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莽
沈城作为“共和国长子”的排头兵,承载着抗击侵略者英烈魂归故里的家园建设,家园保护和家园精神传承的重任,并坚守至今,感天动地,山河共鸣!
抗美援朝出征地的核心纽带
1950年9月,美军在仁川成功登陆,改变了朝鲜半岛内战的格局,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直接威胁着新中国的国土安全。尽管新中国才刚刚成立,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但党中央还是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体现了大国担当和敢于同一切侵略者作战的决心。
党中央一声令下,快速组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各部队分别在丹东、集安、临江等地过江,直接对抗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和南朝鲜李承晚军事集团,敲响了美军威风扫地的丧钟。
沈阳作为抗美援朝出征地核心纽带之一,在兵员投送、军工生产、物资转运和伤员救助等方面都发挥出了特殊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都是从沈阳乘坐火车前往中朝边境集结,然后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志愿军使用的51式90毫米火箭筒、反坦克baopo筒等武器也是沈阳兵工厂生产。在军用物资转运方面,通过沈阳转运到朝鲜前线的军用物资数量庞大,仅粮食一项就多达2000多万斤。为了发挥沈阳抗美援朝核心枢纽的作用,还在沈阳设立了统筹委员会,专门负责志愿军的后勤工作,调配转运各地运来的物资。为了救助伤员,沈阳腾空了9家医院的全部床位,建立了89个医护点,以及建设全国第一个大型血库,还组织了市民输血队,极大地缓解了前线的医疗压力,有效的确保前线伤员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凸显了英雄城市的责任担当和市民敬仰英雄的奉献精神。
“ 魂归故里 ” 满城荣光
为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经政务院(国务院)内务部批准,原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在沈阳修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后来又进行改扩建,占地面积达20万平方米,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都安葬在这里。园内还建有烈士纪念馆,展陈面积4035平方米,展出革命文物千余件,再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
抗美援朝英烈,是跨国御敌作战英雄的杰出代表,是托起共和国脊梁的勇士,是他们加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是他们用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英烈“魂归故里”到哪里安息?不知牵动着多少人的心?不知多少个地方政府为此做出过努力?
作为省会城市的沈阳,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更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沈阳故宫、清福陵、清昭陵等地标性建筑,是这个城市的亮点,与此形成的文化底蕴,让沈阳闻名遐迩,抗美援朝的英烈能够长眠于此,是沈城的荣幸。几十年来,这种荣幸有增无减,满城荣光。
铮铮铁骨 万古流芳
笔者在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孝子将军魂》(红安篇)一书作者序开篇写道:“圆明烟火,金陵刀枪;侮辱孔孟,践踏老庄;本书将领,民族脊梁;尊严捍卫,蹈火赴汤;内击蒋匪,外战列强;报国显亲,天下名扬;和平功臣,万古流芳。”
回看中国近代史,没有因为中国是文明古国而远离屈辱,也没有因为中国热爱和平而远离战争,“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就是侮辱孔孟文化,倭贼在南京大屠杀,就是践踏老庄思想,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就是颠覆中华民族的尊严,伪满洲国的建立,就是纯粹的霸道行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一座座英雄丰碑就是列强霸道行为的休止符。
抗美援朝伟大的军事行动,极大的震慑了美国及其盟友的侵华野心,有效的保护了国家安全,为世界和平树立起了光辉典范,赢得了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各国人民的尊重,以此创造出了和平发展的机遇,夯实了走向强国之列的根基,由此形成了不惧任何霸权行为的自强精神,高度诠释了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正义之师。
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的铮铮铁骨,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是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支柱。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增强了自豪感,还体现出了国际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的一座座丰碑,必将激励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昂首挺胸奔向胜利的前方。
注:作者为《中华孝子》《中华孝子将军魂》(红安篇)《悟乐天台》等书作者。《红色家风》《中华孝子》《红安情》《不能少下咱》《亲爱的妈妈温暖的手》《走进橘子洲头》《战友举杯天地宽》《湘江水》《铁索桥上留光辉》《松潘大草地》《拥抱澳门》等词曲作者。
编辑:李顺萍 李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