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世界文明起源国际研讨会湖湘文化与通灵人体科学论坛可以简称为灵魂论坛。几乎所有的发言和论文都与灵魂和通灵有关。湖南湘西非遗项目传承人铁武先生是‘最后一个赶尸人’。他在会议上介绍了赶尸人与尸体亡灵的沟通原理以及自己‘赶尸’的亲身经历。”
这段话,来源于2024年12月3日杜钢建老师的报道《再生人团队亮相长沙,证明灵魂转世真实不虚——第十届世界文明起源国际研讨会湖湘文化与通灵人体科学论坛成功举办》。
姚巧利、石爽人老师一行到长沙与杜钢建、胡玉明等人合影
再生人团队亮相长沙的代表石爽人老师,是全国著名再生人代表,世界智慧科学院人体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湖南通道县坪阳都壘书院院长。多年来接受国内外电视台等新闻采访,引起对灵魂转世人的世界性关注和研究。
通道县坪阳村主任姚巧利、石爽人老师率领都壘书院转世人团队一行,来长沙参加第十届世界文明起源国际研讨会湖湘文化与通灵人体科学论坛的再生人团队,属于在红色文化环境中成长的一代,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情怀。她们到长沙后,就去橘子洲头祭拜maozedong塑像,尔后,还赴韶山谒拜了maozedong故居。
会后,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宏微科学理论创立者、中国科学家论坛主席团副主席彭宏钟,还作了《“赶尸术”数理化基础宏微分析》。
2024年12月11日,据中华名人在线报道,彭宏钟说:2024年11月28-29日,在长沙-佳程酒店举办的第十届世界文明起源国际研讨会暨湖湘文化与通灵人体科学论坛上,有缘结识怀化市五溪傩文化保护协会会长田铁武会长,他是一位相传“现代赶尸匠”的神秘大咖,活跃于各大媒体的报道中。
聆听了他的精彩发言,给大家介绍了湘西巫傩文化的神秘之处,如:巫傩绝技的“赶尸术”、“催眠术”、“死鸡复活术”等等绝技。
事有凑巧。11月29日晚餐,田铁武、彭宏钟、赵玉玲(女),玉姐(女),罗谷忠、李玉乡,李顺萍,阳辉君,胡玉明,钱华等人,同在一桌用餐。
倏然间,大家把目光和“焦点”,转向了田铁武先生。聆听他讲述“赶尸”的轶闻。
左起:赵玉玲(女)田铁武、彭宏钟、钱华合影
一
就餐前,笔者选了餐厅里面,偏安静的一张桌子,主要是方便与人交流。
是时,联合国特区经济发展委员会亚太区副主席、副秘书长、世界智慧科学院副院长、副秘书长;世界智慧科学院人体感应研究所所长;中国未来研究会会员,科普中国科普学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委会理事赵玉玲(女),恰巧进来餐厅。我邀请她就坐,随后进行信息交流。
不一会儿,前来就餐的人员,田铁武、彭宏钟等人陆续进来,然后我们坐在一起,特别是罗谷忠,原是某体工队120公斤级的举重运动员,与我同坐一起。没有想到,后来他与玉姐(女)握手较劲,居然甘拜下风。所谓天外有天,人不可貌相,得到验证。
然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自称田铁武的先生说,当代有关“赶尸人”的信息,都是从他身上出来的,曾经有一段时间,整天就是应对有关媒体采访,有时搞得头晕头胀。
是晚,我在百度上搜索,就相继下载了《湘西最后“赶尸人”:现场揭开赶尸术神秘面纱,过程令人不寒而栗》《湘西最后一位赶尸匠:现场亲自还原赶尸全过程,揭开神秘面纱》《湘西赶尸不是传说,末代赶尸人现场表演,揭开赶尸神秘面纱》等文章。
2024年9月25日,据《文史长河》报道,“田铁武自称是湘西赶尸术的末代传人。在接受外界采访时,媒体恳请田铁武施展一下真正的赶尸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好奇心,然而一向豪爽的田铁武却婉拒了这个请求。想必是这门传统技艺不适合公之于众吧,想要一饱眼福怕是无望了。
正当记者们准备离开时,田铁武却突然叫住了大家,声称自己可以小露一手,但要等到晚上才行。
夜幕降临,田铁武身着道袍,手持桃木剑,怀揣黄符纸,隆重登场。在他身后,几个身影蹦蹦跳跳地出现,与电影中的僵尸如出一辙。这一幕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然而,当这场赶尸术表演结束后,田铁武却告诉大家,这只是一场巫傩绝技的表演,他身后操纵的并不是真正的尸体。对于这样做的原因,田铁武是这样解释的:我只能用我所学到的巫傩绝技来进行表演,但是,赶尸这门手艺实在是不适合用于展示。
二
与田铁武的交流,渐渐热络起来。
他说,由于各有关媒体采访,他的报道一度成为热点。尔后,他潜心巫傩文化的研究,收集了大量的傩文化面具。湘西的吉首大学、湖南大学有关民俗文化专业,相继聘请他担任客座教授。
我们相互交流大湘西产生的远古文化。
——伏羲氏渊源。
燧人氏的后裔伏羲氏,最初立君建国是在大武陵山区的崇山地区,距今大约6万年前,《古三坟》是记载伏羲宪法、神农宪法和轩辕宪法的历史文献,《山海经》记载蚩尤有关故事,夏朝的第一国都肇启张家界崇山地区;《山海经》作者伯益源于大湘西,跟随禹王勘察全球地理、治理洪水和传播华夏文化。
——古濮国文化。
沅陵丑溪口百万年前盘古洞的考古发现,进一步证明人类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
怀化古濮国是濮人早期的国度。濮人文化不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西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根据《逸周书》王会解的记载,濮,熊姓。濮乃濮人国的国王。濮人是黄帝朝时期的有熊氏黄帝的后裔。
濮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9000年前。根据《路史》的记载,濮是高阳氏的后裔。此高阳氏,应该属于帝颛顼之前的高阳氏。黄帝朝时期就有高阳氏。颛顼朝的第一个国都是濮人国。《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帝颛顼高阳氏元年,帝即位于濮。”帝颛顼与濮人的关系非同寻常。怀化古濮国也是帝颛顼的第一个国都。
帝颛顼从小在湘西濮人地区长大。杜钢建教授在《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一书中讲过,轩辕黄帝有三个儿子封在湖湘地区。昌意居怀化若水乡,主湘西。玄嚣青阳居长沙,主湘东。蛮龙苗居邵阳,主湘中。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濮,生高阳。颛顼的母亲名叫昌濮,可见也是濮人。昌意居住在濮人地区,娶濮人生颛顼,颛顼也是濮人。
濮人是黄帝时期高阳氏的后裔。颛顼作为濮人又从小在濮人地区长大。颛顼是濮人的后裔,也是高阳氏的后裔,因此颛顼为高阳氏应该源于母系。
颛顼继承帝位以后,濮国成为颛顼的第一国都。颛顼帝也堪称濮国历史上的帝王级国王。濮人的历史虽然早于颛顼,但是,濮王的历史应该从颛顼写起。颛顼是濮国历史上的首位濮王。
——高庙遗址与濮字文化。
濮字在古彝文和甲骨文的文字中都具有十字符号,并且十字符号居于濮字的中心位置。
濮人族群属于夏文化即十字文化的族群。濮人、卜人、僰人等在先夏时期都是十字架文化的信仰者。濮王帝颛顼的王朝是典型的十字王朝。十字文化王朝是颛顼之前的上古时期一直存在的王朝。黄帝时期高阳氏是十字王朝文化的传承者。濮王帝颛顼yesu也是十字王朝文化的传承者。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看,十字符号最早出现在8000年前怀化高庙文化遗址中。在怀化古濮国的文化中,十字架和上帝崇拜成为官方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共同文化符号。6000年前怀化古濮人国的十字架和上帝崇拜的原始fojiao文化,后来传播到四川广汉三星堆地区,形成后来的三星堆十字文化和上帝信仰的原始fojiao。
颛顼死后复活的历史事件,在颛顼的转世人即《圣经》人物yesu身上得到重演。濮王颛顼是先夏时期的yesu。颛顼作为十字架文化和上帝信仰的提倡者和奉献者,将十字架文化传播到西方。《圣经》人物yesu是颛顼yesu的转世人,他将十字架文化和上帝信仰传播到世界各地。后来英国的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十字国旗也都是十字文化的传承表现。
濮人在历史上也称卜人。濮人、僰人、卜人、蒲人等都是上古同一汉字的不同音译,也即不同方言的发音。《逸周书》王会解记载:“卜人以丹沙。”在先夏时期,卜人即濮人的丹沙最出名。当时只要提及丹沙,就会想起卜人即濮人。丹沙成为濮人卜人的著名品牌。《尚书》禹贡记载荆贡丹沙。《通典》记载,辰州贡光明沙。《逸周书》王会解卜人,以《丹砂注》云:西南之蛮,盖濮人也。诸濮地与哀牢相接。哀牢人也是永昌濮人。大湘西地区的顺宁等地蒲蛮也是与哀牢濮人同类。
丹沙不仅为上古道教即原始fojiao修炼外丹所需要,也是古代帝王祭祀上帝和祭司傩师举行各种仪式和驱傩画符等活动所需要。
丹沙还是濮人、僰人、卜人和蒲人等族群民众日常生活中涂面涂身进行美饰的重要材料。先夏时期著名的丹沙产地在湘西濮人地区。清朝王盛云今辰州府实古濮地也。古辰州位于今怀化地区,以辰溪流域为中心。后来辰州府治迁移沅陵。
——十字旗文化。
杜钢建教授在《英国十字旗传承夏朝的十字fojiao文化——大湘西考古发现与世界工匠文明之一百》中论述“十字文化是英国国旗文化的核心内容。但是,至今英国人不知道十字文化的来源。英国十字旗文化传承了十字王朝即中国夏朝的十字架fojiao文化。”
英国历史上的几大政治实体都分别拥有自己的国旗。英格兰国旗是圣乔治十字旗,苏格兰的旗帜是圣安德鲁十字旗,爱尔兰的旗帜是圣帕特里克旗,威尔士的旗帜是红龙旗。
英格兰圣乔治的白底红十字旗产生于1200年,后来被英格兰采纳为国旗。英格兰十字旗来自对圣乔治(St George'sCross)的纪念。圣乔治曾经有过屠龙的经历,由此成为英格兰的英雄。由于以秦人为主的威尔士的旗帜一直是红龙旗,所以以盎格鲁人为主的英格兰人就强调屠龙英雄圣乔治十字旗。英格兰的名字来自盎格鲁人Angles即中国古代的英国人。后来在13世纪圣乔治被当作英格兰的守护圣徒。圣乔治十字也曾经作为十字军东征的旗帜标志。金雀花王朝的君主采用圣乔治十字旗代表英格兰,统帅十字军联军征战海外。英格兰圣乔治十字旗一直沿用至今。英格兰十字旗由白底和红色的十字组成。
苏格兰的圣安德鲁的蓝地白色“X”型十字旗产生于8世纪,13世纪被用作苏格兰国旗。苏格兰国旗是圣安德鲁十字旗。圣安德鲁十字是呈「X」状的十字符号。圣安德鲁十字旗起源于yesu门徒安德鲁被钉十字架上殉教。圣安德鲁在帕特雷殉教时被钉在X形十字架上。苏格兰国旗上的圣安德鲁十字是蓝底衬白色十字。在1707年联合法案以前,苏格兰皇家海军采用红底圣安德鲁十字旗帜。采用圣安德鲁十字图案的还有俄罗斯皇家海军(1696-1917年)及俄罗斯海军(1991-现在)白底衬蓝色交叉十字的军旗。
爱尔兰的圣帕特里克的白底红色十字旗,起先是爱尔兰菲茨诺德家族的旗帜,后来成为爱尔兰的国旗。圣帕特里克出生于不列颠岛的公元4-5世纪的传教士。圣帕特里克早年被贩卖到爱尔兰为奴,六年后才得以逃脱。圣帕特里克成为基督徒后,重返爱尔兰传教,使爱尔兰人皈依了基督教。在爱尔兰,圣帕特里克被视为圣人。为了纪念圣帕特里克,爱尔兰采用圣帕特里克白底红色十字旗。
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三大十字旗帜的图案合并有一个过程。1606年,詹姆斯一世统一英格兰和苏格兰时,将英格兰圣乔治十字旗帜与苏格兰圣安德鲁十字旗帜的图案合并,作为大不列颠的国旗。在詹姆斯一世统治时期,英格兰和苏格兰联合组成邦联制度的体制。在詹姆斯一世的领导下的大不列颠旗帜形成英国最初的米字旗。米字旗也称联合杰克Union Jack旗帜。
大不列颠的十字旗形成后,使用了不到200年,又与爱尔兰的十字旗合并。1801年,爱尔兰与大不列颠联合组成联合王国。于是将联合杰克Union Jack旗与爱尔兰的圣帕特里克旗合并,爱尔兰的旗帜与大不列颠国旗结合,最后形成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米字旗即如今英国的国旗。
英国在8世纪以前,不列颠王国使用的旗帜是威尔士红龙旗。威尔士红龙旗传承的是中国古代的龙文化。后来随着盎格鲁-萨克森人的不断壮大,威尔士人即秦人逐渐成为少数民族。但是,威尔士人一直坚持采用红龙旗至今。
英国的十字旗文化来源于基督教的十字文化,而基督教的十字文化来源于大湘西地区十字王朝即夏朝的卡师fojiao文化。早期颛顼帝时期,十字文化就已经遍布大湘西地区。根据湖南怀化的高庙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十字文化已经出现在8000年前的高庙文化中。
十字也是巫字。在上古文字中巫字是十字符号“十”。
“十”在上古读音卡,卡师即巫师。卡师教也是早期fojiao。三星堆文化遗址的大量玉器表明,十字是早期fojiao的核心标志。早期fojiao的十字教文化被后人遗忘了。早期fojiao堪称十字教。卡师fojiao后来演变成为基督教。
由卡师举行祭司活动的早期fojiao,也是十字王朝即夏朝的官方宗教。基督教的原型文化属于以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十字王朝即夏朝的早期fojiao文化。
——王母国文化影响。
在湘西自治州地区古代方国中,王母国文化,随着湘西族群迁徙到西方,影响到古埃及和古希腊等地区的女王文化。廪君国文化随着廪君后裔迁徙到西土两河流域,传播到巴比伦等地区。会同县的阎朝科先生著《谁是人类最早的文明》(河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2020年8月31日赠书予笔者时,他说“你就喊我‘老班长’,我卖掉一幢房子,买了一台数码相机,用8年时间,从沅水流域,走到两河流域,结果发现,用家乡地道的俗语、土话进行交流,可以不用翻译,完全可以自由对话。”
湘西地区的土司王国文化中的祭司文化,等影响到世界各地的祭司文化。
——巫书文字。
占卜预测用的巫书文字,在造字和运用时都要祭祀天地神灵,祈祷祖先保佑。
巫书文字属于高能量文字,比一般文字能量大。儒释道的咒语画符等早期均源于巫书文字的运用。
在大湘西古文字中,古彝文、甘桑石刻文、水书文字、怀化石刻文、三星堆文字等都含有大量占卜预测用的巫书文字。
杜钢建教授在《英国1600年前石刻汉字再证英人英语源于中国》的论述,说明英国文字是今人也能够认识的汉字。但是几乎在同时期,即公元400年-公元1100年间,英国人还普遍使用了另外一套文字,这套文字就是巫书文字。
巫书文字,是由大湘西地区的巫师即卡师族群传播到欧洲的。巫师文字起源于伏羲时期在今张家界崇山地区创制的八卦占卜文字。大湘西地区从几万年前传承下来的巫书文字,主要用于预测卜算和重大事项记录等。
英国在古不列颠时期的卡师族群,出现于西周初期。
卡师即巫师,随伊犁人布鲁图斯将巫书文字带入不列颠。不列颠国王布鲁图斯当年率领特洛伊人,即伊犁人进入不列颠时已经携带了巫师群体。布鲁图斯曾经带领巫师即占卜师杰罗和12位长老进庙祭祀。布鲁图斯执政时期,曾经建造伦敦城,并颁发法典,举行巫师主持的祭祀活动。巫书活动说明,在布鲁图斯时期巫师已经将巫书文字带进不列颠岛。
巫书文字进入不列颠岛以后,长时期为少数巫师群体中专业人士使用。早期不列颠有祭司即巫师28人,有大祭司即大巫师3人。后来改变宗教信仰,罗马教皇下令不列颠的祭司巫师一律改名为主教。故有28个主教和3个大主教。
巫书文字在英国的大规模使用,主要是盎格鲁萨克森人于公元400年左右侵入不列颠以后。公元七世纪末,持续多年的瘟疫曾经把不列颠变成荒岛。公元689nian最后一位不列颠国王卡德瓦拉德去世。公元700年以后,萨克森人埃德尔斯坦成为英国国王,他也是英国萨克森人历史上第一位出任不列颠国王的人。此后巫书文字即费托克文字开始大范围使用。
巫书文字在英国的使用,一直到公元1100年前后。换言之,距今900年前,英国人还在使用费托克文字,即大湘西古文字中的巫书文字。
距今900年前,英国人使用的费托克文字的名称来自该巫书文字的前6个文字的发音。费托克futhork文字包括Feoh、Ur、Thorn、Ansur、Rad和Ken等6个文字的发音。
英国盎格鲁萨克森人的费托克futhork文字体系共计有30多个巫书文字。其中最主要的文字有24个,分为三组。每组8个文字有不同的名称。因而有8个埃特 ættir,埃特 ættir的意思是8。后来英语8的发音eight即由此而来。
三大埃特即Freyja埃特、Hagall埃特和Týr埃特也是欧洲古日耳曼人的神话传说中的三位神人。杜教授在《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一书中论证古日耳曼人的各大族群在不同时期来自中国,其祖先源于大湘西地区。在三大埃特文字组合中,全部文字均来自大湘西古文字。
英国900年前的巫书文字,再次证明英人英语源于中国。换言之,英国人从距今2000多年以来,一直到中国北宋(960—1127年)时期,一直在使用源于大湘西古文字的巫书文字。公元1100年以后,英国人才放弃使用巫书文字即大湘西古文字,完全以拉丁字母取代了古汉字。中国元朝时期,英国人使用的拉丁字母还具有表意的功能,因为拉丁文字也源于大湘西古文字。后来,拉丁文字失去表意功能,完全变成表音文字。
今天的英国人,既看不懂巫书文字,也看不懂早期具有表意功能的拉丁文字,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祖先文字。后来的英语词汇,主要是在使用拉丁字母注音巫书文字和大湘西古文字的基础上形成的。
900年前的英国人还在使用源于大湘西古文字的巫书文字,这些文字原本就是古汉字。由于盎格鲁萨克森人的祖先来自中国,并且源于大湘西地区,所以直到北宋时期,英国人还在使用源于大湘西地区的古汉字。这一点足以说明英人英语源于中国。
——赶尸文化。
谈到神秘莫测的赶尸文化,世人皆称,湘西有三大邪,其一,即为“湘西赶尸”。笔者遂向田铁武先生说了《浏阳潭湾梦》,在付梓之前的2013年7月29日,倏接范日葵先生在长沙打来的电话,与其一道,共同出席谢三军(山君彩印厂董事长兼厂长)、徐文、李顺利(长沙姑娘)、张振文等8人参加的晚餐。地点伍家岭“钱粮湖餐饮店”。席间,大家围绕湘西文化,就谈到了“赶尸”一谜。
没有想到,在座的中年汉子张振文(1972年出生),他就是大湘西的苗族人,老家就在如今的怀化市沅陵县筲箕湾乡野柘村。
张振文说,他的爷爷张家友,在解放前就有“赶尸”的经历。可以说,家族的长辈有许多人就是做这一行出身。解放后,科技、交通发达了,没有人再干这个行当。但父亲张义银在农村,经常出入乡邻之间,帮助作红白喜事,有时帮人诵经,仍以做道士为主。
赶尸虽然神奇,是时认为,现在已经失传,至此成为湘西一谜……
没有想到,今天居然有缘,与湘西最后“赶尸人”在一起,同桌共餐。众人无不慨叹,认真聆听轶事轶闻。
用餐之后,我们继续到佳程酒店的大堂,进行交流。
是时,已是21时左右。恰巧杜钢建教授来到大堂,李顺萍老师随即召呼,众人让座,恭请杜教授了解情况。
一阵寒喧过后,田铁武先生回眸,简要介绍了1999年秋天那次为表姐“赶尸”的信息。杜教授当即拍板,恭请田先生在翌日上午发言,为大家介绍情况。田铁武明确回答,同意亮相。他们当即调整了行程,安排好住宿。
杜教授亲自安排,请主持人增加发言人田铁武先生。
田铁武作讲座
三
沅水是一条千古流淌的文学长河。
湘籍诸多的文人,总会想起她,想起屈原。他那褴褛的衣衫,凌乱的长发,总会伴随江边的风浪飞扬飘荡,时而长啸仰天,时而低吟俯首。他的理想,他的忧虑,他的悲愤,他灵魂的游走和心灵的表白,都在这旷野江上的俯仰空间。
他用思想和心灵,铸就了惊古震今的绚丽诗篇,为中国古代文学史注入了一笔闪光的精彩。
他曾用“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暗喻朝政如同这险滩激浪,使船停留在回旋的水流里。
他飘然远行。——“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
屈原与沈从文,都曾解秘沅水流域诡谲事象。
因而,才有《离骚》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心虑和文思。
表姐出事,时常让田铁武回眸,让他慨叹,“余心之所善兮”,“灵修之浩荡兮”,其虽九死,犹未悔。
1972年出生的他,是时才17岁。难忘1999年秋天,表姐夫电话告诉铁武,“赶快到陈家滩,你姐出事了。”
——陈家滩。
陈家滩乡,隶属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地处沅陵县中部。陈家滩乡因乡人民政府驻陈家滩村而得名。
陈家滩乡境内河道属沅水流域,沅水自砚石溪村入境,由西向东由陈家滩村流出,境内长20千米;主要支流有怡溪、麻伊溪、砚石溪。怡溪发源于杜家坪乡天鹅池,自驮子口入境,由南向北汇入沅水,境内流长15千米;麻伊溪发源于沿头沟,溪长10千米,注入溪;砚石溪发源于北溶乡的毛湾头,由西北向东南于砚石溪村注入沅江,境内长7.5千米。
沅水流域南北较长,东西较窄,约成西南斜向东北的矩形。沅水自河源到黔城为上游。上游为云贵高原地区,多高山,海拔1000米左右,河道切割高山,形成很多高峰深谷,平原很少。
黔城至沅陵为中游,河长248公里。中游为丘陵地区,海拔400米以上的地段,占全流域70%;海拔200米以下的地段,占全流域1.9%。丘陵中间有长短不一的峡谷。
沅陵以下称下游,河长223公里。沅陵附近,山势大部低落,多为丘陵和平地,无较大的支流汇人。但在北溶至麻伊伏间为峡谷,五强溪坝址,即选在此地段。
沅陵境内还有一座凤滩大坝。它是我国最高的混凝土空腹重力拱坝(坝高112.5米),拥有国内目前传送距离最长的过坝滑道(全长1060米)。大坝空腹高40米,长256米,空腹内安装有4台1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由于大坝的建成,使凤滩上游形成了一个蓄水13.9亿立方米的人工湖,上游100公里变成深水航道,下游45公里也因枯水季节流量增加而改善通航条件。
——了解出事情况。
田铁武赶到陈家滩后,随即奔赴出事河段,了解表姐的出事原因。原来,表姐坐在船上,已经觉得秋凉,遂回到船舱休息。由于船身小,面积不大,被子裹在身上,然后睡着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是时船体倾覆,表姐被淹没。当清点人数时,已经不见表姐的身影。
表姐夫求人赶紧打捞,然而也没有结果。
田铁武见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展示手段。请来一只大公鸡,然后,按照傩祭仪式,将大公鸡宰杀,抛向水面,大公鸡贴着水面展翅,在约百米远的一个地方停住……
田铁武立即吩咐,就在大公鸡打住的地方打捞。果然将表姐的遗体找着,由于有棉被裹着,打捞人员只能慢慢拽到岸边。
——被逼“赶尸”
表姐的遗体拽到岸边后,需要抬到堤岸上,才能作进一步的善后处理。
时值秋凉之季,当时表姐夫家境也不是很好。再花钱请人,比较困难。没有钱,当地人也没有人愿意伸出援手。
如此,只能自己动手抬。
然而,当时表姐夫喊的3个人,田铁武,还有一位年轻的亲戚,每个人都只有90斤左右,加起来约280斤左右。因此,3个使出浑身力气,也根本搬不动经过水浸泡的棉被——包裹着表姐的遗体。
无奈之下,表姐夫说,“求人不如求己,还是请铁武施法吧?。”
田铁武回眸,当时自己才17岁。有关道行“道法”,虽已从师出道,但是具体运用到“赶尸”上岸,也是头一回。
鉴于当时情形,真的是被逼无奈。随即,他再次展示手段,恭请傩公、傩母以及一切神灵,运用有关程序,进行祭祀。如通过画符念咒,焚香礼拜后,有效把握和施法,果然“立竿见影”。驱使表姐自然地、慢慢地“移走”到了堤岸上。
如此一来,立即在当地引起了轰动效应。
老百姓口口相传,越传越神。“湘西赶尸不是传说,末代赶尸人现场表演,揭开赶尸神秘面纱”等消息,在有关媒介,广为流传。
随着社会的发展,赶尸匠这一职业逐渐被人们遗忘。田铁武也开始担忧,自己这一身技艺,是否会在自己手中失传。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赶尸术,田铁武决定公开演示赶尸术。他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赶尸表演。
表演当天,田铁武带着徒弟们,身着赶尸匠的传统服饰,手持竹竿,引领着一群“尸体”缓缓前行。观众们惊叹不已,纷纷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亲眼目睹如此神秘的景象。
表演结束后,田铁武向大家讲述了赶尸术的历史和原理。他指出,赶尸术并非什么邪术,而是一种古老的殡葬方式。它体现了人们对死者的敬畏和关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人们怎么看待田铁武,2024年11月30日,他在“佳程酒店”会议室作讲座,有150人左右,亲耳聆听他讲述了为“表姐赶尸”的过程和故事,却是真实不虚。
2024年12月17日,田铁武告诉笔者,这次在长沙与大家有缘相见,其实是有偶然性的。他从徒弟告诉的信息中,了解到杜钢建教授组织此次论坛,遂临时决定前来观摩。没有想到,在大堂与杜教授有缘相见和交谈,才有这次发言的机缘。非常感谢杜钢建教授和你们的热情,欢迎你们到怀化来作客。
——量子纠缠。
彭宏钟院士会后解读,“湘西巫傩文化久有耳闻,神秘之处扑朔迷离,本次盛会与田铁武先生结缘,乃为量子纠缠也。”
他利用《宏微理论基础》对“赶尸术”进行数理化基础宏微分析,揭示“赶尸术”神秘面纱之后认为,有新的科学原理。
“赶尸术”是将尸体进行“移动”的一种技法,其科学原理源自数理化基础。
人死亡,目前的标准为“脑死亡”与“心跳停止”两种死亡标准,而这两种死亡,并没有使运动组织与各器官完全停止活动,有一种“渐死”现象,比如,死后之“僵尸”现象,说明是肌肉运动出现“渐死”过程之现象。
“僵尸”是“赶尸”的最佳时刻,肌肉组织是由碳基水化多元复合体,从化学物理基础分析,当“脑死亡”后失去脑信号的引导肌肉组织(碳基水化复合物)而处于相对“僵持状态”,当在金属打击乐(声频物理粒子)的刺激下,产生肌肉组织(碳基水化复合物)抽搐经孪振动,“赶尸术”就是利用这一原理“移动尸体”。
具体作法:人死亡(脑死亡或心停)后,迅速将其尸体用棍杆放入腋下绑好,使四肢下垂待其“僵化”,尸体“僵化”后,便可在护尸者相持下,引路者(赶尸匠)有节奏打击金属乐器,僵尸之肌肉组织(碳基水化复合物)吸收到金属乐器所发出的“低频”(声频)物理信息(粒子),产生抽搐经孪振动而“尸体”位移来完成“赶尸”过程。
左起:谭玉英(女)田铁武、钱华与作者合影
目前,田铁武以研究巫傩文化为主,经常受聘到吉首大学、湖南大学有关民俗文化专业作讲座,并指导研究生作学术论文。
会后,笔者向他赠送了《走读谭嗣同》《浏阳潭湾梦》等作品。钱华先生还为我们拍照留影。
2024年12月17日整理 于星城清水塘畔
(作者:胡玉明,笔名“七溪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