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悼念胡德华先生
中华名人在线 2025-04-01 15:06:01 作者:zhhmrzx 来源:

追忆悼念胡德华先生

BJ王明远 阜成门六号院

     胡德华先生于昨夜(30日)11时左右突发心脏病,骤然离世,年仅76岁,他深夜摔倒在客厅,等家人发现时已经基本没有生命体征,大家对于他以这样的方式离去,都扼腕叹息。德华先生自2022年中秋节前后被检查出患有一种贫血,不定期要输血,不过病情一直控制不错,没想到却被心脏病夺去生命,同他的父亲胡耀邦同志一样,走的这么突然。

      胡德华生于1948年11月,至于出生在哪里,连他的母亲李昭也无从知晓,因为当时傅作义军队在偷袭石家庄,临产的李昭被拉上一个运货卡车往太行山区逃难,东躲西藏好几天,路上生下她和胡耀邦的第三个儿子。而当时担任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的胡耀邦,正在太原战役前线,战争打的非常惨烈,无暇顾及私情,只是从电报中知道了儿子的出生,等到父子第一次见面,儿子已经半岁大了。

(1950年代初的胡耀邦一家在川北)

      德华先生早年就读于育英学校和清华附中,由于母亲李昭在北京东郊十里堡担任国棉一厂厂长,无暇回家照看孩子,所以长期住校寄宿。清华附中是红卫兵的发源地,文 革的中心旋涡之一,不过德华先生是逍遥派,1969年被分配到北京市政二公司当筑路工,工作地点在周口店,干非常繁重的体力活。

      “文 革”后期胡德华考取重庆通信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通信学院(今天的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书,所以德华与长兄德平的儒雅不同,他身上有些“理工男”气质,虽然时间很久了,他讲起各种物理学原理,还是如数家珍。德华先生在南京工作九年,过着非常平民式的生活,1986年转业到中科院软件研究中心,90年代初下海,从事科技相关的商业,他在商场保持洁身自好,从来不干官商勾结或沾国家利益的事情,一直凭本事吃饭,所以也就没有发什么大财。

      德华先生晚年把相当多时间用于胡耀邦研究,先是编辑了《我心中的胡耀邦》,里面收录了胡启立、费孝通、张爱萍、田纪云、朱厚泽、李昌等人的回忆,资料非常珍贵。他还组织张黎群等人撰写了胡耀邦传(三卷本),其中第一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由北京出版集团出版,这个传记质量写的非常好,具有很高的史料和思想价值,不过出版的时候删节比较多。

      德华先生最近几年基本算是开始颐养天年,于是集中精力思考父亲胡耀邦的思想发展脉络,更对很多历史问题做了反思。他的思考点主要两个:一是胡耀邦如何与原教旨革命路线逐渐分道扬镳,二是胡耀邦因何在改革问题上与邓 小平渐行渐远。他有很多视角独特的分析。

      德华先生经常提起:1979年邓 小平在访美的路上说,跟美国走的都富起来了,其实我认为问题的另一半也很重要,那就是“跟着苏联走的都穷了”,为什么穷了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但是这种反思还是很少。

      德华先生说,在江西苏区时期,父亲听张闻天同志的谈话,张闻天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这句话对耀邦触动很大。很多革命领袖训话、谈志向就是解放全人类这些空泛的目标,而张闻天把它落在生活上,事后证明张闻天是个讲民主、关心人民真实处境的领导人,1959年他因为反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被打倒。其实胡耀邦之后逐渐的反思、醒悟,也是认为革命理想如果脱离了人民的自由、幸福,那都是空谈,他的改革开放主张充满了人本主义、人性关怀的色彩,因此才有那么深厚的生命力以及跨时代的价值。

      德华先生有次在会计司胡同住址,对我们几个年轻人说,他小时候从来没有觉得父亲有什么异样,直到一件事改变了他的看法。1967年10月,四个穿军装的年轻人登门拜访,德华先生去开门,以为又是造 反派来抄家,所以吓了一跳,结果他们客客气气地说,我们来看看耀邦书记。四人自我介绍分别是秦邦宪之子秦铁、袁也烈之子袁勃、黄安生之子黄忠、杨春茂之子杨晓明,他们告退后,德华紧张地问父亲:糟糕了爸,这个秦邦宪不是博古吗?他和王明不都是坏人吗?我们应该跟他们划清界限才是,你怎么还跟他们聊得这么好?胡耀邦沉默了半天,一字一顿地说:你要记住,博古同志是我们党早期的高级领导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德华先生才意识到,父亲是个有担当,并且有自己的思考、从来不人云亦云的人。

      德华先生说,父亲很耿直,嫉恶如仇,但是又从来不记仇、与人为善,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团中央的很多下属,胡耀邦对他们都特别好,不仅关心工作,还关心生活,不过他们在文 革时候都揭发过胡耀邦,很多亲密战友也曾经反戈一击,但是胡耀邦事后都选择原谅他们。有时候做子女的也都很着急,提醒父亲:爸您不知道他是个坏人!他背后干过很多伤害您的事情,您怎么还对他那么好?!胡耀邦微微一笑:我怎么不知道他是坏人啊?但是冤冤相报何时了?德平和德华都说,父亲是非常了解厚黑学、权术,但是从来不利用它。胡耀邦当了总书记说:你搞汉高祖、我搞曹孟德,咱们中国就不进步了,我们要身体力行,推动政治文明规则的进步。

      德华先生继承了父亲的真诚、直爽、善良,陶斯亮曾经说:“耀邦叔叔的透明人格让无数人喜欢他亲近他,他的坦荡与赤诚是他最大的特点”,这句话用在德华身上也照样合适。他对人从无阶级之分,对服务员、司机、保安这样从来都是非常尊重,人家要他的电话和微信,他也不拒绝。

      德华先生心地善良,他的好友元元、延滨最近两年先后中风,行动不便,尽管他也身体欠佳,还要经常输血,但是每次聚会,他都是自己开车近一个小时,从拥堵的东四环开到拥堵的西四环,用他的话说,身体好点的要照顾差一点的。

      德华先生非常简朴,他以前陪母亲住北长街的四合院里面,平时跟大家聚餐无非是去泽园餐厅——毛主席厨师程汝明退休之后开的平民餐厅,点的餐无非是玉米粥、葱花饼、红烧肉之类。到了后来搬到甜水园后,每次去见他,最经常去的是庆丰包子铺和麦当劳,十五块钱六个包子,蘸上一盘醋,他会吃的津津有味,来餐厅就餐的食客,有谁想到他的父亲曾经是共产 党领袖呢?而我印象中,我们吃的最好的一顿饭就是徽商故里餐厅那顿花了1000元左右的“豪华大餐”了。

      (上图:胡德平、刘湖、胡德华三兄弟,与胡耀邦秘书高勇、沈宝祥等人;下图:胡德华与表兄,杨勇上将之子杨小平)

      德华先生向来身体健壮,看起来至少比实际年龄小十岁左右。耀邦同志73岁死于心脏病,他在过了73岁的时候,曾经轻松幽默地说,我算是过了这道坎了,没想到他还是没有躲过这个“历史宿命”。

      德华先生尽管最后两年身体时好时坏,但是他从来都是乐观的,还制订了很多计划。春节后,他约几个人小聚,我们用阎明复先生晚年曾经得了同样疾病,但是最后战胜病魔,依然享寿92岁来鼓励他,他听了非常高兴,还要询问阎家子女是怎么治疗的。但是人之将终,都会有些预感,去年他去共青城给父亲扫墓时,非常吃力地爬上富华山墓园,在墓前沉思、绕陵走了好几圈、不肯离去,或许他也意识到这是对父亲的最后一次祭扫,在人间做最后的告别。

      跟德华先生最后一次微信联系,是他发来一个约半个小时的谈话,回忆2014年访日拜会中曾根康弘和高田勇等老一辈政治家的情形。笔者觉得他跟中曽根的谈话非常重要,并告诉他可以用科大讯飞把这个录音转化成文字,并期待有机会再当面跟他请教细节。

       没有想到德华先生这么快就走了,所有人都遗憾他骤然离去,给人留下的只有遗憾和哀思,以及在会计司、车公庄、世纪城、甜水园的那些音容笑貌。



      春节后,最后一次见到胡德华先生,他依然很乐观,身后是胡耀邦的手迹:“身居最下游、志在最高层”

供稿:钮则坚
编辑:李顺萍 李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