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俗追风觅古今
——田铁武与神秘湘西巫傩文化访谈侧记(之三)
下 篇
七溪山人
(续)
三、管窥民族民间法文化
——好奇了解李晓明重回怀化。
李晓明重新回到怀化学院工作,引起了笔者的好奇心。在麻阳石羊哨“民族民间法文化博物馆”,他说,一方面,在贺州学院工作的情况,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和关注,因此,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和有关方面礼贤下士,诚挚邀请;另一方面,本人与家乡和怀化有比较深厚的情谊和渊源。1984年9月至1987年6月,就读于湖南省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后来,又于1995年9月—1998年6月,在岳麓山下,就读于湖南教育学院外语系英语教育专业。
大湘西的文化底蕴厚重,武陵源文化值得挖掘。
因为1987年6月参加工作后,李晓明就在溆浦县第二中学、第七中学和怀化师专外语系,先后工作过10年。
1997年11月到1998年11月,他还担任过中共怀化市委、市人民政府驻通道县“建整扶贫”工作组组长,挂职镇党委副书记,荣获怀化市人民政府“嘉奖”。
1998年12月至2002年8月,他在怀化学院外语系工作,担任过党总支副书记。
可以说,李晓明青春活力最好年华,是在怀化度过的,他做出了努力。而今,盛情难却,情理之中。
如今,他在怀化学院任教授,还兼任“沅水流域民族文化博物馆“(怀化市民族博物馆)馆长,“湖南民间文献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湖南民族研究会理事。
在田铁武的引领下,笔者参观,认真研学。
1、《前言》展示。“本展陈从民间法习惯、法风俗、乡规民约等多元角度与视野,对民族民间法文化进行立体化呈现,展示千百年来多样性民族文化之间的互动互制、互补互适,交往交流交融的人文图景。
让我们走进民族民间法文化博物馆,细读每一行秀丽的文字,欣赏每一幅精美的生活图景,观察每一个审慎的行为,了解契约、碑刻背后精彩的故事,理解历史上村落社会的生存样态,感受民间法文化所体现的“契约精神”“诚信文化”和中华法治传统。
2、民间法文化。一提到“法”,我们便想起法典、法条、律师、法院、法庭,或古代的律令、讼师、县衡、捕快、惊堂木。这些都属国家法范畴。在古代的乡村社会,还有各种自发形成并自觉遵守的民间规范。这就是民族民间法文化。
民间法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权利与义务分配性质的一系列社会规范,包括宗族法、村规民约、行会法、宗教法、社团法等。这些民间法文化,主要体现为法民俗、纠纷调解书、经贸契约、家规族训、村规寨约、封禁合约、分关书、诉讼书、判决书等相关文物。
3、关于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关系。
民间法是一种自生秩序,是自发生成的制度、生活方式与行为规范,并以不同方式与国家法发生联系,且为国家认可、吸纳。这是民间与国家的互动和沟通、互补和交融。
作为社会规范形式,无论国家法还是民间法,都是一种社会治理方式和社会秩序调节方式。它们在不同条件下发挥各自的作用。民间法与国家法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
这次研学的收获,主要是增强了理念。2025年3月1日,在浏阳市民间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保护协会会长杨振文、副会长郑宏奎亲自见证和现场指导下,当代“国医劳模”“国宝级中医”邹世发,按照“师承收徒”传统文化的礼仪方式进行,拜师贴的采用,就体现了民间法文化特色。采撷如下:
师父尊鉴:
为弘扬孙思邈“苍生大医”精神,尊师重道,弟子蒙师父允纳,授业学习,深受训诲,自此对于师父,当知恭敬,出师之后,当怀感恩之心,没齿难忘,情出本心,绝无反悔!诚具名帖,恭行拜师之礼。(弟子XXX:师父邹世发)
——精心构建,在大湘西擦亮一张民间法文化“名片”。
李晓明针对收藏的拓印碑帖、绘画等历史资料,精心构建“民族民间法文化博物馆”。
第二部分开始,“营造和谐”,展示“山林纠约调解”。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间解纷机制。不同村寨有不同的解纷习惯。主要包括家庭家族内部、家族与家族之间、村寨与村寨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各种纠纷调解方式。有叫老、公议、判罚、神判等。
第三部分,“血浓于水”,展示“婚姻家庭契约”。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婚嫁习俗和婚姻关系处理办法。其婚姻契约的缔结、家庭关系的维护,均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款约、婚姻文书等。
第四部分,“权利保障”,展示“房产交易契约”。
房产交易文书,是房屋产权归属的证明文件。它详细记录了房屋的所有权、使用权及其他相关权益的分配情况。
第五部分,“生存资本”,展示“土地山林契约”。
契约文书的传统标的物,可以分为:田地、山林、树木及生产生活辅助设施。它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乡村社会的面貌,反映了各民族的契约精神与诚信文化。
第六部分,“财产分配”,展示“分家析产契约”。
家庭生活中普遍存在别籍异财、分家析产的现象。在分家的过程中,他们要订立书面约、分关文书,具有浓厚的法律意识和契约观念。
第七部分,“尊亲睦族”,展示“家规族训碑刻”。
宗族作为家庭个体与社会的纽带,具有重要的作用。族规又称族训、族约、宗规、宗约、家规、家训、家礼、家范、祠规等,是宗族内的法律,具有维护秩序和强制性约束的作用。
第八部分,“命运共同体”,展示“会馆行帮乡约”。
乡规民约是指依当地的道德传统与民风习俗自行订立,是全体村民共同遵循的社会规范。在南方山地民族地区,具有明显的内生性和本土性特征。不同的民族习性赋予了乡规民约以独特的生命力
此外,李晓明还从、美、日等国的博物馆,回购了一批有关苗族文化的绘画历史资料图画,让感叹,十分珍贵。主要介绍有关苗族的历史渊源和出处,图文并茂。例如,红苗,在铜仁,有“龙石吴白等姓”;花苗,在贵阳安顺大定等府;爷头苗,在下游古州一带;紫苗在黄平清平丹江等处;洞崽苗,在古州;洞家苗,在茘波县;里民子,在贵阳黔大定清镇;葫芦苗,在定番州;清江黑苗、黑楼苗,在清江八寨,等等。
——管窥民间自治秩“民间法文化”
1、吸引眼球的展馆。
走进展馆,展馆介绍,“根据习近平法治思想,突出国家法治建设主题。通过挖掘民族民间法文化内涵,融法文化传播、法知识普及和法制思想教育于一体,大力推进民族民间法文化保护模式创新,特建设此馆。”
沅水流域有特色。千百年来,苗、瑶、侗、汉等沅水流域各民族,在民间自治秩序自发生成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法文化。
但是,随着老人们的离世,流传久远的法文化、法文物天天在消失,急需抢救性保护。
可以说,李晓明独具一格。他对湖南传统法文化的抢救性发掘、整理、保护、展示,作了大量工作。
李晓明用慧眼,独具匠心发展湖湘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湖湘文化”内涵。他采取的措施,顺应潮流和上级要求,是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为大湘西打造了一个求知、研学与实践的重要基地。
2、管窥保护古树、封山育林的传统文化。
2025年3月12日,习近平在植树造林时说,一代接着一代干,众人植树树成林。从小扶正,共同浇水,就能形成青山绿水,让人们看到美丽的蓝天白云。
其实,走进展馆,可以看到我们的先辈,在保护古树、封山育林、严禁砍伐树木、保护水井、妥善处理山场纠纷等等方面,是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的,至今,仍有很强的指导性。
采撷以下6个方面的资料,以飨读者。
(一)《集资保护古树碑》
★0019.绥宁县寨市侗族苗族乡洞溪村《保护古树碑》
额题“永垂不朽”,大清雍正六年(1728)岁次戊申七月二十五日立。碑高102cm,宽51cm。
碑文:“道旁之树,往来行人所以乘凉而歌足也。我境画皮坳,坡岭峻险。过者络绎不绝。需树木乘凉。将先人裁植此处杉树一株出卖于外。众姓不忍剪伐。得善士龙艳开为首募化,附美村口。请匠勒石,以为永禁之树。虽非求福田利益,其为便于行人之憩息,而与一古甘棠并传不朽。
会首龙艳开艮二钱,信士龙甫万艮二钱五分,信士杨再兴艮二钱,信士唐登学艮一钱五分,信士廖元相艮一钱五分,信士苏昌凤艮一钱五分,信士李祯生艮一钱五分,信士龙艳甫艮一钱五分,信士秦进芳艮一钱,信士龙艳茂艮一钱,同妻刘氏孝香艮一钱,信士龙艳祥艮一钱,信士龙均云艮一钱。
信士秦进翰艮一钱,信女唐氏酉蓝一钱,信女刘氏虞香一钱,信士龙均荣艮一钱,信士唐幸爵艮一钱,信士秦进表艮一钱,信士茉廷标艮五钱,信士茉光洵艮一钱,信士刘汉朝艮一钱,信女李门秦氏易翰艮一钱,信士廖元清艮一钱,信女龙氏十妹艮一钱,信士秦幸贵艮一钱。
信士龙幸富艮八分,信女龙八妹艮,信士龙幸才艮五分,信女龙氏陆香艮五分。
邑庠媚山安中氏苏才选撰。
大清雍正六年(1728)岁次戊申七月二十五日枫架、凳二仝议立。”
(二)《封山育林碑》
★0003.靖州县藕团乡三桥村《培龙碑记》,碑额题“封禁”,皇清乾隆三十七年岁次壬辰(1772)孟春月吉旦立。碑高110cm,宽59cm。
碑文:“盖风水者,生需是依之也,非徒壮观姿,持世运口恩,任其顷圯而弗加培植也耶。如我团后脉,虽青龙高耸,白虎盘旋,但觉中坳底坦,惜乎缺憾。我先人裁蓄树木,修砌堤垣,以维气运。奈因历有年,所不无崩朽之处。是以我辈目暗情伤,咸思振葺。于是各解悭囊,合志营为,遂不假日而观厥成。第见堤垣高耸,上接云衢。树林様杂,下阴生灵。自此文运一新,定邀福庇。岂曰小补之哉?今兹以后,亦我同人必须父诚其子,兄勉其弟。不许擅行砍伐,任意挖锄。倘有犯者,公同重罚。今将各出赀财同列于后。刻永福亭撰。(捐款人名及钱数略)
皇清乾隆三十七年岁次壬辰孟春月吉旦通团众等仝立。”
(三)《严禁砍伐树木碑》
★0028.绥宁县寨市侗族苗族乡寨市村《严禁砍伐树木碑》,碑额题“告示”,同治四年(1865)十一月二十七日示。已残。碑高125cm,宽71cm。
碑文:“署湖南宝庆城绥理瑶军民府加十级记录十次口为
严禁砍伐树木以培风水而息争端事。照得山林树木,风水攸关。今欲地方兴隆,必须加意培植。查绥靖绥怀两堡,左边连界之处,树木杂口,口界不明。彼此市肆行砍伐,衅起争端,以致该目什杨通明、李光洪等,互相构讼到府。经饬差勘明,绘图贴说,并该目什等将乾隆三十年订立合同呈核,讯悉各情。兹断令仍照合同界址,由右马路岩嘴口口岭,桐木树为界。各管各业,两堡不得混争。该处所有树木,总口口口心裁培茂盛,以利风水,而壮观瞻。论绥靖绥怀,均耳光许砍伐。口口口裁,两得其平,讼端永息。除取具各遵依结存卷外,合同行出示严禁砍伐。示仰该堡卒及居民人等知悉。自示之后,尔等务须一律培禁。如有藐示不遵,仍敢恃强砍伐及纵火烧焚者,许该目什等指名禀究。本府言出法随,决不稍为姑容。各宜凛遵违。特示。
同治四年(1865)十一月二十七日示。
(四)《水井禁碑》
★0008.洪江区雄溪公园内第三泉《水井禁碑》,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冬月公立。碑高95cm,宽43cm。
碑文:“一禁泉中不得洗涤衣物。泉外不得损坏木架辘轳。
一禁三、四、五泉之上下左右半里内,不得再行葬坟。
一禁泉之附近不得牧放性畜及损伤树木。
一禁男女挑水不得插足入泉了。
一禁无力男女不能挑五泉之水者,去挑三泉之水。
一禁抛挪土石砖瓦及一切秽物入泉。
以上禁约如有人违犯,禀究不贷,整洗会白。
中华民国十八年冬閤市公立。”
(五)《山场纠纷处理碑》
★0012.富川瑶族自治县两安瑶族乡回龙村《奉县立碑》,乾隆三十二年(1767)十一月初七日立。碑高93cm,宽56cm。
碑文:“特受富川县正堂加三级纪录五次王审勘得邓彩定、罗四有、李劲章牛围一案,经前任万、署县李、白霞司详勘,批饬在案。两造各执未允。迨本县莅任境,具呈,阅其原词。邓姓指正冲铁帽岭、统军岭为已业。鄂、罗、李、徐四姓,叫称为上峡岭、下峡岭、合水口等土名,是其应管一处而异其名,已属牵混。细查供报,俱系远年楝草破烂,并无载明山税,不足为凭。
本县即亲诣履勘。该处峻岭层岚,跻攀难遍至。将近互争牛围,已确勘得。邓姓所指铁帽岭、统军岭,俱在该处西腰之下。离所争尚隔里许。即册载山冲,亦止应管冲,不管岭。鄂、罗等姓牛围,不建在正冲之内。则邓姓之混争显然。但鄂、罗等姓册载上峡岭等处土名,亦全无起迄界限可据。经行该处无险。官荒均为附近居民牧养为薪之所。庭讯之下,各供如一。断令二比公同牧养。如邓姓欲再竖牛围,任其正冲之旁建造。鄂、罗、李、徐四姓已造之牛围亦不许邓拆毁。惟其村邻和睦,以全守望相助之谊。至该处现在长成杉木,因之二比不知种自何人。嗣后各姓俱不得擅行砍伐,以杜争端。
本县正在发谳间,复据罗四通等呈恳给照立碑等情前来,当批俟发断记,准给在案。除将两造递允服遵依,附卷外合行给照。准予立碑,以垂久远。此谳。
右案给李、鄂、罗、徐四姓人等执照。
乾隆三十二年十一月初七日立山碑。”
(六)《族规乡约碑》
★0009.平桂区鹅塘镇栗木村黄氏宗祠《族规乡约碑》,乾隆三十二年(1767)四月二十日公立。碑高53cm,宽87cm。
碑文:“公立乡禁,休息通寨等,为继前人之功成,因启后代之固守。本寨下沙低陷,始创游海寺宇,复加培龙高基。古有树木成林,至先光社庙止。忆前人之经营,深虑裁植树林。通寨之兴发是赖。建立社庙,乡村之人民所关。自古至今,历代相继掌管。莫敢放肆妄为。兹因化明身故,其子侄等于本月十五日竟在社庙后树林中斩脉劈穴。通寨向伊理论,彼时未悟,不从。族众曾经备词,为新脉劈穴神人遭害情由,赴公欲禀。有伊叔自悔,往县发出天理良心,举有不平等语云。称设立乡禁,向后不许妄行。彼即并服不葬,听从甲长拦回。自愿填穴谢土,补回呈词需费。请近甲长,通族同至祠堂,公议条规。逐一定例,公立乡禁,勒石永垂。一则共继前人之功成。一则相启后代之固守,于不朽焉耳。
一禁下砂树木不得乱砍挖根钩枝划皮。
一禁祠堂游海寺内不得堆积闲杂等物。
一禁木园塘窝不得私戽淹水放鱼致庙招生白蚁。以上犯者罚银三两入庙。
一禁社庙木园前后左右不得族中盗葬。犯者公议迁移。
一禁田边周围枝木,不得籍粮田砍伐。恐有谋心,将低地树木残害,只图开垦田利己。纵罚银两不吝,倘或犯此利,公议炤约,付回原价。其田入庙。
一禁牛排岭牛桥山角地,前人存留,朝夕牧养停牛。现有开田卖散。公议不追。自后不得再垦其地,或作生理。遇六畜耗杂,原系自取,不得借生理反伤六畜。如有此等,公议赔价。
乾隆三十二年四月二十日化耀请齐甲长何浚万、习佑芳并通族老等公议仝立。”
3、管窥家族宗祠传统文化
采撷以下5个方面的资料,供了解研学。
(一)《家族合作字据碑》1
★0032.贺县八步区厦良村蓝田寨蒋氏三大房《合作字据序碑》,民国二十五年(1936)立。碑高91cm,宽126cmo
碑文:“厦良村蓝田寨蒋氏三大房合作序。
处此人类竞争之世,有强权无公理之秋,非谋本族之团结,具互助之精神,实不足以御外悔而竟优胜。蓝田族人有见及此。当清季宣统元年,因外人之侵略,乃与厦良二、四两房合作,良有以也。查厦良蓝田,同出一派。自有明之季,始祖日赓公,由衡州珠玑巷间关跋涉,徒居于贺,三百有余祀矣。其时,始祖生分房祖四。长朝高,今已无后。二朝润,三朝椿,四朝宗。除长房之外,只有二、三、四房繁衍绵长。二房居厦良,并分枝于贺江船户。三房则迁居鹅塘之蓝田村,尚留一枝于厦良。四房全居厦良,现时则未有分枝别处也。总计合族丁口约在千人以上。希望精诚团结,贯彻始终,使外悔无由而入。凡事力求进步,则本族之繁荣,当蒸蒸日上,可预卜也。惟恐后人昧开创之遗意,故聊述数言,并将会熙、达亭、芝祥等所立合约,概所有山场、产业,分别泐诸后,方用垂久远。其时乃民国二十五年季春月也。四房后裔第十二代孙从仪礼谦氏谨述。计开:
一、蓝田族人缮立字据如下:
立写字据人:蒋会熙、正熙、廷机、纯通、纯玉、芝祥、纯益、纯兴、喜成、开州、恩祥、兆祥、瑞祥、克宽,概合族等,为因祖上朝椿公遗下山场一大所,坐落在八步马鞍山、大岩山左右。今因被客人谋占,蓝田合族人,无法与之抗衡。今蒙族叔熙甫、建甫与世明、世昌等出首,禀官追究。故合族情愿将此山场作为伊两房叔侄有份之业,与蓝田合为三大房叔侄公共祖业。其每年地租,则由熙甫、建甫与世明、成兴、达亭、子云等就近同为管理。免致无赖归入私囊。此系合族心甘情愿,并无后悔。因此书立字据,交与族叔熙甫、建甫存炤。
宣统元年二月二十日芝祥立字。
《家族合作字据碑》
二、山场界址如下:
以大岩山为主,东至双凤岭、凤凰岭,与郑姓地隔界。南至天窝肚,与曾姓地隔界。另插花老鼠山面前小园一个。西至车田尾岭地一大段,与曾姓地隔界。另八步口大园一个。又红坭塘岭地一大所,至车路木排脚,与邹姓地隔界。北至茅栗岭,与白、黄两姓地隔界。东、南、西、北四周均经坚有界石。
三、民国二十四年,合族议决变卖八步口陈王庙左近园地一段,购置田业如下:
一断受粮田,土名厦良滩第五车外水车田一处,大小共九,粮谷一千零八十三。粮户鹅塘里20474户完纳。
一断受粮田,土名杨梅岭田,大小插花共七,地岭一个,河边地两块,租谷二百
四、谭氏太婆同祀
三房六世祖妣谭氏,原葬八步口陈王庙园地。该地出卖后,在地价内拔款,另购吉壤迁移。并议定每年在椿朝公蒸尝内永远共同祭扫。
五、合族规定字派由十四代起如下:
元圣家声远,珠玑祖泽长;思图强种族,忠厚毓贤良。
以上五项均经合族议决,泐石,分竖于厦良、蓝田两宗祠,共同遵守。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三月吉日合族公立。
(二)《宗祠条规碑》
★0047.平桂区鹅塘镇栗木黄氏宗祠《条规碑》,乾隆三十二年(1767)立。碑高136cm,宽79cmo
碑文:“一、祠内祭器以及枱凳一切祠中应用之物,祠内人并外人,概不准借,以杜遗失之设有借者,灯油十。所以尊祭器也。
一、祠内不准宰牛、剥马、装粪草,及杀狗,并间叙饮酒、开赌、打牌。如有此情,罚灯油十一点多。若有书馆贵宾,不在此论。所以致辞洁净也。
一、值事贤老收祭祀之谷,务须勤诚。谷要干净,得滥收夹杂,以乱旧章。掺出湿杂,即嘱佃人晒干播净,另日收清。担谷到祠,要贤老亲到查收,同看,锁封。钥匙交总理。所以示无私也。
一、祀田之粮,总理务须及早完清。不得遗落,越年输纳。所以急公奉上也。
一、总理放头,五年一举。期满必在祠内对众清算,方准交替。但所举之人,亦察其平素正直无私,方可公举。所以顺始终也。
一、卖祭谷,值事与总理同去听价。务察殷实客人,不致吞骗。如有疎失,即系掌卖人填赔其银。或即对交总理值事,不得溢收。所以杜私崇祀典也。
一、祠内人盗窃祠内之物,即系匪人。查获从重处罚。如入份者,除名出份。未入份者,永不准入份。若不尊,送官攻结。所以绝匪类也。
一、宗长无人,春秋二祭,系值事主祭。务须预宿祀内。整洁衣冠,以昭诚敬。遇有服制即举功名。有无功名且老成者,恭行祭事。所以致格享也。
一、放头之人,务期合志同心。不得以亲讳私,亦不得互相推委。所以免吞骗也。
一、祠内子孙,所娶妻妾。有地出寒微,娶族内之婢及奴婢之女。殁后不准入祠,秽乱神主。倘或故违,并其夫出祠无份。所以辨尊卑明贵贱也。
一、入份准铜钱二千三百文。已有三百者,准钱二千文。如有春季入份至下年春季,方准成福。所以昭齐一也。”
(三)《宗祠管理条规碑》
★0023.平桂区鹅塘镇栗木村黄氏宗祠《黄氏宗祠碑》,乾隆五十六年(1791)辛亥岁九月十五日立。碑高67cm,宽117cm。
碑文:“阖族公议,宗祠条规计开:
一、不许本族闲杂人暨外省等匠在此寄住。
一、不许人安放牛车、车口、谷篓、水枧、欛不。
一、不许人集聚木料、石灰、屋茅、棺木。
一、不许人开木厂,聚赌博,堆谷,晒谷,教拳,教曲。
一、祠内板帐、门闪,吃会不许分肉,戽鱼不许拦水。
一、祠内磅路非出入。祖堂不许人借径行走,及牛马柴草严行禁。
一、照墙外三角地一块,听许人耕锄栽种生理。
一、宗祠务宜肃静,以昭诚敬。无论本族外姓文武不许在内设馆。
一、以上八条务宜格守。违者通族公罚银拾两,以为修理之费。倘敢恃强抗违,定行出宗。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岁九月十五日立。”
(四)《家族公产管理碑》
★0013.平桂区鹅塘镇栗木村黄氏宗祠《蒸尝田土碑》,康熙丙寅年(1686)十一月十五日立。碑高76cm,宽57cm。
碑文:“盖闻王者亲亲,故尊祖敬宗。大雅耿德于宗,商颂咏衍。我烈祖则古训之昭昭,无非欲后人修明祀事者也。溯吾始祖,南京分派,西粤发祥。徒居临贺,启宇开基。屈指至今已十传矣。迄今子孙蕃衍,分支各乡。兹际冬祭之期,报本追远,各展孝思。时有、时典、时经、时宜、时隆、良璲、良志、良兆、良心、良轲叔至兄弟,共聚一堂。皆相语曰:祭祀蒸尝,源远流长。所虑年湮代远,贫富不一。嗣后恐虑固亏诸父兄。佥曲旨哉。斯言。溯前之有所创者,必赖后之能所守也。明矣。故欲蒸尝勿替,尤宜叔至和谐。勒石以垂永远。祀事得以孔长矣。是为序。
各房立业不录,谨将蒸尝土名开列于后。
一土名栏桥田一处,五十亩。禾把八十五把码称。在城里一百二十户,粮米一斗零七勺。
一土名沙洲田一处,二十四亩,禾把四十二把码称,姜八里二百一十四户,粮米五升二合三勺。
一土名常度田一处,一百五十亩,禾把二百五十五把码称,姜八里一百五十户,粮米三斗二升一合。
一土名马子祠后河边熟地一大所,祠右生地一大块。左高基大路为界,右至河边为界,祠前至石街为界,祠后至大高基大漕为界。
一土名崩岗马岭山场一所,上至岭顶,下至田边为界,右至南蛇冲漕河边为界。右至白石冲岭顶倒水到岭脚平地为界。
康熙丙寅年十一月十五日合族立。”
(五)《严禁官差扰害乡民碑》
★0005.通道侗族自治县县溪镇棉花坪村田家寨《各宪严禁夫役碑》,雍正七年(1729)七月吉日立。碑高98cm,宽58cm。
碑文:“遵奉牙屯防守老爷盛、本县正堂太爷罗、本州正堂恩宪太爷周、协府总宪太老爷黄、副府中军老爷刘、驻防本县老爷毕,俱蒙赏示,严禁上下往来差役,应供概行禁止。
雍正七年(1729)七月日,文甲上半里民立。”
4、管窥婚姻、过继子嗣方面的传统文化
采撷以下3个方面的资料,供了解研学。
(一)《侗族十八寨款约碑》
★0040.贵州省黎平县德顺乡张鲁村黄柏赛《侗族十八赛款约碑》,额题“千古不朽”,道光十五年(1835)八月二十日立。碑高134cm,宽63cm。
碑文:“立严禁土属振齐风化事。尝读书有曰:大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又闻朱子家训曰:嫁女,择佳婚,勿索重聘。理固昭然为白矣。窃思我等花衣一类,男婚者,不必备载,维女配之说。实不堪言。不遭旧(舅)父强逼,以姑表成亲。即发旧(舅)父勒案,甥女之多聘。所以无论贫富,常有反目情形。凡此皆不由父母主婚之故也。况我等又非侗苗派鼓之辈,一切风土人情,例应格遵。王制又何必以乡条洞礼拘抵不化乎?是以我等地方,同心更换完婚丧祭之礼严禁规,刊碑勒石。俾后世之子子孙孙,永垂不朽云尔。
议姑娘所生娘女无女,旧(舅)父反水礼时,银一两二钱。
聘合时,银一十二两,折项礼四两八钱。
折媒礼时,银一两二钱。
定亲,把一庹称,一百二十肉,银六钱。
取亲,酒十二
回亲,六亲二晚。送亲回门二晚。亲至郎家四晚。
各血方老人,六世留家二晚。
倘男女不正,如有犯奸等情,二家堂族作为酒水之费外,罚银三十六两八钱,以作亲夫了事。如其奸夫不遵者,任凭地方团首捆绑送官。
柳树坪、山背、朝阳、溢保田、老寨、张团、黄白屯、玉河溪、汙朋、界碑、发二三段、灰突、长田、野路山、白岩岭、吴家塝、黄白寨、地隼、蒙字岩、笙字岩。
道光十五年(1835)八月二十日立禁。”
(二)婚 书
立写婚书,主嫁媳妇人系涧上村黄氏 今因生下一男名 ,娶妻莫氏,夫君自愿桃出在外,数年未回,亲母难以管养成人,莫氏年又寡居,难以终身难名母亲,与家族外氏一同商议,自愿将媳妇改嫁,亲吐庚占年 月日时,开笼放鸟,请托媒证,四方访至,自愿嫁于东下廿四面。
报古塘村
雄㝃贵处,应言婚配为室,当凭媒证,言定财礼,过聘铜元二万五十枚,正门楼测火点笔押字,外氏衣服一并在内,嫁主一并领足任用有靠,其媳妇嫁后,任凭讨主择日迎亲过门,改名换姓等历宗枝,当凭在场媒证铜元婚书两校,授受清白。嫁主自愿甘心,并非勉强勒逼,自愿甘心庭断篾散,铁断无私,利刀破竹,一破两开,高山研石,永不回头,嫁主所有亲族人等,不敢异言,生端翻悔阻滞,如有此情,在场媒证,一力承耽,今恐人心不古,立写婚书一张,付与讨主,永远为据是实。
天长地久
在场
媒证
辛未年四月初四日
代毕 立。
(三)0001——李德远过继子嗣契
立凭贴人李德远。因胞兄德忠遗下长子在项、决子在展兄弟二人平已分居。今为在展径出继胞见感待及健家民战后所得之地。思慕之下,苦乐不均不为自有。爱同亲族,将家东南北地二段一,东有缝,有原。西至界石。南有境北至界名。支帽见顺西、参西街北地五段一亩。东至界石西至界元。南至农沟。北至菜元。随带粮蒙二分业。典议络胞见植暖拼种、采章为主。同众言明,自给以后,决无返悔。
欲后有凭。立此为证。
亲族:周有义、荆吉堂、李在唇、李可中、李可仁、宋左泉并书。
民国六年阴历十一月初六日立(注:民国六年阴历十一月初六日。
契长41cm,宽42cm。麻阳苗族自治县。》
5、管窥“命运共同体,会馆行帮乡约”。
乡规民约,具有明显的内生性和本土性特征。不同的民族习性赋予了乡规民约以独特的生命力。
采撷以下5个方面的资料,供了解研学。
(一)《纸帮行规碑》
★0066.洪江古商城纸行帮规碑,额题《万古不朽》,同治二年(1863)四月九日五属公立。碑高195cm,宽91cm。残碑。
碑文:“......盖纸之名甚繁,贵贱各异,独我毛边四裁,系敬.....豫升承顶贻贴,而毛边四无用。后道光元年沅州......示,刊碑永禁无用。自此吾侪安贸,至今无异。殊咸丰......案经上控。
......不许苛索扰累等情,确查严禁具覆。同治二年,州主黄遵奉上宪严......核毛边四裁,的系祀神冥褚,不堪取用。断令两造,各具遵甘结。完案毋容再......勒取等情。除出示严禁,谨遵刊石永垂不朽。
钦赐花翎,湖南升府,署靖州直隶州正堂,加五级记灵十次,黄为出示晓谕,仍照旧章事。照得洪江地方为商贾辐辏之区,各色纸张买卖行用,向有定规。惟毛边四载皆系肩挑贸易。本小利微,从不投行纳用。嘉庆年间,曾因行户取用,控经示禁在案。咸丰九年,刘晋升等,请领牙帖,复向袁俊士等收取行用,以致袁俊士等力控各衙门,此奉皇宪批饬,照旧办理。严禁苛索,扰累干究,兹集两造庭讯查悉,旧章买卖毛边四裁纸张,历不帮行。并吊核刘晋升所呈牙帖,亦未载有毛边四裁字样。自应悉遵。
臬宪批示,断令刘晋升等仍照旧章,不得妄向袁俊士等收取毛边四裁行用。其余各色纸张买卖,仍皆照旧取用,除取具两造遵甘各结完案外,合行出示晓谕。为此示谕纸帮行户人等知悉。尔等买卖各色纸张,均宜照旧投行纳用。惟毛边四裁纸张本小利微,仍遵旧章,不纳行用。该行户不得再违旧章,妄相争论。自示之后,倘敢不遵,定行严究不贷。凛之慎之。毋违特谕。
右仰通知。
纸帮首士:何忠玉、肖再诰、袁俊士、马文富、监生段怀邦、谭德甫、肖再步、监生罗新桂。监生肖志信、监生杨元茂、戴添远、陈显时,仝建。
同治二年四月九日五属公立。
肖青云沐手撰书。石匠叶恒元敬刊。
(二)《毛边四裁纸帮行规》
★0067.洪江古商城纸行行规碑,额题《上宪永禁》,咸丰十年岁在庚申之冬嘉平月立。碑高 206cm,宽94cm。残碑。
碑文:“奉。窃吾侪抄卖毛边四裁粗纸,即祀神烧钱纸,历无行用。由来久已。即如嘉庆间,粟茂兴开行收用。乡先辈控县,禀书杜后事,永不妄取行用。道光十二年,雷复振续开泰顺行取用。刘口向等议赴上控。雷书悔字。均刊碑永禁。于沅、洪两馆,相安阅数十年。咸丰十年春,又有开充刘晋升纸行,勒用我帮控州。祖勒未结。致匍口
藩宪文,既号。
臬宪裕,奉批。买卖行用,均有一定旧章。毋口口其争执。仰靖州饬县确查。今行户商民,均照旧章办理,严禁等苛索扰口干究。并奉札行州。
为札饬事。案据会同该县商民阳享礼等,以晋升纸行妄取行用等情,赴司具呈。除词批饬该州转行遵照外,合并札饬。札到该州口口转饬县,立即遵照。务今该行户商民,均照旧章办理。毋所用其争执。口口行户如有苛索扰累事情,立即出示严禁。此札谨泐之石。以垂久远。
毛边四裁纸帮:监生罗新桂、经历肖志信、谭德甫、马文富、袁俊士、监生段怀邦、何忠玉、肖再口、戴添远、肖青口、口口口。
咸丰十年岁在庚申之冬嘉平月立。”
(三)《排帮条规碑》
★0051.托口古镇“排帮条规”碑,额题《永垂青史》,同治七年(1868)仲夏月立。碑高78cm,宽82cm。
碑文:“盖闻正大光明,尊之为神。公平正直。举来建有关帝圣庙。克勤克俭,谨守旧业。虔心意,奉二十余人。每个头取钱一百,合归生放所册,以昌周年祀典,而祭千载丰隆。近因首规章兼有利已肥身之徒,将店租田谷,匿心非,越犯章程。幸有老贮存留,不忍弃废规条,公举志诚首人管理,查收削除各项。非为专戒酗酒滋事,公议条规,新举首士。神恩万古不朽矣。是为序。
一议首人出入众钱,务要公平。簿载分明勿得籍吞肥已。如有此等,革除勿用。
一议木排揪有二丈三四尺宽,用六人扒。三丈五六尺宽,用八人扒。如违,公罚。
一议送短至洪江,开钱二百五十文。至王狮洞,开钱五百文。
一议逃走头梢工者,加倍将钱佃补。不服恃横,报首人,任头工扭打送官不拘。
一议任容愿雇头工,不得违议闻夺。查出,出罚钱三千二百文。
一议扒排头工,勿得将人乱加,以致犯规。如违罚钱三千二百文。
以上各条,俱宜禀遵。
同治七年岁次戊辰仲夏月。
(四)《木帮行规碑》
★0026.黔阳县正堂谕示《木帮行规碑》,道光二十八年(1848)十一月立。已残。碑存洪江古商城碑廊。碑高141cm,宽71cm。
碑文:“......年四月间,据徽临木客俞五美、鲁映兴、程启元,......等等情,具控杨寿福、唐祥开、蒋加福、粟包子、黄怡盛......太尹念二、李定书等在案。据此查乘危抢夺,律有明......待赎,定有成案。何以该痞徒等胆敢不遵。每过水涨,客......捞到即行移卖。且或抬价勒赎。未散者纠众拥砍缆,纷......情,殊堪发指。除词批差拘各犯到案讯究外,合行示,严......仰保正,传居民人等知悉,后徽临两帮客过境,倘水遇......者,即以盗脏究治。尔等务宜痛改前非,各安本分,切不可藐玩法......萌故态。如敢故违,一经访闻,或被告发,本县执法如山,定即饬差捉拿,从重按办,决不宽怠。各宜凛遵违,特示。
右仰通知。
道光二十八年(1848)十一月日示。
徽临两帮木客:俞五美、曾映兴、程启元、黄春发、吴春园、胡学兴、黄仁方、胡义盛。
徽临木总:李方甫、杨日勋立。
(五)《渡口运行章程碑》
★0034、洪江古商城《渡口运行章程碑》,清代,光绪二年(1876)立。碑高135cm,宽95cm。
碑文:“黔阳县正堂陈湘军常胜水师营健勇巴图努知黔阳县事即用县正堂孙
……兴捷、戴藻芳、王佩玉、周仕琳、张希道、杨成器、杨国贞等禀称,……当时,我洪江大河两岸,往来络绎,市镇富繁,向无官渡之名,徒……三四百,小贸亦取数十文。致令唤渡人归。莫赋须之乐。临河客……原渡码头,添设义渡二只。现已雇匠赶造船只。其每月渡夫、辛工……于本地另设章程五条,秒粘呈电。惟是谋始,必期图终。预防方能……善举有妨,抑且难期久远。用特据情禀明,伏乞俯准所请。修文移……历有年,所目见。划船卡索,实堪痛恨。早欲劝谕办理,苦于经费难筹。今……仰往来行旅及渡过夫人等知悉,嗣后既设议渡过,过往人等不准需索分文。按……指名禀究。以凭严惩,决不姑宽。各宜凛尊违。特示。
……乃泊原渡码头,以备往来行人过渡。每船候至十人开行。平时装载,以十五六……不能等候渡船者,雇坐民划,悉听其便。
……油,悉由本馆修理,必得轮流上坡,不能同时修艌。
……文,按月向本馆支取。渡夫即由本馆招雇。倘有怠惰偷安等事,查明,当即革退,另雇勤快。……本馆加添渡夫、辛工,当时酌给。
凡遇过渡者,不准需索分文。亦不准希图微利,私下将船别用。如有前项情事,禀官究惩。
……渡船并洪水救生,有馆首杨国贞自行筹款,捐置小划船一只。平时存放馆中,一遇水涨停泊渡·····设议定划船渡夫,日间救人一名,酌给钱一千文。夜间救人一名,酌给钱二千文。均由馆中当时……照旧例给钱,以酬其劳。如渡夫偷懒惰,闻呼不往救者,查出,立即革退。每届岁修,油渡船时……渡夫、辛工由杨国贞筹款,捐入馆中统由馆中一体支给,以免参差,而期久远。
右仰通知
……岁次丙子(光绪二年,1876年)六月吉日立。”
李晓明钟情大湘西的文化建设,尝到了甜头。
他问俗追风的脚步,永远在路上。据沅陵融媒讯(2024.10.8),李晓明教授一行来到盘古乡杨溪村开展“瓦乡文化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并实地收集相关实物资料。
李晓明教授,现任怀化学院沅水流域民族文化博物馆馆长,从事民族学、人类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长期在乡村调查走访,抢救性收集民间遗存的历史文化实物。在杨溪,李晓明教授对古建筑遗存下来的碑刻、古钟等进行了拓片收集。
盘古乡杨溪村,是一个多元文化聚集地,丰富的文化历史,让杨溪村获得了湖南省瓦乡文化核心区、国家民委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湖南沅陵杨溪研究观察站、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研究基地、三峡大学民族学田野调查基地、怀化学院瓦乡文化研究基地五块旅游开发“金字招牌”等荣誉。
按照《湖南省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导意见》,将设在盘古乡杨溪村的“瓦乡文化博物馆”作为怀化学院沅水流域民族文化博物馆的分馆进行重点打造,以便守护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传播、收藏和传承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文化、革命文化及乡村生产生活、非遗保护、产业发展见证物,“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盘古乡的博物馆,已经选定在舒溪口中学礼堂,共400平方米。
期待盘古乡的博物馆内容,增加一部分傩文化的历史,让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谱写新的篇章。
2025年3月16日整理
(作者:胡玉明,笔名“七溪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附:
李晓明教授简介
李晓明,男,1962年生,汉族,湖南省安化县人,中gongdang员,烈士后代,法学博士,怀化学院教授,“沅水流域民族文化博物馆“(怀化市民族博物馆)馆长,“湖南民间文献保护研究中心”主任,“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创建人,原广西贺州学院南岭民族走廊研究院院长,原广西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岭走廊族群文化研究基地”主任兼首席专家,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生态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常务理事,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南岭走廊论坛秘书长,广西民族研究会理事,湖南民族研究会理事,原贺州市文联副主席,原贺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主要从事文物与博物馆学、民族学、人类学、文献学、瑶族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3项,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厅级1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部,编著18部。获广西社科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中国社会科学报》《广西日报》《广西卫视》《当代广西》《民族论坛》、美国纽约《侨报》等主流媒体进行过专访和专题报导。
编辑:李顺萍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