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秋韵里,触摸当代的文化脉动
中华名人在线 2025-10-03 08:49:59 作者:zhhmrzx 来源:

星城秋韵里,触摸当代的文化脉动

罗浩京

十月的长沙,呈现欢度国庆,喜迎中秋的节日气氛。

放眼长沙。 像一幅被秋阳精心晕染的长卷。不必说岳麓山巅的层林已悄悄洇开橙红,也不必说橘子洲头的江风裹着桂子的甜香漫过堤岸,单是抬头望那片高远的天  —— 是洗过似的澄澈,蓝得像一块被匠人打磨了千万遍的蓝宝石,偶有几缕云絮轻飏,像是谁随手撒在锦缎上的银丝,连风都变得温柔,拂过脸颊时带着桂花与糖油粑粑的混合香气,把 “惠风和畅” 四个字从古籍里轻轻拽到了眼前。

这是国庆的长沙,一座被欢乐与诗意填满的城。  

太平街的青石板路上,游人的脚步织成流动的河,穿汉服的姑娘提着绣帕走过,发间银簪叮当作响,与街角弹唱《长沙策长沙》的吉他声撞个满怀;湖南大剧院前的海报栏前挤满了人,《觉醒年代》话剧的剧照里,lida钊先生的目光依旧灼热,旁边《万里归途》的巨幅海报上,外交官的背影在战火中挺直,老人们牵着孙辈的手,指着海报轻声讲述 “家国” 二字的分量;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的白色 “芙蓉花” 建筑下,穿着校服的孩子们正围着露天放映的《夺冠》欢呼,女排姑娘们跃起扣球的瞬间,映在他们亮晶晶的眼眸里,也映在不远处湘江大桥的璀璨灯火中。

沿着湘江漫步,江风里飘来橘子洲烟花的预告。暮色四合时,第一簇烟花在夜空绽放,金红交织的光焰照亮了江面,也照亮了岸边人们的笑脸 —— 年轻情侣举着手机记录浪漫,白发夫妻相携着仰望,孩子们骑在父亲肩头拍手尖叫,连江面上的游船都放缓了速度,让乘客们尽情沉醉在这火树银花的盛景里。

我忽然想起,这烟火气背后,藏着多少人的用心:是文化工作者反复打磨剧本时熬红的双眼,是景区工作人员顶着烈日维持秩序的汗水,是街头艺人用歌声传递热爱的真诚,正是这些平凡人的微光,汇聚成了国庆期间最动人的文化星河。

有人说,一个时代的文化气象,藏在人们的精神获得感里。站在长沙的秋光里,我真切触摸到了这份 “获得感” 的温度:它是老人在社区剧场看湘剧《琵琶记》时眼角的泪光,是年轻人在书店参加 “红色读书会” 时热烈的讨论,是孩童在博物馆里对着马王堆汉墓文物好奇的提问。这些场景,不正是 “文化中国” 最生动的注脚吗?从 “十四五” 规划中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的蓝图,到如今街头巷尾触手可及的文化盛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锦绣河山的壮美,更是一个民族对精神家园的珍视与构建。

光影流转间,我忽然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时代的 “剧中人”,也是 “剧作者”。当环卫工人认真清扫剧场外的落叶,当志愿者耐心为游客指引路线,当普通观众为一部好剧鼓掌、为一部好片落泪,我们就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时代的文化长卷添墨加彩。  

 那些共同富裕的故事,藏在非遗传承人带村民一起做湘绣的针脚里;那些绿水青山的画卷,映在游客们自觉带走垃圾的环保袋上;那些热气腾腾的生活,写在每个长沙人清晨嗦粉时的满足里,写在每个游客打卡后朋友圈里的真诚赞美里。

夜渐深,江风依旧温柔。远处的岳麓山在夜色中勾勒出黛色的轮廓,山下的文化场馆依旧灯火通明,像是在守护着一座城市的精神灯火。

我知道,这国庆的长沙,不仅是一座城的狂欢,更是一个国家文化活力的缩影 —— 当文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融入日常的呼吸,当每个人都能在文化的滋养中收获幸福与力量,这样的时代,才是真正有温度、有深度、有力量的时代。

而我们,正有幸在这样的时代里,用热爱与坚守,编织着属于自己、也属于这个民族的,闪光的日子。

我赞美长沙!我更爱这个时代!

         :  :2025  10  2 于长沙

【作者简介】

      罗浩京,湖南平江县人,大学毕业。中央媒体人,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产教融合工作委员会高级调研员,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一带一路委员会执行副秘书长。励志作家。工作之余,坚持学习,勤于思考,崇德向善,弘扬正气。喜欢散文、诗词、戏曲、书画琴棋。自1998年开始发表散文、诗词,作品约200余篇,80余万字,发表在《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亊报》、《湖南日报》、《红网文学创作》、《星辰文艺》、《岳阳日报》等文艺报刊。先后荣获第八届、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庆祝建党100年中外华人诗词大赛特等奖。获“全国文艺先锋人物”称号。2025年7月获中共中央办公厅“扬帆启新程,奋力谱新篇”《秘书工作》创刊40周年主题征文比赛三等奖,作品收入《全国文学艺术精品集》《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等。

      编辑: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