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历史的真实英雄
革命大侠杜心五及其仁人志士
(第二章)
七溪山人
第二章 无量头颅无量血
三、无量头颅无量血
历史承载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1925年3月,为革命耗尽毕生精力的孙中山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谆谆嘱愿,溘然长逝。
maozedong同志曾经指出:“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掀开浏阳的近现代历史,走读革命先辈的心路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缩影。
浏阳历经的革命风云变幻,与民国时期“青洪”两帮的“双龙头”总舵主的杜心五,有着丝万缕的渊源关系,管窥其历史痕迹,因而具有持续性、多样性和典型性。
……
(一)萍浏醴大起义
1、唐才常与“正气会”自立军。
唐才常是谭嗣同的20年“刎颈交”。
1898年,唐才常与谭嗣同创办南学会、群萌学会,成为南方维新变法的重要人物。同年夏,欲赴北京参与新政,行至汉口,得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谭嗣同殉难。
维新失败后,唐才常逃往日本,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接触。光绪二十五年,与兴中会毕永年合作,准备联络长江沿岸会党起事。同年冬回国。
1899年冬,唐才常回到上海。随即组织“正气会”(不久改名“自立会”),对外则以“东文译社”之名进行活动。接着,唐才常在上海组织“富有山堂”,作为自立会联络会党的机构,又仿哥老会之法,于沿江各地会党中广发“富有票”,仅两湖就发放了二万多张。
在联络会党的基础上,唐才常组织了自立军,全军分五路,入会者达10余万人。自任总司令,设总机关于汉口。
然而,起事失败。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入侵,清廷宣战,东南督抚搞所谓“中外互保”。唐才常以反对清政府引义和团排外为名,于7月上旬在上海英租界愚园召开“中国国会”,宣布:一、“保全中国自立之权,创造新自立国”,二、“决定不认满洲政府有统治清国之权”,三、“请光绪帝复辟”。
张园“国会”召开之后,自立军五路人马分头布置,确定7月15日在汉口、汉阳、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同时起事。结果由于康有为的海外汇款迟迟未到而一再延期于29日。
清政府听到风声,沿长江戒严。湖广总督张之洞,对于唐才常的活动早有所闻。唐才常也算是他的门生。后有理发师向都司告密,张之洞派兵搜索。7月27日晚,汉口总机关被破获,唐才常与林圭、傅慈祥、田邦璇等12人被捕。张之洞特派郑孝胥去审问,唐才常说:“此才常所为,勤王事,酬死友,今请速杀。”并狱中题诗“剩好头颅酬故友,无损面目见群魔”。
7月28日夜,唐才常被杀于武昌大朝街紫阳湖畔。临刑前有诗“七尺微躯酬故友,一腔热血溅荒丘。”同难者共11人,唐才常首级悬在汉阳门。自立军起事失败。
难怪后来蔡锷将军,曾经有感:“前后谭唐殉公义,国民终古哭浏阳。”
……
2、同盟会借力发力,乘势而为。
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人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阶段。
这时,湖南的革命条件也日益成熟,革命形势日趋高涨。于是,同盟会东京本部抓住这一时机,在以长沙为重心的湘赣边界地区,又策动和领导了一场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即著名的萍浏醴大起义。
——黄兴派员联系洪江会。
湖南、江西两省交界的浏阳、醴陵、萍乡地区,山堂林立、民风强悍,是哥老会在长江中游的一支——洪江会的活跃之区。
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为标志,其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首先从国外开始,然后再向国内渗透发展。
学习了解这段历史,开“中国内地革命之先声”的则是长沙华兴会。
(1)黄兴与华兴会。
华兴会的领导人是后来成为辛亥革命领袖人物的黄兴。
黄兴出生于湖南善化县东乡(今属长沙县东乡)。原名黄轸,字廑午(一作庆午)。在从事秘密革命活动中,他改名为兴,字克强,其后即以此著称。
黄兴早年求学于长沙城南书院,1898年,被保送到武昌两湖书院深造。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黄兴被张之洞选派赴日留学,进人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学习。这时,黄兴的思想逐渐向革命转化,感觉要救中国“非先从事种族革命,必无改变国体、政体之可言”,并因坚毅笃实、成熟稳重,注重实干、富有组织才干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进步留学生的敬重与爱戴。自然,在日期间,他与杜心五多有交集。
1903年,在轰轰烈烈的拒俄运动中,黄兴被选为义勇队的教导官,后又被推为军国民教育会会计。1903年,黄兴以“运动员”身份回国,负责筹划两湖地区反清斗争,开始了他伟大的革命实践。
黄兴离日归国,先到上海,结识了包括《苏报》主编长沙人章士钊在内的大批新派人士。随后,便受日本东京弘文学院的先期留学生、长沙明德学堂校长胡元之聘,经武昌回到长沙。
黄兴在居留长沙的岁月里,利用明德学堂教员的身份,创办了一所名为“东文讲习所”的日语学校,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
那时“排满革命之谈充塞庠序”;此外,又大量翻印《革命军》、《猛回头》、《警世钟》等革命书籍,散布到军商各界;还与社会上的许多进步知识分子取得了广泛的联系。数月之间,便打下了创建革命团体的基础。
黄兴的活动,遭到了地方保守绅士的控告。幸而有明德校董龙璋(长沙府攸县人)等人的担保才得以解围。
此后,他为了以全部时间致力于革命,也为了不使明德学堂遭受牵连,黄兴辞去了他在明德的教师职务。
1903年11月4日,黄兴以庆贺三十大寿为名,邀约刘揆一(长沙府湘潭人,早年就读长沙岳麓书院)、陈天华、章士钊等共12人在长沙保甲局巷彭渊恂家集会,商议筹设革命团体等事项。
会上,决定成立华兴会,对外称“华兴公司”,以“兴办矿业”为名,入会者均称人股,“股票”即会员证,并以“同心扑满、当面算清”为口号,隐含“扑灭满清”之意。
1904年2月15日(癸卯年除夕),华兴会借除夕聚宴之机,在龙璋的西园寓所正式举行成立大会。到会者除发起的12人外,尚有省内外百余人。会上,黄兴被推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确定了“雄踞一省,与各省纷起”的战略方针,以“驱逐鞑虏,复兴中华”为号召。
会后,华兴会建立了相当庞大但不够严密的组织系统。它的总机关为“华兴公司”,设在长沙南门外。在长沙小吴门正街设立东文补习所,名为教授日文,实为华兴会活动机关;又在东街设立作民译社,“以讲求实学,翻译新书为宗旨”,作为华兴会的宣传和联络机关。
此外,在醴陵设立渌江学堂,刘揆一任监督,负责调度各路发难事宜。许多会员分赴其它各府、县开展活动,华兴会成为湖南革命运动的中心。
在省外,又设“上海爱国协会”、“华兴会湖北支部”,使得华兴会活动远远超出一省范围。
华兴会成立后不久,会员即发展到五六百人,绝大多数是从日本留学归来或在国内学堂肄业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构成了华兴会的领导层。
(2)争取哥老会。
为了扩大革命势力,黄兴等还争取了湖南哥老会首领马福益(醴陵县人)的合作,另设联络会党的外围机关同仇会,统领了近十万秘密会党,构成了华兴会的基本队伍。
随着华兴会组织规模的扩大和参加人数的迅速增加,其领导者便开始筹划武装起义,准备择机发难。
1904年初春,一个风雪之夜,黄兴与刘揆一步行来到湘潭茶园铺矿山的一个岩洞中,会晤马福益,共同商订了长沙起义计划。决定于11月16日慈禧太后70寿辰、湖南文武官员齐集省城万寿宫五皇殿行礼庆贺时起事。省城内以武备学堂学生为主,并联络新军和巡防营以为策应;省城外由哥老会分兵5路响应,向长沙进军。
公推黄兴为主帅,刘揆一和马福益为正副总指挥,同时相约湖北革命党人届时响应,占领两湖,再图北伐,直捣幽燕。
归途中,黄兴满怀革命豪情,即兴高吟:“结义凭杯酒,驱胡等割鸡。”
随后,起义的准备工作紧张地开展起来,集资筹款,购maiqiang支,印发革命书刊,加强联络工作,一场革命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3)浏阳普迹授将。
1904年9月24日,农历八月中秋节。
那一天,浏阳普迹市的牛马交易会热闹非凡。刘揆一受黄兴的委派,在此主持了庄严的授将仪式——正式封马福益为少将。
同时,授予马福益所部长枪20支、shouqiang40支、马40匹。其时,观者如潮,大家情绪极为振奋,议定只等上海大批军械运到,即提前起义。
然而,华兴会起事的风声早为官方所察觉。当会党败类刘佐楫(曾任马福益文案)将普迹市开会的情况密告王先谦后,当局便开始了对华兴会的侦缉和搜捕。
顿时,长沙城内缇骑四出,一片恐怖。
10月24曰,湘抚下令逮捕黄兴,军警即刻包围了黄兴的住宅。
其时,黄兴外出未归,警察急忙赶往东文讲习所。但黄兴已得知消息,急忙从后门逃逸,匿居在开明绅士龙维瑞家西园密室之中。
两天后,在长沙圣公会牧师黄吉亭的掩护下,黄兴转移至圣公会后楼,藏匿将近一周的时间。
在采取了一系列保护革命同志的措施后,于11月初黄兴易装潜往上海,旋与大批华兴会成员东渡日本。
马福益走避湘西,于次年再谋举义,事败被捕。1905年4月20日在长沙浏阳门外英勇就义,时年40岁。至此,华兴会在国内的活动基本终止。
黄兴所领导的华兴会存在的时间虽不长,但其影响却十分深远。
华兴会是中国内地建立的第一个地域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她推动了内地其他革命团体的建立,为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华兴会筹划的长沙起义虽然未发而败,但她“开中国内地革命之先声”,使长沙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华兴会领导人黄兴,东渡日本以后,很快就成为留日革命学生的领袖。1905年,他又和孙中山合作,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从此共同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公葬陈姚,惊天动地。
1904年,黄兴领导的华兴会起义失败以后,洪江会首领马福益被捕殉难,长沙的革命形势一度陷入低潮。但是,其会党群众“誓复仇,益倾向革命党,继续图大举。”
同时,清朝湖南当局,加强了对青年学生的防范。以著名劣绅俞诰庆为长沙善化48堂学务处监督,在省城长沙“整顿学风”,开除进步学生,严禁集会结社。
然而,革命已成为一股不可遏止的潮流。广大爱国进步学生,没有为高压所屈服。
1905年,他们又成立了自己的长沙善化学生自治会,公推华兴会员禹之谟为会长。不久,禹之谟受黄兴委托,在长沙组建了同盟会湖南分会。
1906年5月,禹之谟等革命党人即领导长沙广大爱国学生,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葬湘籍英烈陈天华、姚宏业的斗争。
陈天华,湖南新化县人,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宣传家,曾写有著名的《警世钟》、《猛回头》两书。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12月8日,他因反对日本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而愤极,留下《绝命书》万余言,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投海zisha,希图以自己的牺牲来唤起群众的觉悟。
姚宏业为长沙府益阳县人。1906年3月27日,在上海因筹备中国公学遭清廷与顽固士绅阻挠,且目睹国内民族危机深重而投黄浦江自尽。死前草留遗书,求各界以其身死共助中国公学之成。
爱国志士陈天华、姚宏业的忧愤zisha,在湖南各阶层爱国群众中,特别是青年学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长沙、善化两县学生为之震怒。
同盟会湖南分会负责人禹之谟和革命党人覃振、陈家鼎等人,立即组织各校学生自治会开会。禹之谟在会上演说“极为动人,听者悲愤万状,群众高呼,革命声势惊天动地。”
会议决定,公葬两烈士于长沙岳麓山,以激扬民心,反对封建统治。旋即,由学生自治会选派学界代表苏鹏到东京、上海,迎接陈、姚烈士灵柩回湘。
长善学务处总监督俞浩庆闻讯后,急忙多方阻挠,并亲自到各学堂“训话”。攻击陈、姚主张革命并非爱国,“革命即是zaofan,zaofan即是大逆不道。陈、姚因革命而zisha,实为回不得家乡,见不得爹娘所致”,并声言已接到巡抚部院谕示,绝不能听其埋葬岳麓山。署理湖南巡抚庞鸿书亦命臬司传禹之谟讯问,力图阻挠。
面对淫威,禹之谟正气如虹。“今台湾、胶州、广州(湾)、大连等地皆为外人所占领不惜,独以中国人葬中国一土反不能容乎?”臬司哑口无言,对他不便作出处理。俞浩庆想通过陷害禹之谟来达到破坏公葬陈、姚的阴谋没有得逞。
苏鹏出发后,长、善学生自治会为公葬陈、姚做了许多组织动员群众的准备工作,并募款汇往上海中国公学同盟会会员谭心休,以接济苏鹏的赴日旅费。
1906年5月23日,陈、姚灵柩运抵长沙。5月29日,陈、姚葬礼正式举行。
这一天,禹之谟等人组织了以学生为主体的1万多人的送葬队伍,由教职员率领,分两大队从朱张渡、小西门两处过江前往岳麓山,队伍绵亘十余里。送葬队伍的最前面是禹之谟亲自写的挽联:
“杀同胞是湖南,救同胞又是湖南,倘中原起事,应首湖南,志士竟捐躯,双棺得赎湖南罪;兼夷狄成汉族,奴夷狄不成汉族,痛满酋入关,乃亡汉族,国民不畏死,一举伸张汉族威。”
庄严浩荡的送葬队伍在禹之谟等人的统一指挥之下,迈着沉重的脚步,缓缓前行,观者倾城塞路。学生高唱哀歌,身穿白色制服,自长沙城中望去,全山为之缟素。军警呆立旁观,不敢干涉。
葬礼出乎意料地顺利。但是,反动当局并未善罢甘休。
当天傍晚,群众散开以后,参加挖土竖碑的学生最后渡江返城时,有10余名同学遭到了军警的非法拘捕。指使者便是学务处总监俞浩庆。各阶层人民愤愤不平,禹之漠前往交涉也毫无结果。
为了营救被捕学生,打击俞浩庆的嚣张气焰,学生们密切注视俞浩庆的行踪。
6月19日晚上,俞浩庆正在樊西巷一家妓院嫖宿,被学生当场抓获。
愤怒的学生们,将俞浩庆和jinu:春苔一同押解到药王街镜中天照相馆。将俞浩庆送给春苔的“十分春色无人管,一径苔痕带雨青”的对联接于两旁,并将俞“黥其面,裸其体,拍其照于土娼胯下”,以叱其无耻。
随后,由禹之谟主持在臃溪阁召开了有五六百人参加的公审大会。俞浩庆只得俯首认罪,并答应立即释放在押学生,彻底打落了这个满口“正心诚意”的衣冠禽兽的威风。
当时,有人作了一副对联:“天华千古,敕华千古;新化一人,善化一人”,意指陈天华的爱国精神流芳千古,而俞浩庆(字敕华,善化人)则是一个可耻的遗臭万年的家伙。
禹之谟主持公葬陈、姚两烈士和惩处俞浩庆以后,湖南当局恼羞成怒。指使地方劣绅出面,取缔了学生自治会,另行组织“湘学会”。
禹之谟不能在长沙安身,回到湘乡,后被捕入狱,受尽酷刑,于1907年被清统治者杀害。辛亥革命后归葬长沙,与陈天华、姚宏业长眠于巍巍麓山。
这次公葬陈、姚与痛惩俞浩庆事件,是同盟会湖南分会成立后领导的青年学生和各界群众对清政府的一次政治大shiwei,也是湖南革命势力与反动势力的一次正面交锋。
maozedong曾称之为“惊天动地可纪的一桩事”,并指出:“这次毕竟将陈、姚葬好,官府也忍气吞声莫可谁何,湖南的士气在这个时候几如中狂发癫,激昂到了极点。”
——洪江会迅速发展。
省城长沙,自“公葬陈姚”和“禹之谟狱”之后,士气更为高涨,对清统治者更为仇恨。1906年初,长江中下游地区连降暴雨,洪水泛滥,长达数月之久,长沙与浏醴萍一带灾情十分严重,百姓到处逃亡。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1906年春,同盟会东京本部为发展湖南革命形势,特派革命党革干刘道一、蔡绍南回湘“运动军队,重整会党”,准备再次起义。
黄兴在他们启程之际,特别指示:“欲规取省城,宜集合会党于省城附近之萍、浏、醴各县,与运动成熟之军队联合,方可举事。”
同年夏,刘道一、蔡绍南回到湖南。随即,他们在长沙水陆洲附近的一只船上举行会议。主要有在长沙的革命党人蒋翊武、覃振等和会党首领龚春台等共38人。这是一个关系起义全局的重要会议。
会上,分析了湖南的革命形势,传达了黄兴关于起义的指示,制定了起义的策略方针,决定发动浏阳、醴陵、萍乡一带的会党,联合省城同情和支持革命的士兵,在阴历十二月底清吏“封印”之时举行起义,“占据省垣重地”,光复全省。
会议之后,刘道一留驻长沙主持全局,并负责与同盟会东京本部及各方面的联系。
蔡绍南则回到他的家乡萍乡县上栗市,与原来在这一带从事会党工作的魏宗铨一起,负责发动和组织会党。
当时,萍、浏、醴一带会党众多,互不相辖。为了把各派力量联合起来,纳人同盟会的领导之下,蔡绍南等以力量最强、人数最多的洪江会为基础,吸收哥老会的其他派别和武教师会,组成了一个统一的会党组织——六龙山号洪江会。
经过蔡、魏等人艰苦细致的工作,7月,各派会党首领在萍乡蕉园举行开山堂大典,即成立大会。
大会推举龚春台作大哥,以忠孝仁义堂为最髙机关,下设内八堂(即文案、钱库、总管、训练、执法、交通、武库、巡查)和外八(即第一至八路码头官),各司其职,设活动机关于麻石。
然后,众头领歃血为盟:“誓遵中华民国宗旨,服从大哥命令,同心同德,灭满兴汉,如渝此盟,人神共殛。”
龚春台,真名谢再兴(或醉兴),又名张章年、月樵。清光绪年间人。爆竹工人出身,祖籍浏阳。
他参加过哥老会,仗义疏财,喜交游,愿以死报知己。唐才常等维新志士重其行,招入“自立军”。事败龚春台幸免。
光绪三十年(1904)中秋,在浏阳普迹“八月会”上,由哥老会头领马福益介绍,认识了革命党人刘揆一、陈天华等,加入黄兴组织的“同仇会”。
光绪三十二年(1906)夏,在长沙秘密参加准备萍浏體起义的“水陆洲会议”,会见了同盟会员刘道一、蔡绍南。于是与蔡等活动于萍浏醴边境,游说萍乡武教师会龙人杰和哥老会萧克昌等人,在萍乡焦园秘密开会,成立六龙山,称“洪江会”,龚被推为龙头大哥。
此后,洪江会组织迅速发展起来,矿工、农民等纷纷加入,“不数月间,势力已蔓延到萍、宜、分、万、浏、醴各县”。
龚春台还多次与浏阳洪福会首领姜守旦、普迹哥老会头领冯乃古协商,争取统一行动。
蔡绍南等深受鼓舞,便指示各部门首领加紧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其本人则与魏宗铨同去上海,拟联络沪、港、粤等地革命机关,然后赴日本东京同盟会总部,向孙中山报告起义事项,请求接济新式军械,并请示起义日期。
——麻石之变。
蔡、魏离湘后,萍浏醴地区群众的反清活动日益扩大。
麻石中秋佳节的庙会,聚众达万人,人群喧嚷,谣言纷起。加人了洪江会的慧历寺僧人也假托神言,向香客们暗示:“天下即将大乱,将有英雄铲富济贫”,甚至直言:“洪江会即日起事。”这一切引起了当地土豪劣绅的恐惧。
于是,他们出面“呈请官厅剿办”。
10月7日,萍、浏、醴3县联合出兵,进攻麻石,会党猝不及防,不战而散,第三路码头官李金奇牺牲,接着又有几名会党首领遇难。
麻石之变,使起义形势急转直下。
龚春台便急电上海,请蔡、魏两人急速返湘。
蔡、魏回到湖南以后,又赶到萍乡上栗市。与龚春台等于12月3日在高家台召集各路码头官举行紧急会议,商讨起义的时间问题。
但会议意见不一,直至天晓仍无结果。
翌日凌晨,洪江会激进分子廖叔宝却不待会议结果,即自率二三千人跑到麻石,张开“大汉”白旗,首先发难。
事已至此,蔡、龚、魏等只得立即宣布起义。
龚春台只好檄传各路兵马同时起义,并以同盟会名义知会浏阳洪福会首领姜守旦、普迹哥老会首领冯乃古同时举兵响应,即刻会攻浏阳县城。
一场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就在这仓卒之中,遂于1906年12月4日正式爆发了。
3、公开打出“民主共和”旗号。
——洪江会义军,整编部队。
12月6日,集中于麻石的义军2万多人,头系白布包巾,手持tuqiangtupao、大刀、锄头,向上栗市进发,清军望风而逃。
义军攻占上栗后,全歼当地巡防队。洪江会义军整编了部队,称为“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龚春台被拥为都督,蔡绍南为左卫都统领兼文案司,魏宗铨为右卫都统领兼钱库督粮司。
龚春台发布檄文。历数清王朝十大罪恶,宣布要推翻这个腐朽的王朝,“建立共和民国,与四万万同胞享平等之利益、获自由之幸福。”这次起义,公开亮出“民主共和”旗号,即日占领高家台。
接着,洪江会主力所在的浏阳、醴陵也先后发动起义,与上栗遥相呼应。
——文家市召开誓师大会
1906年12月8日,袭春台率义军主力攻占浏阳文家市,并与陈绍常合兵,召开誓师大会,随即与蔡绍南兵分两路,向浏阳县城进发。
12月10日,两路大军两万余人会合于牛石岭,直扑浏阳城。龚春台亲自指挥,并在暮色中重创清军梁国桢部。
但是,两次攻城,均在南市街隔水遇阻。
第二日,大批清军援兵过河追击,分兵与义军酣战于南流桥和牛石岭一带。义军以长矛、大刀、梭标对敌之枪炮,已属难支,加上后方火药中弹爆炸,遂慌乱败逃。
龚春台与宗诠率余众走牙祭山,再退到枨冲市,遭清军尾追夜袭,全军败散。
龚、蔡二人潜去普迹找冯乃古。途中蔡被捕遭杀。龚春台到普迹时,冯乃古也早已遇害。遂走长沙隐蔽。清廷悬赏通缉,不知去向。龚春台被迫转入地下,潜往长沙,直到辛亥长沙起义时才又出现。
这次起义,不到10天,起义军即达3万多人,声威播及长江中部数省。湘、赣两省官兵乱作一团、频频呼救,清廷连下“上谕”,急令鄂、湘、赣、苏四省速派得力军队,“飞驰会剿”,并调海军开赴九江、芜湖,为之壮胆。
一时,清军集结达四、五万人。这是自太平天国失败以后,清朝在南方出兵最多的一次。
这时,醴陵、萍乡义军都因寡不敌众,先后失败。清军乃集中兵力于浏阳。
12月11日,清军乘夜突袭南市街义军,酣战之中,义军火药堆中弹爆炸,清军乘机猛攻,义军溃败。
——洪福会响应起义。
龚春台策划起义,还与浏阳洪福会首领姜守旦形成了共识。
姜守旦,浏阳官渡云山人。仅读私塾两年,即在当地石灰窑棚做工。靠家传父教,练就一身武艺,且习伤科医术。30岁离家,在江西萍乡当煤矿工人。后闯荡江湖,加入会党,拜过不少武林高手,轻功、气功大进。相传,他还有遁法。
在汉口,他参加了唐才常的“自立军”,起义未成。回长沙投哥老会马福益,当了“香长”。
光绪三十年(1904)八月,在浏阳普迹“八月会”上,经马福益引荐,结识革命党人刘揆一、陈天华等,加入同仇会,谋长沙起义。
事败,马被害。哥老会群龙无首,各立山头。姜守旦便在江西铜鼓、万载一带创立“洪福会”,传徒习武,行医治病。
一时,入会的人越来越多。他改名“万鹏飞”,自此以后,洪门中人称他为万大哥。
光绪三十一(1905)年与原哥老会会友、洪江会首领龚春台,就发动萍浏醴武装起义事协商多次,同意两会联合,但不相制约。
光绪三十二年,浏阳水灾,富室囤粮不卖,饥民逃荒者甚多。八月间,姜守旦率会众500多人,从江西铜鼓来浏阳张坊、陈坊一带,劫富济贫,贫苦农民纷纷入会。
浏阳知县费小湘,忙派兵弹压,在溪江炭棚抓走姜的探事头目王永求。姜守旦亲率队伍赴县劫狱,未成。
县东三口煅大团总王显畴,组织了一支50多人的护院队,保护其“城墙屋”。
同年10月中旬,姜守旦通过护院队的内应,夜取城墙屋,处决了王显畴和恶霸王勉堂,缴获一批qiangzhi弹药。
又开仓发粮救贫。清巡防营蒋清贵率洋枪队赶来,姜部已乘胜突袭永和市,杀了团总李昕怡,查抄了为富不仁的巨商。转眼间,又撤到大光洞深山。姜部过境,民众不避,且入其伍。
同年农历十月十九日,龚春台在醴陵麻石发动萍浏醴起义,随即以同盟会名义约姜守旦起兵,同攻浏阳。
——姜守旦发檄文
姜守旦举事,随即成立“新中华大帝国南部起义军恢复军”,发檄文申讨清廷,号召四万万同胞团结起来,推翻满清,建立“新中华大帝国”。同时,亮出“洪福齐天”会旗,宣布起义。
十月二十一日,姜军一万多人向县城进发,一路无阻,二十三日中午到达城郊水佳缎。因迷信神卦,等待戌时攻城,以致失去战机。时省城海军援兵已赶到洗药桥埋伏。
姜军遭枪炮伏击,损失很重。退到高坪天岩寨,又遭清兵偷袭,余众从山右迂回。经永和补充给养后,退到大光洞。拟出平江,走湖北,去江浙,与革命党联络。不料误走沙铺,被驻平江鄂军及浏阳追兵夹击,大败。
姜守旦率剩部百余人,东走江西义宁(今修水),潜伏待起。未及一月,被当地巡防营和团勇合围歼击,姜守旦只身逃脱。
湖广总督张之洞,以千两纹银悬赏通缉姜守旦。姜守旦从赣到鄂,由鄂返湘,来到云山棉花冲亲戚施家。
当时,姜的妻子被捕,宗祠被封,祖坟遭挖掘。清兵还不时威逼同族交人。为救家人及族众,姜守旦遂出,命族人将他绑交县衙入狱。当晚,他施展功夫,脱枷松锁,越狱而去,不知所终。
笔者外公姜守玄,与守旦同村相居,房前屋后直径不过200米,属同族同宗同辈。1944年端午节前后,8岁的母亲姜月英,进山躲避日军进村骚扰,曾与姜守旦夫人在一起,留下深刻印象。
姜守旦的许多故事,在当地老百姓之间,一直盛传不衰。
——血染浏醴萍。
各路义军失败以后,数万清军分驻浏、醴、萍3县各乡镇,又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清乡”,总计被杀害的义军将士及其亲属不下万人。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清大起义终于被残酷镇压了。
萍浏醴起义爆发的时候,刘道一正在衡山,闻讯后即赶到长沙,准备发动新军举旗响应,不幸被清军逮捕,于12月31日在长沙浏阳门外就义。其未婚妻曹庄时在城内周氏家塾(后改名周南女校)读书,闻此噩耗,不胜悲恸,即在学校宿舍自缢而死。
萍浏醴起义失败和刘道一牺牲的消息传到日本以后,其兄刘揆一与黄兴哀恸至极,泪如雨下。大家都为之感到无限的悲痛,孙中山也曾挥毫赋诗,表示深切的哀悼:
半壁东西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这次起义,是1904年华兴会策动的流产的长沙起义的继续。起义爆发后,得到了同盟会总部的积极支持和声援。
起义军提出了“誓遵中华民国宗旨”的口号。这充分表明,萍浏醴起义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次起义中,浏阳是主要发源地。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所依靠的主要力量,是洪江会和洪福会。溯其渊源,皆与“总舵主”杜心五有一定联系。
此次起义,吹响了辛亥革命的前奏。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震惊中外,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而起义将士所表现出来的慷慨赴难、英勇顽强、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极大地振奋了广大革命党人和人民群众,从而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
同时,萍浏醴起义是以长沙为中心,以浏阳会党为主力而英勇展开的,大批长沙籍的革命党人和工农群众投身其间,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因而在近代长沙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长沙烈士公园,悬挂的一批旧民主主义革命烈士,就有他们的画像和简历。
(待续)
2024年12月12整理 于星城清水塘畔
编辑: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