷模。
一、寒窗苦读,终成大器
据考证,罗绕典祖籍江西,自明朝中期,迁入湖南安化县大福坪。他六岁启蒙,拜乡邑黄嘉菊为师。九岁时,母亲去世,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在家放牛吹柴,但从未放弃自学。后一直由伯父罗光涵(1744一1863)抚养继续学业,至晚年因供侄儿绕典读书有功,君封他儒林六品。
十四岁时,又拜师黄嘉菊复学。清嘉庆十八年(1813),他十八岁,翻山越岭,步行百多里路,至安化县府梅城,入中梅书院(现安化一中)就读毕业,取得补博士弟子资格。
之后,自己肩挑手提行李,步行约300里路,从安化大福坪,来到长沙岳麓书院,潜心苦读十二年。成为诗文饱学之士,深得山长袁名曜(1764一1835)、欧阳厚均(1766一1846)二位进士等湖湘名师的青睐和器重。
湘军将相,名儒墨客,知名学者,大都是出自岳麓书院,罗绕典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他是湖湘学派经世致用思想的继承者和弘扬者。经世致用,可谓“于斯为盛,惟楚有材”。
在岳麉书院深造时,他便秉承家规“为学日益,学以致用”,“玉不受琢,焉能成器”,潜心攻读,是书院中师生公认的大才子。为他文武双全,雄厚的学识才德,步入仕途,成为大器,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
二、进士及第,步入仕途
清道光九年(1829),罗绕典步入京城,参加殿试而中进士,选入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七品)。曾先后任天津顺天乡试同考官、四川乡试正考官、山西平阳知府、陕西粮道署按察使、山西按察史和布政使、贵州布政使、贵州巡抚、湖北巡抚、长沙军事防务指挥主将等职,后官至云贵总督兼督军总司令(正品二级),可谓官运亨通。
深受道光帝、咸丰帝器重。尤其是同乡两江总督陶澍,前任云贵总督贺长龄、吴文容、林则徐等赞尝。更为后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敬仰。
三、体贴民情,政绩卓著
罗绕典从政期间,他关心民间疾苦,注重社会治理,是清道咸期间,经世改革派的殿军人物。
他曾经任四川正考官时,培养和启用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实干人才,当时的秀才举人圈里,甚至流传着“不怕人才埋没无用地,只要喜遇智眼伯乐四维罗”的高度评价与赞扬。
他在陕西任按察使时,平反冤假错案二百余宗,伸张了正气,稳定了社会。
他任贵州巡抚(省长)时,未雨绸缪,储备了五万担义用粮,以备荒年赈灾济困。同时他调拨军饷招募勇士,严厉打击盗贼和贪官污吏,使得苗疆地区的商贸繁荣,道路恢复畅通无阻,社会稳定,人民安居落业。
道光二十九年(1849),罗绕典在贵州巡抚(省长)任上,调入湖北任巡抚(省长)兼鄂军总司令。在他前往湖北的途中,他得知家乡安化,连年遭遇大旱,颗粒无收,民不聊生,心急如焚,便绕道前往安化探视灾情。罗绕典了解安化知县因没有上谕,不敢开仓放粮济困。罗绕典致书县令:“立即开仓放粮济困赈灾。如有诰难,我自愿担当之。”敦促县令立即开仓放粮赈灾济困。
官粮虽然可救一时之急,但并不能解决严重灾情,罗绕典慷慨解囊,将自己历年省吃俭用节余的积蓄,全部掏出,到益阳购买粮食,搭棚施粥。并号召动员各地乡绅富户,开私仓施粥,共度灾荒。这些体现了罗绕典对百姓无微不至的恩爱,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经世致用之心。
在他任湖北巡抚期间,营造炮船,并设立军队巡逻护商船,确保商船在长江上往返通行无阻,有力的促进了长江沿岸的农商繁荣和发展。
咸丰二年(1852)秋,自广西北上的太平军进攻湖南长沙。湖南的形势岌岌可危,钦差大臣李星沅对湖南的防务不得力。于是,咸丰帝令朝廷军机大臣、京城殿试总考官、权倾一切的赛尚阿,率领朝廷文武官员百余人,南下湖南防务。
沿途各省的总督、巡抚,各地的知县、知州、县令等地方官员,都要热烈地接待宴请。“实在人”湖南巡抚骆秉章,因接待不周,军机大臣赛尚阿很生气,奏报咸丰帝。咸丰帝为了抚慰军机大臣赛尚阿的情绪,只好免掉骆秉章湖南巡抚职务,调贵州巡抚张基亮任湖南巡抚。
咸丰帝心知肚明罗绕典,对两湖的情况很熟悉,是一位“抚剿并用”,指挥得力的儒将,下诏令调湖北巡抚、鄂军总司令罗绕典前往长沙,协助朝廷军机大臣赛尚阿、湖广总督程裔采,出谋划策,进行军事防务指挥。
当时有官员主张,将长沙城门前的大片街道民房楼阁烧毁,使太平军攻城时,无隐身之处,不能凭借高楼房舍仰攻。罗绕典深怀百姓疾苦,竭力反对“烧毁民房店铺太多,战事平息后,百姓无家可归。”经他从中斡旋,多方作协调劝解工作,最终将防御工程修筑在城门外,保住了长沙街道房舍没有受任何损失。太平军攻长沙近三个月,以失败告终退走,除主将肖朝贵阵亡外,太平军收效甚微,而从岳阳退撤回去。
罗绕典衣不解甲,冲锋在第一线战火之中指挥,忍饥挨饿,长达80余天。因指挥操劳过度,心率焦瘁,几次病倒在城楼上,不醒人事,留下了病根隐患。
罗绕典 因军事指挥得力,防务立大功,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晋升为云贵总督兼督军总司令(正二品)。
他在云贵总督任上,智眼识良才,提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良臣。其中包括自己的小同乡胡林翼被提携为贵州镇远知府。徐兴煜提携为王平的县牧以及湖南籍的一大批人才,得到了咸丰帝的高度好评。也为胡林翼走向晚清湖北巡抚,湘军将领、中兴名臣打下良好基础。
贵州是大山区,俗话说“地无三尺坪,匪首到处横行”,时局动荡不安。
在咸丰三年(1853,)四月,罗绕典令督军副司令王国才率部官兵捣毁了马二花匪首的回苗爆动。
同年八月,贵州斋教首领匪徒杨隆喜攻占桐梓、怀仁、赤水等地,扰乱社会治安。罗绕典令贵州巡抚、提督率领军队官兵一万多人,奔赴上述这些地方,毁灭了杨隆喜匪徒的罪恶阴谋,使之逃离了这些地区,确保百姓的安宁。
同年十月,罗绕典亲自率领督军强兵将领五千余人,前往黔南州,采用“抚剿并用”的战略战术,摧毁和瓦解了黔南州地区的回苗联匪军一万多人,稳定了大局,维护了社会治安,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安居落业,显示了罗绕典的军事指挥领导才能。
咸丰三年(1853)五月八日,咸丰帝下旨委任罗绕典为首任地方团练大臣。罗绕典著有《湖南团练条例》一书》,为湖湘后起之秀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成为湘军将领、晚清中兴名臣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剿匪夜袭,竟成英烈
咸丰四年(1854)十一月三日,贵州斋教匪首杨隆喜部6000多人juji在老巢雷台山,准备weigong遵义城。云贵总督罗绕典得知消息后,立即带兵夜袭。
前两年,他在長沙军事防务中,因劳累过度,留下病根隐患,导致身体虚弱。这次在夜行军途中,不幸失足,跌落山洞,一时中风不能言语,当即退兵军营。他带疾写下遗疏,详细奏明善后事宜,随即与世长辞,享年61岁。
罗绕典去世之后,咸丰皇帝连下两道谕旨,称其“扬力有年,实心任事”。对他多年来为国家办事,不遗余力,激浊扬清,勤勉奋发。时置匪恶横行,社会动荡不安,采用“抚剿并重”、“抚重于剿”的良策,是一位经世致用的奇才,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理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见清道咸《云贵史略》)。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咸丰四年(1854)十二月五日,咸丰帝赐罗绕典厚葬于湖南安化大福扶竹溪莲花山千木冲,祭文:“诰授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文僖”。
五 、文化名臣,著述颇丰
罗绕典,不仅位高权重,功勋卓越,而且在文学诗词联方面,造诣很深,颇有成就。他的一生中,做到从政与著述两不误。著有《罗苏溪奏议》65卷,《判牍选粹》4卷,《霹雳山诗文选》24卷,《知养恬斋》21卷,《黔南职方纪略》9卷、《蜀槎小草》4卷,《王台赞咏》一卷,《养恬斋试帖》30卷,《甲辰刊知养恬斋试帖)2卷,《知养恬斋赋钞》4卷,《湖南团练条例》一卷等等。传其曾有两间书房,八大柜藏书。可惜这些著作大都散失,存世不多。
从现在发现的时文、赋、诗、联等来看,他的作品文字,功底相当深厚。
作为一位封疆大吏和文化名人,罗绕典的奏疏、应酬文章、诗、联、和书信、奏折等,应当非常丰富。
岳麓书社于今年(2024),纪念云贵总督罗绕典,为国捐躯170周年,新编辑出版《罗绕典集》,包括《奏折》、《题本》、《文集》、《诗集》、《黔南方职纪略》、《补遗》等。收集奏折、题本共400多份(来自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收藏)。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研究晚清政治史、军事史、社会史的重要史料,非常珍贵。
《罗绕典集》共一至五册,计105万字,是纪念封疆大吏、云贵总督罗绕典为国捐躯170周年,获得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今年(2024)由岳麓书社新编辑出版。
《罗绕典集补遗》一书,是长沙岳麓书社曾主陶教授,赴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上海图书馆等地,长期收集罗绕典散佚文献,整理编辑而成。
罗绕典的奏疏,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朝两湖地区的军事防务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黔南职方纪略》 是罗绕典任贵州巡抚(省长)时所著,共有九巻,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史志。对于十九世纪中叶,云贵地区财政、金融、经济、矿业、司法、人事变迁、社会治安、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等等方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其奏疏原件、抄件,绝大部分珍藏于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及上海图书馆,小部分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六、亷洁自律,两袖清风
罗绕典是亷洁自律,两袖清风的好官。他当官虽然丰衣足食,生活宽裕了,但他时刻牢记,从不忘曾经在长沙岳麓书院寒窗苦读的十二年。进京为官,生活仍然艰苦朴素,保持寒窗苦读的初衷不改,拒绝下僚宴请,不沾烟酒,不食鱼肉,日以干腌菜下饭。被人戏称“干腌菜清官”。
在此,我摘抄他《诗集》中的两句诗: 臣以亷为本,君常俭自图。
这是出于他心声的真实写道,是他生活中的座右铭。
罗绕典当官二十余年,从不接受下僚馈赠,也不奉献权贵,端端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办事,品德高尚。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他任湖北巡抚(省长)时,当地盐商送给他感恩银五万两,他严词拒绝。
罗绕典从不讲奢华,不图个人享受安逸。在他任云贵总督时,不用公款修建“总督官厅”,他常言道:“节约一分开支,要用在民生上”。
1920年,他28岁时,与当地湖南安化大福镇石门村田才优的大女田开兰结婚,终身原配。同僚们妻妾成群(如两江总督陶澍聚妻五个,湖广总督李鸿章妻六个等),罗绕典却从一而终。品德高洁,实属难得,堪称楷模。
他留给子孙的所有家产财富,只有五间砖土破屋和50亩低产田,还不如一般普通平民百姓。
他在家乡湖南安化大福镇扶竹溪莲花山千木冲的坟墓被盗,仅有一条朝珠,其他什么都没有。经鉴定,所谓的“朝珠”,是木制的,不值几文。
他位高权重,却洁身自好,两袖清风,蜚声海内外。
据《罗绕典年表》记载:道光二十五年(1842),他在山西省任按察使和布政使期间,手中稍有宽裕,用俭省节约下来的俸禄,在安化县府梅城,购买18亩良田,捐赠给母校中梅书院(现安化一中)作“科举田”。无论是因家庭经济困难,还是因无盘缠赴省城、京城应考,可酌情受到资助。
他的子孙也受到罗绕典家风的熏陶,1935年,为了修建湖南安化大福国民中心学校(现在的大福镇中学),罗绕典的小孩子罗勋,所修建的“上罗家大屋”,捐出了一大半。百多年来,其家风传承,滋润故里四面八方,被传为佳话美德。
七、家风传承,后裔兴旺
据晚清大臣曾国藩描述:“各朝文人学者,没有不读易的(易经),也没有不懂医的(医学)”。易也,医者。医则调身,易则调神。罗氏后裔至今秉同家教,奋发有为,悬壶济世,一脉相承,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医世家。
其曾祖父罗继周、祖父罗琢庵,世代耕读行医,积善厚德,必有余庆。因此,罗氏后裔,至今秉承家教,奋发有为,代代悬壶济世,一脉相承,经世致用。
曾国藩大臣还言道:“在清代,咸湖咸海食盐提炼昂贵,占清代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吾家双丰,每百斤稻谷,难换取一斤食盐。官员都削尖脑壳,往盐政衙门钻,要凭亲关才能入盐衙。罗氏二子均为盐运史。凡是盐政、盐运使,十个有九个是巨富、富翁。唯独陶澍一人兼任两淮盐政,时间长达十年之久,他是清官的清官。”(见《曾国藩日记》湖广总督张之洞《忆先哲录》)
道光十年(1830),罗绕典为罗氏族谱写序言:“罗氏先祖历来崇文习武行医,人才辈出。自唐代始,罗氏被赐进士第21人,特种进士14人,乡试漕举军功绿荫诸科者375人,可谓状元榜眼探花等诗礼文章理学”。
罗绕典运用自己的名号“苏溪”二字,为两个孩子取名,从中各撷取一字为名。长子罗涛,号小苏,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贡生,侯选知府衔(从四品),广东候补道,署盐运使(从三品),子嗣多在广东。
次子罗勋,号小溪,清荐举花翎,按察使衔(从三品),署两广盐运使(从三品)。小溪后来,兼营矿业、茶业,颇有名气。相传钱财可抵大半个益阳,子子孙孙留下大富大贵。
追念云贵总督罗绕典诗八首
李华献/诗
一
寒窗苦读勤思考,
立志成才做伟人。
文武双全成大器,
胸怀天下献恩魂。
二
清代名臣罗绕典,
诗文著述甲群儒。
馆藏墨宝传千古,
后继追踪饱读书。
三
殿试京城成进士,
亨通官运步青云。
为民国富施良茦,
惩腐除贪令人尊。
四
实心办事为群众,
吃苦耐劳孺子牛。
主政当官民作主,
大清业绩第一流。
五
善恶分明罗绕典,
剿匪歼敌保安宁。
率军抗战亲临境,
壮烈捐躯一杰英。
六
剿匪总督成英烈,
绕典登仙做善人。
安化争光铭史册,
后昆悼念泪恩臣。
七
权倾一切无私欲,
为政清亷两袖风。
自律洁身堪典范,
粗茶淡饭仰罗公。
八
家风模范传千古,
恩德弘扬做善人。
男女和谐多孝顺,
子孙耕读继贤臣。
2024.10.25
于长沙地质家园
作者简介:
李华献,湖南安化大福镇新桥印石村人。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研究生部。地质学家、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卢、中澳矿业顾问、全国地矿系统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中国地质矿产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湖南分会理事长兼湖南省地质矿产局组织处长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地质矿产部曾推选他,作为中国地质专家代表,出席在英国召开的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
他的两篇论文巜中亚燕山运动,即造山运动,与中国大地构造的特点》中国湘澧盐矿岩盐与国内煤铁铜磷等沉积矿产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的探讨》被为优秀论文,刊登在国际会刊上(英文版),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学术交流。并被英国、德德、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编入大学地质学教科书。
在国际地质大会上,介绍和推广了他首次新发现 中国大陆《湘澧盐矿》的勘探开採经验之后,在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俄罗斯、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在第三纪红色粉砂岩隔水地层之下两三百米深处,均找到了乳白色晶体大型岩盐矿,粉碎即可食用,解决了世界人民吃食盐问题,李华献己被列入世界地质学家名人录。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业大学、桂林冶金地质学院等聘为客座研究教授。
他曾在湖南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矿产部从事地质普查找矿勘探技术及科研工作等40余年。 利用晚上及节假日业余休息时间,笔耕不辍,著有巜地质勘探设计学》、巜中国大地构造学》、巜论全国重点矿产分布》、巜百岁秘诀》、巜畅游全国名山胜水诗文选集》等科技文史诗词著作二十多部。均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地质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巜百岁秘诀》一书,计72万余字,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出版的四大好书之一,第6次再版。远销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及日美、新加坡等国,现在美国出版发行。
退休后,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理事。原《湖湘当代诗词丛书》编委、原梅麓诗社常委副社长兼秘书长等职。
编辑:湘源地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