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公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我省3地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文旅部公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附完整名单)

文旅部官网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公告》。


新旅界讯 9月4日晚间,文旅部官网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公告》,公示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公告称,为贯彻落实《“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有关要求,文化和旅游部依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开展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工作,确定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现予以公示。我国公民和法人机构如对入选单位有异议,可于2019年9月11日前,通过电话实名向文化和旅游部反映。

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完整名单如下:

北京市

延庆区

怀柔区

平谷区

天津市

蓟州区

河北省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

邯郸市涉县

保定市易县

山西省

临汾市洪洞县

晋城市阳城县

晋中市平遥县

内蒙古自治区

满洲里市

辽宁省

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

吉林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池北区

黑龙江省

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

黑河市五大连池市

上海市

黄浦区

松江区

江苏省

南京市秦淮区

南京市江宁区

徐州市贾汪区

浙江省

湖州市安吉县

衢州市江山市

宁波市宁海县

安徽省

黄山市黟县

六安市霍山县

福建省

福州市永泰县

南平市武夷山市

龙岩市武平县

江西省

吉安市井冈山市

上饶市婺源县

抚州市资溪县

山东省

潍坊市青州市

青岛市崂山区

济宁市曲阜市

河南省

焦作市修武县

信阳市新县

济源市

湖北省

武汉市黄陂区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宜昌市夷陵区

湖南省


衡阳市南岳区

衡山 - 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所属类别 :
山脉

衡山(Mount Heng),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中国"五岳"之一,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主体部分位于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衡阳县东部。衡山的命名,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

衡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环山有寺、庙、庵、观200多处。衡山是上古时期君王唐尧、虞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夏禹杀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衡山山神是民间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黄帝委任镇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被当地尊称南岳圣帝。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处位于衡山之中,佛祖释迦牟尼两颗真身舍利子藏于衡山南台寺金刚舍利塔中。

衡山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盖峰、岳麓山等,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衡山主体部分介于北纬27°4′-27°20′,东经112°34′-112°44′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北起衡山县福田铺乡,南迄衡阳县樟木乡,西起衡阳县界牌镇,东止衡阳市南岳区,长38千米,最宽处17千米,总面积640平方千米。

1982年,衡山风景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2006年2月,衡山入选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2007年5月,衡山风景区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7年8月,衡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衡山

  • 英文名称

    Mount Heng

  • 别称

    南岳、寿岳、南山

  • 所属山系

    衡山山脉

  • 地理位置

    湖南省东部中间,湘江西岸

  • 走向

    东北-西南

  • 长度

    38千米(主体部分)

  • 宽度

    17千米(主体部分)

 

折叠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折叠区域范围

衡山主体部分位于中国湖南省偏东南部,北起衡山县福田铺乡,南迄衡阳县樟木乡,西起衡阳县界牌镇,东止衡阳市南岳区,长38千米,最宽处17千米,总面积640平方千米,介于北纬27°4′-27°20′,东经112°34′-112°44′之间;南面是衡阳盆地,东面是湘中盆地衡山衡山

折叠地质特点

●山体组成

衡山以一块大花岗岩岩石为基础,由于表层沉积遭到冲刷和强烈剥蚀, 花岗岩有较大面积的出露。岩内穿插有伟晶花岗岩,石英岩脉很多,宽狭变化较大,宽的可达40厘米,这些岩脉对于花岗岩的风化有加速作用。基岩的上覆红壤中含有大量石英沙粒,证明是由花岗岩风化来的。包围在花岗岩外围的岩石分3类,志留奥陶纪紫色页岩及砾状石英岩,泥盆纪沙岩及页岩,第三纪红色砂岩及页岩。以性质而论,砾状石英岩最硬,紫色页岩最软,在同期岩层上表现为不同之地形。由于气象气候的关系,流水、风、热等风化、剥蚀作用,形成了现代衡山的奇特景观。

衡山衡山衡山岩体东北部为第一次侵入的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西南部为第二次侵入的白石峰二云母花岗岩。前者分布于南岳镇一祝融峰一线的东侧,出露面积217平方千米,同位素年龄值12318.7万年,属燕山早期侵入体。按其岩性、岩石结构及出露部位,可划为两个岩性带即祝融峰一带的片麻状斑状二长花岗岩和斑状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另有少量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后者分布于望峰一白石峰的西侧,出露面积为233平方千米,同位素年龄值8012.1万年,属燕山早期第二次侵入体。岩体东侧与斑状二长花岗岩体呈侵入接触,接触面清楚,倾角25°一80°,岩体南侧、西侧与冷家溪群接触,形成混合岩带。岩体可分为二部分,主体部分的二云母花岗岩,边缘部分的混合岩带宽岩石暗灰色、灰色、灰白色,多具片状、片麻状构造,出产钾长石、钠长石、高岭土。

●山体演化

衡山的古地形与整个湖南省的地形发育是分不开的。从志留纪奥陶纪起一直到侏罗纪末,湖南的东部为古华夏大陆,西部和北部为古江南大陆,中部和南部为一大海湾。海水为喜 马拉雅山大内斜经广西侵人湖南,最北可达长沙。湾内的海水,时进时退,时深时浅,衡山正处于海水进退的大道上。

侏罗纪以后,湖南的海湾随着整个亚洲大陆的掀起而成为陆地,迄今没再受海侵。在衡山从海成陆的过程中,其地形发展过程也很复杂。寒武纪以前,衡山的地形情况,因为没有地层记录,不得而知。

寒武纪时,黄汲清先生认为是"寒武纪海"的一部分,当然不是陆地,更不像现在。志留、奥陶纪时仍旧是海。海水从西南侵入,经衡阳、衡山湘潭一直到长沙。那时衡山是海底的一部分。海中沉积岩有紫色页岩及砾状石英岩。现代衡山的构成,一部分也借助于这些岩石。到了志留纪之末,湖南受到喀里多民安地壳运动的影响,志留纪海露出水面,接受侵蚀。中泥盆纪初期,衡山及湖南部分地面已被侵蚀为平缓的低地。

泥盆纪时,海水又从喜马拉雅山而侵,海面很广,衡山又沉入海底,沉积岩石以砂岩和页岩为主。现在衡山东北部还保存有这类岩石,成了海拔300一400米的丘陵。到下石炭纪时,海水从西南部猛烈侵入但较浅,也沉积了一些砂岩和页岩。当时地有升降,时而出露梅面,长着森林,成为现在的侧水煤系,衡山附近尚有保留。

石炭纪末二迭纪初,海水加深,衡山位于深海之边缘。当时沉积的岩石衡山附近尚存,但区域内没有发现。二迭纪中期以后,湖南发生地壳运动--即东湖运动,使二迭纪海成陆,衡山露出地面,接受侵蚀。因为衡山当时处在深海之边缘,石灰岩沉积不大,容易消灭。

继中二迭纪侵蚀作用以后,湘资二水流域又变成浅海,衡山常被海水淹没。其后地面缓缓上升,造成广大滨海平原,衡山成为一部分。平原上普遍长着森林,为现在的计岭煤系,在衡山附近也有发现。这个平原也常被海水淹没。三迭纪末,湖南发生造山运动-良口运动,三迭海又成陆,而接受较大侵蚀。

侏罗纪是湖南翻天复地的一纪。衡山地盘随着整个亚洲地面掀起(燕山运动第一幕),以后不再受到海水的侵蚀,是一个基本的转变。湖南整个地势也由前期的东北高于西南,变为西南高于东北,而且发生造山运动,造成了很多高山和盆地。不过那时的衡山还是盆地,内外都有森林,成为现在的石门石煤系。

白垩纪末,造山运动复起(第二幕),衡山花岗岩可能就是在这个时期侵入。今衡山以这一部分为主体,现裸露面积较广,北到三座桥、南到乌石铺、西到国清神王山、东延至茶陵边境,面积约15000平方千米。这块侵入体,使白奎纪末以前的地层大受捣乱,地面隆起,成为育隆山地。这就是衡山的前身,那时横跨湘江两岸(湘江那时还不存在),面积广、山势伟雄。高山经不起长期侵蚀,从白至纪末到第三纪初,已被侵蚀为准平原,并且地盘稍稍下降,成为一个大内陆湖。第三纪初期的红色岩系便沉积在这湖泊里。初期的衡山从此不见,但并没有消灭。到第三纪末由喜山运动引起衡阳运动时花岗岩发生断层隆起。从樟木市经过南岳市到福田铺之间的冲断层,大约此时发生无疑。

第四纪以来,衡山山体仍在不断上升,使其山势更加雄伟。衡山花岗岩体在亚热带气候的长期影响下,逐渐形成厚层花岗岩红色风化壳。

南岳衡山南岳衡山

●土壤构成

衡山土壤的垂直分布是表层植被土(稍含腐殖质,适于先锋植物生长,但很薄,且越向山顶,这一层越薄)表土以下是黄棕壤,再下是黄壤,最底层是红壤。土壤中富含碎石英砂粒。

海拔210米以下的山麓丘陵地带,居民点附近地带,主要土壤是红壤及水稻土;海拔210-780米之间的山腰地带,主要是红壤黄棕壤及水稻土;海拔780-1110米之间的亚山顶地带,主要是黄棕壤;海拔1110-1290米的山顶草甸土带,也杂有黄棕壤。总之,从山麓到山顶土壤的分布规律为红壤一黄棕壤一草甸土

地貌特征

●总体概览

衡山在几亿余年的漫长地质年代中,经受了各种内外营力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今日的以峰林状花岗岩断块孤立中山的地貌特点。南岳区范围内,海拔高度超过1000米的山峰20座,海拔500-1000米高的山峰17座。众多的山峰**在不到4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构成了群峰突起的峰林状山体景观,凡超过1000米高的山峰均是燕山期花岗岩呈岩基岩株状产出,经内外营力长期塑造的结果。这群"南天柱石"耸立于海拔不到100米的湘中地区,显出山更高、坡更陡、谷更深。南岳总体坡度多在30°-40°之间,在报信岭一带,其相对高度竟达700-900米。南岳衡山山体的主要部分为侵蚀一剥蚀地貌,南岳衡山主体周围的丘陵地带剥蚀一侵蚀地貌,沿河及山麓地带的河流出口处为侵蚀一堆积地貌。衡山衡山

●分区论述

今衡山,人们习惯上分之为前山(东侧)和后山(西侧)两部分,地形上两部分也各具特征。前山多断层崖。衡山东侧是一条北东至南西方向的大断层。断层地形十分显著。这从前山众多的平行山脊与三角面悬谷以及V形河谷与扇状缺口等方面得到证明。

前山断层崖上多发育顺向河。其河谷都具狭隘而深刻的V形,河床笔直,坡度陡峻河谷内无泛滥平原,显示出青年期河谷景象。此外断层崖面上有甚多无河流的缺口呈扇状,故可称扇状缺口,长度比河谷短,缺口较谷口狭。辖神坳、止观桥、黄庭观、米晓桥等处的扇状缺口之间有类似方肩存在,为块体山地发育过程中的初期地形。在辖神坳南方大都已经破坏。石嘴的高度比以北的低,唯扇状缺口的面积较大。观冲、杀马冲等地的扇状缺口,在地形上拟已达到了扇形湾期。可见前山断层崖南部的侵蚀程度比北部深刻。从岩石性质来说,北部与南部并无二致。按前山一般的地势北部比南部略高,从祝融到紫盖,高度相差300米,往南到询峻峰,高度又差300米,愈南愈低,似系由于当初断层作用所致;另外,南北侵蚀基面有差别,南部距湘江很近,北部则较远。

V形河谷与扇状缺口内,散布大小不一的花岗岩石块,最大的直径可达2米,断层以东没有发现,疑此是第四纪冰河泥砾;以东没有,故认为是本地的风化物。衡山花岗岩小型构造发育,节理发达,可帮助风化作用,主要是剥脱作用。在上封寺附近,有的劈为孤立的石块,其上部尚与整个山地相连,成为危崖险石表面。已剥光,层层脱落,每层3-4厘米。这种风化现象验显示V形河谷与扇状缺口内花岗石块,系风化产物。

前山多悬谷,其成因据赖开氏的研究,主要由于石嘴的存在,冰川作用,河流复活及断层作用。前山的悬崖区域内悬谷东西两边都是属于相同的花岗岩,没有构成石嘴的条件存在,也没有发现冰川痕迹。因此可以断定是由断层作用可致。

登祝融峰向西北望,见后山景致与前山大相径庭,后山的主要特征为单面山。后山花岗岩的外围,被水成岩层所包围,向外倾斜为50°-60°,发育成单面山与猪背山。后山的水成岩砾系包括红色岩系的砂砾岩、砂岩和页岩,志留奥陶纪的石英岩和千枚岩等,多成单面山,因为,他们抗风化力较弱(石英则较强,各地互有差别)。

气候特征

●气温

衡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温年较差山麓为26.3℃,山顶为21.5℃;各月气温平均日较差山麓为12.3℃,山顶为6.1℃;年均气温山麓为17.5℃,山顶为11.29℃;1月气温最低,山麓为2.2℃,山顶为0.1℃;7月气温最高,山麓为25.8℃,山顶为21.6℃;气温直减率南坡为0.54℃/100米,北坡为0.48℃/100米。

●降水

衡山山顶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45.8毫米,衡山所在地南岳镇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40毫米。衡山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南北坡有明显差异。从山脚到山顶,南坡平均每上升100米降水量递增59.1毫米,北坡递增42.8毫米。南岳衡山降水量春夏季多而秋冬季较少。南岳衡山空气湿度大,衡山衡山冬季降雪、积雪现象比同纬度偏多。全年降雪、积雪日均数多于北京。每年从12月至第二年2月,降雪机会多,积雪时间较长。

●环流

衡山风向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多东南风或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或北风,春秋两季风向转换。在山谷地带,有明显的山谷风出现。

折叠水文情况

衡山水系发育成放射状,从较少面积上看,各河近于互相平衡,且坡度较为一致。包围于育隆构造花岗岩体处围的古生代岩层以志留奥陶纪紫色页岩及砾状石英岩,泥盆纪的砂岩和页岩为主,下石炭纪的石灰岩次之,地层大致向外围倾斜,水系适应此构造及地形斜坡,皆发育成顺向河。二坡自然地理要素有差异,所有河流又分为前山顺向河与后山顺向河两大类。

前山有樟木港、白罗港、龙隐沟等25条河流向东、东南、东北3个方向放射,流致下降地块上即山麓地带,则互相劫夺,归并为5、6条,流入湘江干流,其中以南方的龙隐沟与北方的双烟河为最大,都从西北向东南流,

后山河流顺地层发育,多是顺向,共23条。它们垂直于山体顺着岩层和地形斜坡向西、西北、西南3个方向放射,而后分合于蒸水、涓水之南河。蒸水干流呈北西北一南东南向在衡阳汇入湘江,涓水呈西南一东北向流入湘江。

衡山是湘中地势最高之处,且降水丰沛,前后山河流常年水流主要靠雨水补给,特点是水量丰富,夏汛冬干的季风型山地河流。水情变化较剧,季节变化大,尤以梅雨期洪水最大;冬季河流枯落,靠地下水补给,出现低水位现象。4-7月为涨水阶段,山顶7-8月降雨少、蒸发小,相对成为低水期,并不是低水位,低水位出现在12-1月。区内气候温暖,相对湿度大,降水大于蒸发。由于坡徒分化强,加上地面风化较强,植被较好,雨水下渗力强,地下水丰富。由于风化、构造作用,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顺隙流动,泉水口很多。

主要山峰

祝融峰

祝融峰是衡山的最高峰,是我国纪念人文祖先祝融氏的山峰。"祝融峰之高"为南岳风光"四绝"之首。由于常年烟云的烘托和群峰的叠衬,加之它矗立于地势相对低洼的湘南盆地之中,更显得它峻极天穹。在古语中"祝"是持久永远之意,"融"是光明之意,"祝融"是永远光明。唐代大文豪韩愈在《游祝融峰》诗中赞叹道"万丈祝融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北宋黄庭坚写道:"万丈祝融插紫霄,路当穷处架仙桥。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此处为揽群峰,看日出,观云海,赏雪景的最佳去处。

登上"天阶"可直达祝融峰顶祝融殿,祝融殿是为纪念祝融火神的功德而建。隋以前即有建筑,最早为司天霍王庙,后庙迁到山下,(即南岳庙前身),又更名天尺庵,明代为开云祠,至清乾隆年间才改名为祝融殿。整个殿宇分为两进,全部是用花岗岩石建成,殿顶上盖着70厘米长,30厘米宽,重15千克的加锡铁瓦,在这些铁瓦中,还保存有数十块宋朝铸造历经千年光洁而不锈的铁瓦。

祝融峰祝融峰

天柱峰

天柱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海拔1061米,位于南岳镇延寿村境内。从山下仰望群峰,有高峰扑入眼帘,其上又有两个峰顶,如双柱插天。因奇峰挺拔,形似一柱,有撑天立地之感,故名天柱峰。《九域志》载: "名山三百六十有八柱,此为第六柱也。"峰顶圆形小平台上筑八角垂檐亭阁,高4米,二层四门,花岗岩砌成,为观火警的瞭望塔。塔下石壁上阴刻楷书"南天柱石" 四字。

天柱峰天柱峰

回雁峰

回雁峰居800里衡山72峰之首,故称南岳第一峰。海拔96.8米,总面积6.32公顷,座落于衡阳市雁峰区湘江之滨,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峰名传说有二,一曰:北雁南来,至此越冬,待来年春暖而归;二曰:山形似一只鸿雁伸颈昂头,舒足展翅欲腾空飞翔;古城衡阳也因此峰冠以"雁城"之雅称。南岳第一峰含义有二,其一就地理位置来讲,它是南岳72峰从南到北的首峰,与祝融、天柱、岳麓诸峰同负盛名;其二南岳"香文化"历史悠久,历来有南岳进香自第一峰开始之说。千年古刹雁峰寺座落于回雁峰上,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历代高僧曾在此传经布道,传说"寿佛"曾留一件袈裟在雁峰寺,寺内设有"寿佛殿",是南岳称为"寿岳"的重要佐证。

回雁峰回雁峰

石廪峰

石廪峰,俗称雷钵底,或叫大岭。其东侧的石壁上,有两个斜突的峰尖,从下面望去,像高耸云天的大米仓。于是,围绕这个特征的传说就产生了。有的说,这两个石峰不但长得像米仓,而且还有两扇门,门边立着石像,关着的一扇清清楚楚地挂着锁。每到暴风雷雨之夜,山下人会听到关门闭户的声音。这两扇门,平常一扇打开,一扇闭合。每当仓门全部关闭,就预示着大地的丰收;而当全部打开,就会带来饥荒。有的说,石仓里有的不只是粮食,而且还有蜜。古籍记载,峰上名胜古迹很多,如玉清观、陈真人炼丹台、鬼栽石、雷泓、风穴、诵经坛、浴丹泉等。现在还存留着的,只有雷公井(雷泓)了。《舆地纪胜》卷55衡州:石廪峰"在南岳,其峰耸峙如仓廪"。《清一统志·衡阳府一》:石廪峰"形如仓廪,有二户,一开一阖"。

石廪峰石廪峰

紫盖峰

紫盖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太平御览》卷39引盛弘之《荆州记》曰:"衡山有三峰,其一名紫盖,每见有双白鹤徊翔其上。"《舆地纪胜》卷55衡州:紫盖峰"在南岳。有紫霞笼罩之状,其形如盖"。南岳诸峰皆朝于祝融,如拱揖之状,独紫盖一峰,面南挺立。杜甫《望岳》诗:"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紫盖峰紫盖峰

岳麓山

岳麓山是南岳72峰之尾峰,海拔300.8米,融中国古文化精华的儒、佛、道为一体,包容了历史上思想巨子、高僧老道、骚人墨客共同开拓的岳麓山文化内涵。山下有被列入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山腰有被称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古麓山寺。古麓山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湖南省佛教的发源地和中心。

岳麓山岳麓山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截至2013年,衡山区域内已记录高等植物266科、973属、2149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苔藓植物共计48科、101属、152种,蕨类植物35科、71属、221种(含种下等级),种子植物1776种(包括种下等级),隶属801属、183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钟萼木共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金钱松、篦子三尖杉、大叶榉香樟、闽楠绒毛皂荚、红椿、喜树、香果树、花榈木、野大豆、金荞麦中华结缕草共13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的有金兰、独花兰等兰科植物21种;残遗植物有绒毛皂荚、钟萼木、篦子三尖杉等;在调查过程中,不但发现采集了既有资料从未记载产南岳衡山的植物类群,如五列木袋果草竹节参等,而且发现了老鸦瓣药百合小鸢尾、湖南黄岑等湖南稀见种;该区还有10多种植物的模式产地:南岳金丝桃、衡山荚蒾、湖南泡果荠、无髯猕猴桃、腺枝葡萄、窄花柳叶箬、毛柄金腰、南岳箬竹、南岳凤丫蕨、南岳蹄盖蕨等。

自然衡山自然衡山

折叠动物资源

衡山区域内野生动物资源正在逐年增加,区域内有典型的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至207年,区域内共计有64科、186种动物,其中哺乳动物33种,鸟类104种,两栖类49种。已记载的昆虫有1835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保护种有黄腹角雉,二级保护种有灰胸竹鸡红腹锦鸡林麝大灵猫穿山甲等21种;还有湖南重点保护动物34种。

南岳起源

"南岳"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慎到所著《慎子外篇》:"(舜)遂南巡,五月至于南岳;又西巡,八月至于西岳;又北巡,十有一月至于北岳。其礼皆如宗。归,反舍于外,次三日斋,亲告于祖祢,用特。命有司告郡庙、社稷及折内名山大川,而后听朝",此处出现的"南岳",与东岳、西岳、北岳并立,是帝王巡狩的对象。且这里列举"四岳","南岳"是"四岳"之一。由"南巡……至于南岳,又西巡……至于西岳,又北巡……至于北岳"可知,此时的"四岳"是按"帝"所在国中的东、南、西、北的方位所区分划定的。后期出现的"五岳"之说当是在这"东、南、西、北四岳"基础上加了一个中间的方位一一中岳。尽管后期有如"五色"、"五行"之说等诸多解释"五岳"之"五"的由来,这"五方"之说却可以认为是其肇始或主因。

"四岳"或"五岳"之岳"在古即岳",其义在今人字典中释为"高峻的大山",在古人词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释为:"岳:东仿、南霍、西华、北恒、中泰室,王者之所以巡狩所至。"此处"岳"特指"五岳",除明确"五岳"之具体所指外,还告诉我们"岳"是王者"巡狩所至",即巡狩的对象。在孔颖达的《春秋正义》中还可见:《释山》云:河南华、河东、河北恒、江南衡。"李巡日:华西岳华山也;东岳泰山也;恒,北岳恒山也;衡,南岳衡山也。"《释例土地名》云:东岳,泰山,奉高县泰山也;南岳长沙湘南山也;西岳弘农华阴县西南华山也;北岳中山曲阳县西北恒山也。"郭扑注恒山名常山,辟汉文帝讳耳。

尔雅》于《释山》发首言此四山,明其即是四岳,故注者皆以岳解之且诸书、史、传、纤讳皆以、衡、华、恒为四岳,四岳必是此四山也。《释山》又云: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泰、衡霍二文不同者,此二岳者皆一山而二名也。"由上可知,古人之"岳",即是"山",且是有特指的、分布于国土之四方的名山。"岳"是古之帝王巡狩的位于国土之内东、南、西、北四方或是东、南、西、北、中五方的"山"。《说文》云:"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形也。"与今人之"岳"释为"高峻的大山"同义。又有应邵《风俗通》云:"岳者,桷考功德点涉也。然则四方方有一大山,天子巡守至其下,桷考诸侯功德而点涉之,故谓之岳。"《白虎通》中见:"岳者何?桷也,桷考功德也。"又在《尚书正义》中见:岳者,四方之大山,今王朝大臣皆号称四岳,是与羲、和所掌其事为一。以此知四岳即上羲、和之四子也。又解谓之岳者以其分掌四岳之诸侯故称焉,云诸侯各朝于方岳之下,是四方诸侯分属四岳也。由此可见,"岳"或可指掌四方之官,或可指在四方之岳对诸侯进行考核点涉之事,然都是由四方大山引申而来。

"南岳"是国土治域内南方的大山,在历史上或是"四岳"之一,或是后之"五岳"之一,同其他三岳或四岳一起,最初是古代政治地理的范畴,是中原民族以其视角确定的政治国土边界气。

衡山衡山

轶闻传说

火神祝融

祝融氏由于跟火亲近,成了管火用火的能手。黄帝就任命他为管火的火正官。南方有个氏族首领名叫蚩尤,经常侵扰中原,弄得中原的人无法生活。黄帝就号令中原的人联合起来,由祝融和其他几个将领带着,祝融用火攻战胜了蚩尤,立了大功,黄帝重重封赏了他,他成了黄帝的重要大臣。

部队班师回朝时,路过云梦泽南边的一群大山。黄帝把祝融叫到跟前,故意问道:"这叫什么山?"祝融答道:"这叫衡山。"黄帝又问:"这山的来历如何?"祝融又答道:"上古时候,天地一片浑沌,像个鸡蛋。盘古氏开天辟地,才有了生灵。他活了一万八千年,死后躺在中原大地之上,头部朝东,变成泰山;脚趾在西,变成华山;腹部凸起,变成嵩山;右手朝北,变成恒山;左手朝南,就变成了眼前的衡山。"刚刚说完,黄帝紧接着又问:"那么,为什么名叫衡山。"祝融马上答道:"此山横亘云梦与九嶷之间,像一杆秤一样,可以称出天地的轻重,衡量帝王道德的高下,所以名叫衡山。"黄帝见他对答如流,非常高兴,笑呵呵地说:"好哇!你这么熟悉南方事务,我要委你以重任!"但黄帝并不说出是什么重任。

队伍在衡山驻扎下来了。黄帝登上最高峰,接受南方各个部落的朝拜。许多氏族首领会集在一起,大家都很高兴,祝融一时兴起,奏起了黄帝自己编的曲子-咸池之乐,黄帝的妃子嫘祖也踏着拍子,跳起舞来。大家见了,都围着黄帝跳了起来。跳了个痛快以后,黄帝叫大家静下来,说:"我就位以来,平榆罔,杀蚩尤,制订历法,发明文字,创造音律,编定医书,又有嫘祖育蚕治丝,定衣裳之制。现在天下一统,我要奠定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从今以后,火正祝融镇守南岳。"大家一听,都大声喊着:"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融这时才知道,原来黄帝说的委以重任就是这么回事。

黄帝走了以后,祝融被留在衡山,正式管理南方的事务。他住在衡山的最高峰上,经常巡视各处的百姓。他看到这里的百姓经常吃生东西,就告诉他们取火,教他们把东西烧熟再吃。他看到这里的百姓晚上都在黑暗中摸摸去,就告诉他们使用火松明。他看到这里瘴气重、蚊虫多,百姓经常生病,就告诉他们点火熏烟,驱赶蚊虫和瘴气。百姓们都很尊敬他,每年八月秋收以后,就成群结队地来朝拜他。大家说:"祝融啊,我们人丁兴旺了,鸡鸭成群了,五谷丰登了。你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我们感谢你,我们要尊你为帝了。你以火施化,火是赤色我们就叫你赤帝吧!"从此,祝融就被大家尊为赤帝了。

祝融在衡山上活到一百多岁才死去。百姓把他埋在衡山的一个山峰上,并把这个山峰命名赤帝峰。他住过的最高峰,大家就一直叫做祝融峰。在祝融峰顶上,百姓们修建了一座祝融殿,尊他为南岳圣帝,永远纪念着他的功德。

南岳夫人

魏夫人,名华存,字贤安,山东任城(今微县)人,生于魏嘉平三年(251年),是晋代司徒魏舒之女。华存幼而好道,爱读老庄,志慕神仙,常服胡麻散、茯芩丸,吐纳气液,经数年修炼,终成著名女道士。年轻时被强嫁与南阳刘文为妻,生有二子。刘文去世后,又遇中原战乱,于是携二子南渡避乱。二子既立,遂于江西抚州冥修斋静,整理《黄庭经》,疏义多部上清真经。于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年)仙逝,世寿八十三岁,被道家尊为上清派第一代宗师。传说她从江西抚州乘云飞至衡山,化云为石,此石至今仍伫立于集贤峰下黄庭观旁。魏夫人被后世称为"衡山夫人"。

慧思和尚

慧思和尚得到岳神恩赐一块宝地后,就在这里兴建庙宇,首先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缺水。当时他们连喝水都要到现在寺下两里多路的水圳里去挑,挑一担水要个把时辰,加之山路很陡,极不方便。有些僧徒产生了动摇,慧思暗想,我相信这点小问题,佛祖会给我解决的。一天,他把全体僧徒集合在寺下面的山沟里,备了些酒菜香烛,一齐跪在地上,朝天祷告,口里念着"阿弥陀佛",请求佛祖为弟子排忧解难,慧思举起锡杖,对着一堆松散的沙土用力刺去,抽出锡杖,一股清泉向上涌出。僧徒们看了,个个一齐跪下,齐念"阿弥陀佛,感谢佛祖开恩,给我们赐上清泉。"这股清泉取名"卓锡泉",比原来挑水的地方近了一半,提水是上坡,大家感到仍然太辛苦了。一天下午,慧思带领几个僧徒,亲自去担水,体验一下担水的辛苦,刚出门, 忽然从竹林中窜出一只猛虎,吓得大家魂不附体,躲闪也来不及了。慧思手拄锡杖,站着一动也不动,观察老虎的动态。这只老虎,慢慢向慧思走来,围着慧思转了一圈,然后衔着慧思的锡杖,引着他走到寺后山脚下的岩石旁就不走了,它伸出前爪,使劲攫岩,大啸三声,泉水就从岩石缝冒了出来。接着,猛虎又晃了晃脑袋,纵身一跳,跳到竹林里,不知去向。慧思如梦初醒,喜出望外地说:"这是佛祖派老虎前来帮助我们排忧解难的"。他随即组织僧徒修一水井,名曰:"虎跑泉"。现在的石壁上还有古代的石刻记载了这个故事。从此,徒弟们把楠竹剖开,刳去竹节,把水引向各地,历斋房、经厨轩。缭浴室,绕菜园,感到十分方便。这件事传开后,僧徒们更加崇拜慧思,远近的和尚纷纷前来投奔。慧思在这里传道,成为佛教天台宗二祖。

人文历史

文明奥区

南岳衡山之所以被称为"文明奥区",是因为它有着远古而悠久的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华文明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传说游栖于此的祝融因最早发现保存和使用火种方法,使这里的黎民百姓率先告别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熟食和照明推动了衡山的原始文明。作为"火正官"的祝融,他的最大责任,就是观测天象以利农时。古时,南岳为华夏观象制历中心,黄帝、颛顼均制历于南岳,然后入主中原,夏禹制"夏历"也在南岳。有众多学者推测,南岳山上的禹碑,即是大禹运用天文气象指导农耕和水利建设的记载。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在南岳及其附近地区发掘了上千座古墓葬,出土了一大批先秦时代的文物,发现了74处殷商和周代的文化遗址。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南岳彭家岭遗址,见证了当时的文明。如果以南岳衡山100千米为半径,在耒阳发现了耕种工具耒耜,在嘉禾发现了改良稻种,在衡阳发现了嫘祖墓(嫘祖是黄帝妃子,相传正是她发明了养蚕和纺织),至于发明造纸术的蔡伦则更是锦上添花了。南岳悠久的山岳文化、祭祀文化、农耕文化为湖湘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沃土。

最早将南岳衡山称为"文明奥区"的是明代湖广提学副使管大勋。现"南岳衡山"牌楼为1988年重建,正面"南岳衡山"为刘海粟书,背面"文明奥区"为吴作人书。

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进入南岳比道家约迟200多年,最早到达南岳的惠海、希遁,是在天监年(502~519年)间,随后慧思则于陈光·大二年(568)来岳。慧思传弟子智,以后传至章安灌顶,法华天宫,荆溪湛然,形成天台宗(亦名法华宗)。南岳慧思,被尊为天台三祖,智为四祖。此宗学说,远传日本,流布甚广。南禅六祖惠能,则于广东曹溪传法,衍为来南岳的佛家最重要宗派。惠能传法两支:一称南岳;一称青原。南岳代表人物为南禅七祖怀让,住南岳般若寺(今福严寺),开宗受徒,传马祖道一后再先后传承,开成沩仰、监济两宗。青原代表行思,行思传南岳石头希迁。希迁住南岳南台寺,辗转传法药山、云岩、洞山、曹山而成曹洞宗。另传文偃、文益,则分别形成云门、法眼宗。南岳怀让两宗(沩仰、临济),青原行思(石头之师)三宗(曹洞、云门、法眼)合为五宗,佛教史上称之为"一花五叶"。以后,监济六世孙石霜园禅师,又分杨歧、黄龙,故亦称"五叶七宗"。以南岳为中心,禅宗传承弟子遍天下,远至日本、朝鲜。禅宗文化实为南岳佛教文化文体。其后净土宗承远、日晤、法照,律宗惠开,华严宗惟劲等陆续南来,佛法更宏,佛家文化更盛。王夫之《南岳赋》有"其蠖伏而鸾举也,盖不给于更数。光参帝网,威震毒鼓。位栋君臣,更兼宾主。俨华藏之庄严,尚何论于双树。"就是写的南岳佛家发展的盛况。僧徒中不少人隐居("蠖伏")南岳,一旦法动帝王,贵为国师(鸾举),位极公卿,影响天下。自南北朝至唐代,南岳惠海、慧思、智、大善、法照、惠成、大明(惠开)等18僧人,被誉为南岳18高僧。他辈如慧思、智法照诸僧,先后分别当上了梁、隋、唐几代帝王的国师,备受崇信。不少僧人,受帝王封谥:如慧思谥园慧妙胜禅师;怀让谥大慧禅师、观音大师;道一谥大寂禅师;希迁谥无际禅师;唯劲谥宝闻大师等。朝廷大吏,墨客诗人,与南岳僧人交往,赋诗论道,历代不绝,唐朝尤盛。

李泌隐居南岳时,因食懒残煨芋而位至宰相的神话传说至今。宰相齐映、赵憬,尚书曹王皋、裴胃,侍郎令狐垣等均与大明和尚为师友。柳宗元则为大明和尚、弥陀和尚、般舟和尚、法证和尚及希操和尚等人作碑铭。而唐代诗人温庭筠、刘禹锡、吕温、裴说、刘昭禹、任华、刘长卿,宋代黄庭坚、陶谷、张孝祥、赵逢、许仲宣,明代罗洪先、顾、谭元春均有诗赠南岳僧或寺。宋代朱熹、张栻,明代湛甘泉、王阳明、罗洗先、邹东廊诸家的理学,亦在不少地方融合了玄学与佛学宗旨及其经论。湛甘泉的《心性图说》与《息存箴》,尤为明显。南岳禅宗主张"顿悟",所谓"心即是佛。"而摒弃苦行潜修与经院式烦琐哲学的作法。所以禅宗的主张极容易为人所接受、修持,而使整个宗派得以发扬光大,教徒遍天下。监济、曹洞两宗且有所谓"临济临天下,曹洞曹半天"之称。清末佛教文化佛教文化 日本僧人梅晓曾向南台寺赠《大藏经》一部,梅晓即系曹洞42世宗徒。《南岳赋》所谓"金碧璀璨,安堵穹崇。比岫联香,接宇闻钟。花雨成蹊,白云在封。"可以想到历史上南岳僧寺建筑的那种崇楼叠阁,富丽堂皇。而它们的建筑艺术与绮丽的山川相结合,也同样熔入南岳所特有的文化里。据李元度《南岳志》资料,南岳历代僧寺约有150座,比道观有五、六倍,可见其盛。几经战乱,南岳寺庙至今尚存12处,目前对外开放的有祝圣、福严、南台、上封、藏经殿等5处,且曾先后举行开光法会和传戒盛会、学术研讨会,规模盛大,活动频繁。

道教文化

道家最早进入南岳的传人为东汉末期张道陵,他自天目山游南岳,谒青玉坛、光天坛,礼祝融祠。其后则为皮元与王谷神。宋·陈田夫《总胜集》载:"皮元与王谷神同居南岳的去龙峰栖真观,胎息还元,数年成道。晋武帝司马炎封王谷神为太微先生,皮元为太素先生"。

汉至魏晋,道家一热衷于是炼内丹,即今所谓气功。烧丹炼汞为外丹,即药物,为古代化学。今南岳紫盖峰下弥陀寺废址右侧的巨石上刻有《还丹赋》,该赋对炼丹之道作了许多阐述,即系魏晋时期道家的手笔。道家南来,炼丹技术及其药学固然深有影响,但道家思想、文化,在人们中影响却更深。后于皮、王两道士来南岳的所谓"九仙",即在此注《道德经》,传播《黄庭内景经》、《太上宝文》及《五岳真形图》,使道家玄学与神仙之说,深入人心。而符录谶讳之学与南楚原有的巫贶之术相融合,在南岳一带行道设教,一直未绝,庙会、赛神之风至今犹存。至于神祠道庙之盛,更于此始。他们术动帝王,道干卿相,更无论信士满民间了。唐初,因司马承祯言,遂于五岳各建真君祠,南岳神则封为司天王,遣官奉祀。这就是道家的神通。据李元度《南岳志》资料,南岳道观,自晋初即有栖真观、南岳观,以后各代多有兴建,唐代最盛,多至28所。红墙碧瓦,绿树浓荫,名山小筑,风物极佳。道观多,道徒也多。

南岳历史上最著名的道士,在南北朝期间有徐灵期、邓郁之、张昙要等。在唐代,道士司马祯及其弟子薛季昌、王仙峤与后来的邓**等人被封为天师。司马承祯被赐号白云先生。其后,道士张太虚又被赐号元和先生。道士刘元靖赐号广成先生并敕授银青光禄大夫,充崇元馆大学士,加紫绶,铸印置吏,是南岳第一个实授三品职官的道士。优诏频颁,大吏踵至,道流势力因官家的支持而日益兴盛,唐时已达到了顶点。而道家文化也就更相应地渗入到各个领域。此时,文人与道家往来唱和,也构成南岳道教文化的一大特点。旧志载,唐守诗人、道教文化道教文化 名士与道家有交往的颇多。如唐德宰相李泌,早年隐居南岳时曾师事道士张太虚,唐敬宗时吏部侍郎赵橹则为刘元靖撰《广成先生传》,太子少傅卢又撰《广成先生石室铭》。韩愈则为南岳道士轩辕弥明《石鼎联句诗》作序。唐诗人储光羲、崔涂、张乔、鲍溶、李群玉、王元等诗人均有诗寄南岳道人或道观。而道士中不少文化教养较高,玄学修养较深的人,亦纷纷著书立说,如南北朝刘宋时徐灵期即著有《衡山记》,是第一部纪述南岳的专著。

福寿文化

衡山衡山寿文化源远流长,《星经》载:衡山衡山对应星宿28宿之轸星,轸星主管人间苍生寿命,衡山故名寿岳。宋徽宗在衡山御题寿岳巨型石刻,现仍存于衡山金简峰皇帝岩。康熙皇帝亲撰的《重修衡山庙碑记》首句即为:衡山为天南巨镇,上应北斗玉衡,也名寿岳,再度御定衡山为寿岳。历代史志也常以比寿之山、主寿之山等称历代衡山。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表达美好的祝愿,所谓"寿比南山",原来是出自于《诗经·小雅》,"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比喻人的寿命像南山那样久,"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就是衡山。

南岳是中国五岳之寿山,历来为祈福、求寿之圣地,福寿文化源远流长。人类人文始祖、南岳主神祝融氏生息于南岳衡山,是主管人间福、禄、寿之神。关于南岳为寿岳的历史记载颇丰,《春秋元命苞》、《开元占经》、《春秋感精符》、《费直周易》、《唐书天文志》等许多古代典籍,都有南岳称为寿岳的记载。《辞源》即释"寿岳"为南岳。自汉代起,南岳即有"寿岳"之称。汉之《星经》载:南岳衡山对应星度28宿之轸星,轸星主管人间苍生之寿命,故南岳又称"寿岳"。南岳福严寺有一幅名联:"福严为南山第一古刹,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门"。故说明南山即南岳衡山。"寿比南山"即为"寿比南岳衡山"。自宋徽宗在南岳金简峰留下"寿岳"石刻后,"寿岳"之名更著称于世。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御制重修南岳庙碑记》第一句便是:"南岳为天南巨镇,上应北斗玉衡,变名寿岳。至灵长于禄位,锦福祚于子孙,载在星位,由来尚己"。雍正十年(1723年)上谕"南岳为皇上主寿之山"。唐代诗仙李白诗云:"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南极老人星"即寿星。

南岳衡山寿文化历史灿烂,氛围浓郁。用"寿"字或化用的"寿"字命名的比比皆是,如万寿宫、寿宁宫、寿涧桥、寿涧溪、百寿亭、延寿亭、延寿村、寿佛殿等寿文化遗迹无处不在。南岳大庙是集南岳寿文化之成的建筑,显眼处满目是"寿"字,屋檐上、横条柱上,装饰架上到处都能看到"寿"字,而御碑亭的楹枋上更是写有100个形态各异的篆体"寿"字,故又名"百寿亭"。南岳之所以称为寿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南岳衡山拥有适合人们养生健身、益寿延年的自然条件。

书院文化

衡山书院文化始于唐肃宗时,邺侯李泌赐隐于南岳烟霞峰下读书论道,居处藏书极为丰富,其后李泌之子李繁为随州剌史时,在南岳建南岳书院(现名邺侯书院)以作纪念,时约816-824年,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南岳书院数量众多,在全国居第一位。清代曾国藩在《重修胡文定公书院记》中写道:"天下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以肃岳故也。"据《湖南通志》统计,清光绪年间,在现南岳区范围内,先后共有邺侯、卢潘、集贤等书院17处。

宋代胡安国父子在南岳书院讲学,后张受业于胡氏父子,发扬程、书院书院 胡之学,朱、张之学在此合流,形成有名的"湖湘学派",推崇爱国主义和"经世致用"哲学,故南岳是"湖湘学派"的发源地。到明代王阳明、邹守益、湛甘泉、蒋信、尹台、王宗沐等又先后在文定书院、甘泉书院讲学,于是宋、明"理学"、"心学"在这里得到较大发展。明末王夫之则集其大成,批判朱、王两种主观和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理学),高举朴素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大旗,影响后世,极其深远,所以清末谭嗣同赞誉其为"万物昭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

抗战文化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平、津、沪、宁等地相继被日军占领。1938年10月下旬,随着日军新攻势的展开,广州、武汉两重镇又接连沦陷,抗战形势异常严峻。 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以后,蒋介石于1938年10月召开高级将领会议,并邀请了朱德参加。会上,朱德向蒋介石提交了国共两党联合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的建议,得到蒋介石的赞同。

1938年11月,蒋介石在衡山召开中华民国第一次最高军事会议,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郭沫若应邀参加。在这次会议上,蒋介石确定接受中共中央建议,两党共同创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并筹建南岳"忠烈祠"安葬抗日阵亡将士。会议决定创办游击干部训练班,班址设在南岳衡山。定名为"军事委员会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并请中共方面派员参加。经中共中央决定,派叶剑英和李涛、边章五、吴系如、薛子正、李崇等参加教学工作。不久训练班成立,并改名为军事委员会军训部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蒋介石兼主任,白崇禧、陈诚兼副主任;汤恩伯、叶剑英二人任正副教育长。后来,汤调河南前线,李默庵受陈诚指定继任教育长。

学员来源为四个方面:全国各战区部队按分配名额选送校级和尉级的军官,各省、县政府及各级国民党党部选送的党政人员,三民主义青年团部保送的人员,从衡山、衡阳、曲江、桂林、吉安等地直接招考的部分高中毕业生(其中女学员占1/10)。学员结业后,即分批分配到各战区部队任职。学员中少部分是上校、中校军衔,大多数为少校军衔。一些中外名人也曾来此讲课、作报告的学习,其中有苏联顾问讲授炮兵协同作战;胡愈之先生讲"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分析",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讲述"对日军阀的解剖和日本国内的民主斗争"等专题讲座。越南***胡志明曾化名胡光在游干班学习和工作,后来成为越南***主席。

第二次衡山军事会议于1939年10月下旬在南岳召开的江南各战区党政军联席会议,着重总结湘北会战的经验教训。

衡山半山亭附近有一所"蒋宋官邸"的老别墅,是国民政府时期湖南省主席何键所建,故又名何公馆。一九三0至一九四四年间,蒋介石八上南岳,五次与夫人宋美龄居住于此。在屋后的参天古木之中,隐藏着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衡山指挥所"神秘堡垒。沿着数十级台阶深入,身处一个二十平方米的地下密室,室内可容数十人,排水、通风、照明设施良好,当年蒋宋二人及国民党高级将领在此抵御日军的空袭和指挥抗战。尘封六十多年后,地下密室才被后人发现清出。台湾最高军事指挥中心还继沿用"衡山指挥所"的名称。

名人诗记

●李白

李白一生游历江湖,纵情诗酒。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对南岳向往已久,于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秋取道长沙,溯湘江而上,以游衡岳。宋代陈田夫撰的《南岳总胜集》和清代光绪年间编修的《湖南通志》及李元度《南岳志》都收录了李白写的一首《游方广寺》诗。诗是:"圣寺闲栖睡眼醒,此时何处最幽清?满窗明月天风静,玉磬时闻一两声。"诗中描绘的情景正是名山古刹的深秋景况。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李白遇赦,第三次到湖南。这年,他在武昌写了《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诗,诗前有序。诗的前四句:"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用夸张手法极写南岳之高。这是诗人在先一年秋天实地游历南岳的基础上,加以想象而凝成的名句。

●杜甫

新唐书·杜甫传》载:"大历(766-779年),甫出矍塘,下江陵,泊沅湘,以登衡山。"正月,杜甫带着全家离开四川,出三峡。三月到达湖北江陵,冬末到达湖南岳州(今岳阳市),四年(769年)正月到达潭州(今长沙市),春末离潭州赴衡州(今衡阳市)。过衡山时,写有《望岳》这一著名诗篇。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祝融、紫盖、天柱、芙蓉、石廪五峰的形势:"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接着他又写道:"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五年(770年)四月,湖南兵马使臧杀潭州刺史兼湖南团练使崔(韦之晋时已逝世),潭州一片混乱。杜甫又被迫南下衡州。过衡山时,写下《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一诗;到衡州后,又写了《朱凤行》一诗。诗曰:"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侧身长顾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劳。下愍百鸟在罗网,黄雀最小犹难逃。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杜甫借描绘象征南岳的朱凤,表达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奸邪恶人的怨恨。

山地特产

云雾茶

南岳山云雾茶历史悠久,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茶出山南者,生衡山县山谷。"在海拔500-1000米之间,南岳拥有7000多亩茶园。这里终年云雾缭绕,平均雾日达251.5天。云雾作幕,烟霞为幔,种植出来的茶叶,得灵炁之氤氲,茶叶尖细纤长,色泽翠绿,香气浓郁,频饮此茶则气力强,乃养生之仙药,延年之妙术。

观音笋

观音笋为南岳特产风味食品。南岳山高多竹,山上寺庙宫观僧道多素观音笋观音笋食,对竹笋菜肴的制作甚为讲究,煎、炒、腌、煮等花样纷呈。最具特色者为油笋,俗传观音娘娘生日的(农历二月十九日)前后,采摘山间一种鲜嫩肥壮小笋去壳洗净,烧煮,取出晒干,置茶油浸泡储存,时愈久,质愈佳。成品呈条状,形成凤尾,色泽淡黄油亮,食时取出,略加盐椒。

雁鹅菌

南岳多野菌,品质以雁鹅菌为最。雁鹅菌生于每年农历三月和八月,即鸿雁南迁北归飞越衡山之时。菌色浅棕,形如伞状,小如铜线,大似菜碗,均质松肉肥,用以调汤、烧肉、下面。但最别致的食法时做菌油。取新鲜未展开的鹅子菌去蒂、洗净、沥干,茶油炸熟至水分全部蒸发,待冷却,连油带菌缸浸渍储存,可数年不变质,成品色泽橙黄,形如铜扣,油亮素雅。

猕猴桃

猕猴桃俗称藤梨子,属南岳野生水果,尤以紫盖、莲花、白云峰一带为多。皮褐色,肉淡绿,营养价值极高,维生素含量为柑橘的6至8倍。还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味酸、甘寒,主消渴,解热毒、助消化、治泻疾、下石淋,对治疗肝炎也有疗效。成熟于8月上旬至10月下旬,经霜后味更甘美。可生食,亦可加工为罐头、果酒、果干、果酱等。

旅游开发

开发历程

●古代

汉代以前,是南岳萌芽、产生并逐渐成长的阶段,仅具备"名山"的性质,尚未完全形成旅游地的功能和格局。当时,出现南岳最早的建筑。

周朝时在山顶建祝融庙,山下建"明堂",秦代,祝融峰上有祝融君祠。至汉武帝,按当时国土疆域的四至范围重新规定"五岳",引为衡山辽远,道隔江汉,于是封安徽霍山又称大柱山为南岳。江南衡山失去了岳名,被降为"镇",官方文书中称作"衡镇",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隋开皇九年(5***)沼定衡山为南岳,而废霍山为名山,自此,湖南的衡山名正言顺地成为正宗南岳。

魏晋时,南岳道教己是宫观林立。云龙峰上有栖真观,紫盖峰下有南岳观,赤帝峰前有华数观,紫霄峰前有衡岳观。南北朝中期,佛教逐渐进入南岳。此后,南岳佛道教共存共荣,宫观寺院竞相发展起来。为了培护环境,这些僧道及附近山民培育起了一片片森林。如宋太平兴国年间一年报慈东藏住持僧人省贤,号福严,率领寺僧在寺周围广种杉树,后来把植树范围扩展到附近十数里内的其他山上,日积月累,经过大约10年的时间,共种植10万余株。

隋代,南岳衡山为朝庭所封,至唐天宝五年(746年),唐玄宗封南岳神为司天王,遣大臣或守吏祭祀南岳衡山。

唐以后,五、宋、元、明、清均因袭之。南岳衡山为帝王所封,受朝廷保,禁止樵牧及经济开发,森林得到较好保护,并继续兴建了大代护量寺庙宫观建筑,逐渐形成旅游地的格局和功能。

●近现代

近代,南岳衡山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与开发。清末主要是对一些寺观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和增建,使南岳佛教五大丛林上封寺、祝圣寺、福严寺、南台寺、大善寺得以重振,两次大规模地重修和增建了南岳庙,并重修祝融殿,扩建玄都观,新建雪浪亭、监岳祠等。特别是光绪五年(1879年),由社会募捐1.2亿两白银重修南岳大庙,历时3年竣工,另外利用余款增修了祝融殿、寿佛殿和祝圣寺、御碑亭、御书楼、注生殿、辖神祠等多处。这次重修较以前历次的重修工程都要浩大,南岳大庙庙貌至今未变。

民国时期,除了对原有景观的维护外,开始了对南岳的现代化开发。成立南岳管理局,开始有计划地营造森林。民国十八年(1929年),长衡公路通车,道经南岳,为南岳有公路之始。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何键主湘时曾着手开发南岳,勘定南岳的登山公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完成南岳至半山亭、磨镜台段,第二年完成半山亭至祝融峰段。把朱明、赤帝、香炉、碧萝、金简、喜阳、祝融、烟霞、天柱、祥光等13座风光秀丽、各具一格的山峰联在一条线上,羊肠山路,化为康庄坦途,登游称便。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不少军政机关和大专院校搬迁到南岳,一时"行宫"、"别墅"林立,在古镇周围兴建了专科大学、医院、宾馆、旅行社等,交通得到开发,商市空前繁荣。民国年间建有大量新的景观,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忠烈祠的兴建,南岳上出现规模宏大的现代化的祠堂建筑和陵墓建筑。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中央、湖南省政府合作投资建设南岳,并组建"南岳建设特种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资本总额为100万元。但是,日军进入南岳后随即进行了大肆破坏,南岳的森林、文物古迹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对南岳较为重视,1951年元月就成立南岳特别区,直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文物保护、植树造林、兴建旅游设施等方面有所建树,但经"文化大革命"的10年浩劫,到二十世纪70年代末南岳己是庙空僧尽、佛毁堂荒,山林、文物尽遭破坏,仅有政治接待和少量的观光、实习、科学考察旅游。可以说,建国的最初30年,南岳旅游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随着改革开放,政府开始重新重视南岳旅游的发展,1978年,南岳管理局筹资29800元维修福严寺、黄庭观、方广寺,并建立"湖南省衡山南岳树木园",自此南岳当代旅游进入恢复和发展时期。

1980年,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衡山对外开放。1981年,南岳林场列为首批全国7个森林旅游试点单位之一,1982年11月8日,国务院又公布南岳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4年成立南岳区人民政府,并于1985年设旅游局。这一阶段,南岳旅游资源得到大规模的恢复与开发,旅游设施日益改善,旅游管理逐渐走向正规,国内旅游人数迅速增长,旅游产业初步成型。

1996年,南岳获全国首届风景名胜区展览优秀奖,并在湖南省风景名胜区"最佳旅游目的地"和"最佳专项旅游"评选活动中双双夺冠,1999年获"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这一阶段的南岳旅游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遭受建设性破坏,景区"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现象严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深,旅游经济效益较低等等。

2006年2月,衡山入选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2007年5月,以衡山为主体的"衡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8年,被评为"最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

主要景点

●藏经殿

藏经殿在祥光峰下,是南朝陈废帝光大二年(568年)慧思禅师所建。由于明太祖赐大藏经一部,存放寺中,所以称为"藏经殿"。以后又相继改为祥光寺、普光寺,后来仍叫藏经殿,现在的建筑是1933年所重建。



●方广寺

方广寺,在南岳区莲花峰下。寺名方广,取佛说十方广布之意。寺始建于南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后历经各朝代修葺。寺中有宋徽宗写的"天下名山"四字。



●万寿大鼎

万寿大鼎,全称"中华万寿大鼎",是被世界吉尼斯确认的"世界第一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寿字最多的青铜器。中华万寿大鼎是南岳中华万寿坛景区的中心景点,位于南岳衡山的驾鹤峰上。



●水帘洞

水帘洞水帘洞水帘洞位于南岳乡水帘村,距南岳镇4千米,古名朱陵洞,传说与衡阳石鼓山上的朱陵洞相通。水帘洞水源来自南岳紫盖峰顶,流经山洞,汇入6米余宽,深不可测的石洞,水满溢出,垂直下泻,形成瀑布,高60余米。



●大善寺

大善寺是佛教天台宗祖师、南岳佛教开山宗师--慧思大师的"唱道之地",位于南岳大庙西侧祝融路。大善寺背倚北支街,正面西侧与南岳衡山登山主干道祝融路相望,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说法堂,东西两翼有禅堂、道德堂。



●南岳大庙

南岳大庙在南岳镇北街尽头,坐北朝南,后有赤帝峰,前有寿涧水,庙址呈长方形,总面积达98500平方米,是湖南省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建筑物。正门叫棂星门,牌楼式建筑,由花岗石砌成。左右各有东西便门。

湘潭市韶山市



湘潭韶山旅游区 


:
景点


湘潭韶山旅游区湘潭韶山旅游区位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处,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 泽东同志的故乡。

韶山主要景点有毛 泽东故居、毛 泽东铜像、毛 泽东纪念馆、毛 泽东遗物馆、毛 泽东诗词碑林、毛 泽东纪念园等人文景观,以及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方山洞"滴水洞、黑石寨等自然景观。2011年,湘潭韶山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湘潭韶山旅游区

  • 所属地区

    湖南省

  • 地理位置

    湖南省中部偏东

  • 著名景点

    雨湖公园、岱子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云门寺

 
  • 名人故居

    齐白石故居、彭德怀故居

  • 名胜古迹

    玄帝宫、玉皇宫、观音宫、观音堂

  • 特产

    灯芯糕、紫油姜

基本简介

湘潭韶山旅游区位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处,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 泽东同志的故乡。

湘潭韶山旅游区主要景点有毛 泽东故居、毛 泽东铜像、毛 泽东纪念馆、毛 泽东遗物馆、泽东诗词碑林、毛 泽东纪念园等人文景观,以及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方山洞"滴水洞、黑石寨等自然景观。2011年,湘潭韶山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1]

历史沿革

1967年底建成的韶山铁路,为韶山旅游观光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1968-1980年,兴建了毛 泽东同志纪念馆、韶山火车站、韶山宾馆、饭店等大量服务设施,以毛 泽东故居为中心,从清溪镇到韶山冲一线的旅游接待基本格局此时已初步形成。

1986年8月,国家规定韶山既是革命纪念地,又是风景旅游区。

2000年12月,毛 泽东同志故居景区成功升级国家4A级,市委市政府以此为新的起点,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大韶山、大旅游、大景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2009年5月,韶山以"红色圣地、文明景区"为主题,进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3年8月湖南省将韶山列入全省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从2013年至2015年连续扶持三年。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湘潭韶山旅游区位于湖南韶山市,处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处,距长沙市108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N38°39′27.97″ 东经E104°04′58.66″。

气候特点

湘潭韶山旅游区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夏热期长,严寒期短。年平均气温16.7℃,较四周县市略低,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5℃。一月份平均气温为4.4℃。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9℃。

景观景点

韶峰

韶峰 又名仙顶峰,为南岳七十七峰之一,位于湘潭韶山旅游区南部,海拔519米,是景区第一高峰。"韶峰耸翠"系韶山八景之一。


云门寺

云门寺又名石碑寺,位于湘潭韶山旅游区的湘乡市区东北隅。始建于宋皇二年(1050)。明清两代多次重修。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建后面积是1.2万平方米,内有前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等建筑。


关圣殿

关圣殿位于湘潭韶山旅游区的湘潭市平政路。大殿重檐歇山顶,建筑在花岗石台基上,高16米、长24米、宽14米,气势雄伟,结构复杂,雕饰繁多。


滴水洞

滴水洞是主席别墅,位于湘潭韶山旅游区的韶山冲西边的角落里,与主席故居相距3公里。滴水洞天,是韶山风景中一个著名的景点群,别墅始建于1960年,房屋建筑形式与北京中南海房屋的结构相近似。


雨湖公园

雨湖公园位于湘潭韶山旅游区的湘潭市中心。因地势低洼,积水成湖而得名。占地约21公顷,其中水面12公顷,分上、中、下三湖。湖中修筑有风格各异的七星、八仙两座桥,桥拱宽大,游船畅通。


彭德怀故居

彭德怀故居位于湘潭韶山旅游区的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彭家围子 ,占地200平方米。故居现存建筑是彭德怀在湘军任团长时出资修建的,始建于1925年。1998年在故居北面建成开放彭德怀纪念馆。


齐白石故居

齐白石故居位于湘潭韶山旅游区的湘潭县白石铺乡星斗塘村,占地150平方米。为一普通农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故居陈列有齐白石老人一生的生平事迹的照片和诗画书墨真迹供游人欣赏。


毛 泽东故居

毛 泽东故居名上屋场,位于湘潭韶山旅游区中韶山冲中,距长沙市104公里,毛 泽东故居占地566.39平方米,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房屋系泥砖青瓦,土木结构,坐南朝北,背山面水,是南方常见的"一担柴"式普通农家住房。1950年以后经多次修葺恢复原貌。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经党中央批准,将"旧居"改为"故居"。


诗词碑林

毛 泽东诗词碑林位于湘潭韶山旅游区的韶峰山腰,是为纪念毛 泽东诞辰一百周年而建的新纪念游览点。碑林占地2万平方米。碑林的碑体分别采用大小不一的大理石、汉白玉石和花岗岩。


毛 泽东纪念馆

毛 泽东同志纪念馆位于湘潭韶山旅游区的毛氏宗祠,原称毛 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建于1964年,建筑面积8830.08平方米,1982年改为现名。


岱子山

岱子山新时器时代遗址位于湘潭韶山旅游区的湘乡县境内,为长江中游龙山文化遗址,共有80多座墓葬,墓内有石铲、石凿、石锛和陶鬲、杯、壶、罐、盆、碗等陶质生活用具,为研究早期长江中游文化提供了大量实物和资料。

名优特产


灯芯糕

灯芯糕选料精细,产品形似灯芯草,每公斤1700~1800根。根条粗细均匀,色泽洁白,柔软细腻光亮,糯而不粘,韧而不硬,卷曲不断,清甜可口,具有纯净的桂子味,是湖南省优质产品。


紫油姜

紫油姜采用在白露季节前出土的形似指掌、杆断无筋、枝长瘦、荷口短的优质嫩黄姜,经精细加工,最后以龙牌酱油浸泡而成。其味道鲜美,香脆可口,姜香而细嫩。

获得荣誉

获奖时间 获得荣誉 颁奖单位
1997年
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省政府
2006年
国家AAAA级旅游区
国家旅游局
2011年
国家AAAAA级旅游区
国家旅游局
2015年
文艺创作基地 文化厅

保护措施


适当移民

湘潭韶山旅游区应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和文物保护的特殊要求,确定区内常住人口,临时居住人口和l流动人口的最大限量,严格控制,多余的应实施搬迁,集中安置。

利用得当

严格限制新增居民和经营户,可建立风景名胜区居住、经营准入制度,设置商住、建设的准人证。建议在经过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根据风景区各自的特性、特殊要求和环境承载的限度,规划出景区内可以进行"点缀"的项目和必要的配套设施,建立开发、建设的准入制度,相应地设置准人证;又根据景区内可以承载的人口数量,建立人口常住和流动的准入制度,设定准居证;再根据区内环境可承载经商规模和种类,设置经营准人证。

有效监管

建立居住、建设、经营的年审和奖惩制度。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建立准人制度之后,应严格、经常进行检查,根据遵守制度情况,给予奖励或惩罚,可建立扣分制度,即违章即严厉扣分,扣到一定程度吊销准入证,较轻的改正之后,一定时间后可继续居住、建设、经营,情节严重的则永远不得进入风景区居住、建设或经营。这样可从源头上达到根本治理的目的。

旅游指南

门票信息

景区 票价
毛 泽东同志故居
免费
韶峰景区
73元
滴水洞景区
50元
毛氏宗祠
10元
毛震公祠
10元
毛 泽东同志纪念馆
45元

交通信息

火车:韶山火车站是终点站,位于清溪镇与韶山汽车站相毗邻,与毛 泽东塑像公园相对望。省城长沙至韶山每日有韶1、韶2次列车往返。

客车: 韶山市中心清溪镇汽车站从早晨5:00开始,每15分钟有一趟车往湘潭。 上午7:00至下午5:30,每30分钟有一趟车往长沙市 长沙南站有到韶山的空调班车,从上午7点到下午5点,每隔50分钟会有一班车开往韶山。

折叠旅游路线

第一天参观***同志故居,接着毛 泽东广场、然后毛 泽东遗物馆、再接着毛 泽东家史展、最后韶峰景区(包括韶峰索道,韶峰古寺,毛 泽东诗词碑林),第二天参观韶山滴水洞、然后毛 泽东同志纪念园。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  




张家界
 湖南省省辖地级市
所属类别 :行政区划
张家界是湖南省辖地级市,原名大庸市,辖2个市辖区(永定区、武陵源区)、2个县(慈利县、桑植县)。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属武陵山区腹地。
张家界因旅游建市,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是湘鄂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中心区域。 
1982年9月,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1988年8月,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列入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被列为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被列入中国首批5A级景区。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张家界

  • 面积

    9653平方公里(2012年)

  • 外文名称

    Zhangjiajie

  • 人口

    170万(2013年)

  • 别名

    大庸

  • 方言

    北方方言

  •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 所属地区

    华中

  • 著名景点

    武陵源,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

  • 下辖地区

    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桑植县

  • 机场

    张家界荷花机场

 
  • 政府驻地

    永定区

  • 火车站

    张家界站、张家界西站

  • 电话区号

    0744

  • 车牌代码

    湘G

  • 邮政区码

    427000

  • 地理位置

    湖南西北部

  • 行政代码

    430800

  • 人均生产总值

    29473.34元 (2015年省内第10)

  • 市委书记

    虢正贵

  • 市长

    刘革安


目录

13城市荣誉

历史沿革

张家界市张家界市张家界境内2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留下了许多古老的人文传说和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先后出土国家一级文物41件、二级文物173件、三级文物1222件。公元263年,吴景帝孙休下令设置天门郡,最初郡治就设在永定城区古城堤。[1]

商周时期地属荆楚,春秋战国为楚之黔中地。原名大庸,是古庸国所在地。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先民就已开始在澧水两岸繁衍生息。到了尧舜时代,“舜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于是中国历史上便有了“南蛮”一说。

张家界张家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置郡县,张家界一带属黔中郡慈姑县,县治在慈利县官塔坪,在澧、沅流域建立了现今湖南境内第一个行政区黔中郡,为当时全国三十六郡之一郡,今张家界市两区两县均属其所辖。

西汉时期,除地方设立郡县外,还加封国,实行的是郡国交错体制。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农历己亥年),刘邦当朝,他下令分黔中郡为武陵郡,析慈姑县为孱陵,充县(含永定、武陵源两区与桑植县)。

张家界张家界

张家界张家界

张家界张家界

三国时期,吴景帝孙休于永安六年(公元263年,农历癸未年)见嵩梁山洞门大开玄朗如门,以为吉祥,便改嵩梁山为天门山,同时改武陵郡为天门郡。

唐朝时期,全国改为十道。高祖李渊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农历辛巳年)下令置澧>州、澧阳郡,属山南道,统辖六县,慈利与崇义县(今永定、武陵源二区与桑植县)归其所辖。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960年),今张家界全境属楚国管辖。

宋朝时期,宋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调整为二十三路,路下设府、州、军。宋太祖赵匡胤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农历癸亥年)下令将今张家界市全境划归澧阳郡,曰慈利县,并在今桑植县设安福寨,在今永定区大庸所设武口寨,在武陵源区设索口寨。

元朝时期,在全国设立十一个行省,元始祖忽必烈下令,于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农历丁丑年)改置澧州路总管府所辖四县(慈利是其中之一,即今张家界市全境),并在今永定区茅冈置茅冈都元帅府。

明朝时期,明王朝废除元朝的行中书省,在全国设立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实行省一级民政与财政管理。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农历己酉年),降慈利州改为大庸县,隶属于澧州。

清朝时期,在全国设立二十三个行省,以下设府、州、县。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农历庚戌年),桑植与茅冈土司相继改土归流,升澧州为直辖州,辖安乡、石门、慈利等四县,同时废永定、九溪两卫,新设安福县(今永定、武陵源两区与慈利、桑植两县在当时均属安福县)。

张家界市张家界市民国时期,先在省下设三个道,六十个县,后废道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农历丙辰年)湖南省裁撤武陵道,将大庸、桑植、慈利县划归辰沅道。湖南湖南省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大庸与桑植属第四督察区,专员办事处设在常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张家界市全境解放。公元年至1988年,慈利县属常德专区管辖,而大庸、桑植两县则于1949年10月16日至1952年8月属永顺专区管辖,后划归湘西苗族自治区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辖。1988年至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市大庸。

1994年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具体沿革如下:1949年10月16日至1952年8月大庸、桑植两县则于属永顺专区管辖,后划归湘西苗族自治区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辖。

1982年,建立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填补了中国没有国家公园的空白。1985年5月2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大庸县,设立大庸市(县级),以原大庸县的行政区域为大庸市的行政区域。1988年,国务院批准将大庸市升为地级,设立永定区、武陵源区,将原属常德市的慈利县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桑植县划归大庸市。

1994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因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国内外闻名遐迩而得名。

名称由来

“界”在市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领属界限,一是指高山。清代道光版《永定县志》载:“无事溪发源于张家界。”民国版《慈利县志》载:“索溪上源于张家界。”此处张家界,指的是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一带。张家界之名,最早见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张氏族谱》序言。序言的作者叫张再昌,是永定卫大庸所指挥使张万聪的第6代孙。明弘治年间(1488-1506年),朝廷见张万聪镇守有功,将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一带“山林之地”作为封地赏赐给他。他于是举家上山守业经营。

明崇祯三年(1630年),张万聪的第6代孙张再弘被赐团官,且设衙署于此。这一带成为张氏世袭领地,被叫成了“张家界”。截止到20世纪末,张氏子孙在此已历17代,人口近千人。另一种说法是:相传西汉留侯张良当年在此隐居,终老后葬在水绕四门,因此很早的时候这里就叫张家界了。

1958年,这里建立国营林场,因场址设在张家界农业社的地盘上,林场即取名张家界。1978年,张家界林场最早拉开湖南旅游开发的序幕。1982年,建立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姓聚居的张家界村由公园代管。鉴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子海内外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张家界市辖2个市辖区(永定区武陵源区)、2个县(慈利县桑植县),有7个街道、32个镇、47个乡、15个民族乡。

区划 面积(km²) 政府驻地 街道 民族乡 居委会 村委会
张家界市 9516.03 永定区 7 32 62 15 140 1514
永定区 2173.81 西溪坪街道 6 9 12
58 320
武陵源区 397.48 军地坪街道 1 1 3 1 18 24
慈利县 3480.47 零阳镇
13 18 7 42 639
桑植县 3464.28 澧源镇
9 29 7 22 531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张家界市张家界市张家界市,地处北纬28°52′—29°48′、东经109°40′—111°20′之间,是湖南省西北部一个正在开发、建设,以发展张家界旅游业为特征的新兴省辖地级市,北邻湖北省。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隆起与洞庭湖沉降区结合部,介于东经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纬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间,东接石门、桃源县,南邻沅陵县,北抵湖北省的鹤峰、宣恩县。市界东西最长167公里,南北最宽96公里。张家界市总面积9653平方公里,占湖南省面积的4.5%。[2]

地貌

张家界市的地层复杂多样,造化了当地的特色景观。主要有山地、岩溶、丘陵、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为世界罕见。城市地势西北高,沿澧水向东南倾斜。

在市域另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由于地壳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来不及将河流拓宽,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峡谷。河的谷底极窜成线形,两壁陡峻,滩多水急。张家界市澧水源头、娄水上游、茅岩河段,就是这种河谷地貌。

水文

张家界市境内溪河纵横,水系以澧水和溇水为主,澧水干流在桑植县南岔以上有北、中、南三源。北源为主干,发源于桑植县杉木界;中源出八大公山东麓;南源出永顺县龙家寨,三源在龙江口汇合后往南经桑植县、永定区、慈利县等河流最后流入洞庭湖,干流流贯张家界市的长度是313公里,流域面积8135平方公里。

溇水是澧水的最大支流,发源与湖北鹤峰,向东南流经桑植、慈利注入澧水,干流全长250公里,在张家界市境内的流域面积为2565平方公里河流穿行与石灰岩高山深谷之中,此外镜内还有一部分河流流向沅水,流域面积1428平方公里。市境内大于5平方公里的河流212条,其中一级支流48条,二级支流101条,三级支流54条,四级支流8条。

澧水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流域跨湘鄂两省。澧水干流分北、中、南三源,以北源为主,北源源于湖南省桑植县杉木界,中源源于桑植县八大公山东麓,南源源于湖南永顺县龙家寨,三源于桑植县南岔汇合后东流。沿途接渫水、道水和涔水等支流,至澧县小渡囗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长407公里,流域面积18496平方公里(湖南境内1573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31.2亿立方米。

气候

张家界地处北中纬度,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历年平均日照、气温和降水量分别为1440小时、16度和1400毫米左右,历年平均无霜期在216天至269天之间。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境内气候复杂多变,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也比较频繁。年均气温17℃,1月平均气温5.1℃,7月平均气温28℃,年降水量1400毫米。

张家界气候适中,地处北中纬度,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因此,雨量丰沛(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400毫米),阳光充足,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年平均气温16.6℃左右。夏季8月极端气温在37.2℃左右 ,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3℃(以1月最冷,极端气温在零度左右到4.5℃)。张家界市区海拔183米,景区平均海拔1000米,由于此差异,昼夜温差可达10℃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张家界境内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属850种,脊椎动物146种。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56种,国家级保护动物40种。珍奇树种有银杏、珙桐红豆杉樱花等;名贵药材有灵芝、天麻、何首乌、杜仲、茅岩莓 等;珍稀动物有娃娃鱼、苏门羚、华南虎、云豹、米猴、灵猫等。

张家界市有林业用地面积1012亩,占71%。森林覆盖率达64.61%,名列湖南省第一。城市实施了“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人均拥有绿地1.55平方米,是理想的生态旅游区、国际度假区。

矿产资源

地层和构造的特殊条件,使张家界的矿产以沉积形成的矿产为主,有煤、铁、镍、钼,其次有低温热液形成的铅、锌、铜,非金属矿产有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萤石重晶石、硅石(石英)等,例如青安坪就有丰富的大理石、煤、铁等资源,还有矿泉水。形成武陵源景区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的石英砂岩也是一种矿产资源,其二氧化硅含量达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九点零六,是生产石英玻璃的优质原料

人口民族

张家界张家界

2014年末全市总人口172.12万人,比上年增长1.2%。常住人口151.9万人,按城乡分,城镇人口65.8万人,占比43.32%;乡村人口86.1万人,占比56.68%。按性别分,男性77.97万人,占比51.33%;女性73.93万人,占比48.67%。全年出生2.1万人,出生率12.59‰。全年死亡1.31万人,死亡率7.8‰。全年自然增长人口0.7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79‰。年末全市城镇化率43.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3]

张家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张家界市有少数民族33个,以土家族、白族、苗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115.25万,占总人口的77.19%。2006年末实有土家族人口101.56万、白族11.21万、苗族2.67万,已建立土家族乡8个、白族乡7个。

经济概况

概况

2013年,张家界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656506万元,比上年增长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40966万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928854万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2286686万元,增长5.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5.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2.5%。张家界市人均GDP24259元,比上年增长5.3%。张家界市公共财政收入362736万元,比上年增长12.6%。

第一产业

张家界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甘薯、油菜和豆类。

2013年,张家界市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39千公顷,增长5.4%。棉花种植面积0.96千公顷,增长1.1%。油料种植面积43.84千公顷,增长10.1%。蔬菜种植面积29千公顷,增长4.5%。烟叶种植面积7.6千公顷,增长7.3%。全年粮食产量59.19万吨,减产3.0%;油料7.17万吨,增产5.9%;棉花0.12万吨,减产3.5%;烤烟1.55万吨,增产8.6%;水果28.72万吨,增产7.9%;蔬菜57.25万吨,增产8%;猪肉7.84万吨,增产0.1%;水产品1.43万吨,增产5.8%;禽蛋1.35万吨,增产2.1%。

2013年,全年出栏牲猪103.01万头,增长0.1%。出栏牛5.74万头,增长1.1%。出栏羊19.19万头,增长3.2%。年末存栏牲猪76.49万头,比上年下降3.5%。张家界市农产品加工企业798家,增长5.8%。其中国家及省级龙头企业13家。实现销售收入557942万元,增长20.9%;实现利税46872万元,增长15.2%;实现利润40040万元,增长15.1%。张家界市休闲农业经营收入68402万元,增长11.2%。

第二产业

张家界工业有农机、水泥、氮肥、棉毛纺织等。

2013年,张家界市实现工业增加值764950万元,增长1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张家界市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1945万元,增长21.4%。规模以上工业中,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长6%,集体企业下降55.9%,股份制企业增长122.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7.3%。按轻重业分,轻工业增长3%,重工业增长17.6%。

2013年,张家界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79190万元,增长14.5%;实现利润27550万元,增长36.2%;实现利税52344万元,增长13.8%;亏损面28%,比上年降低4.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达103.5%,比上年提高4.25个百分点。张家界市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21935万元,下降64.6%;出**货值52028万元,下降27.3%。

第三产业

2013年,张家界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量2108360万元,比上年增长24.0%。张家界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0053万元,比上年增长10%。张家界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581万美元,增长18.5%。

2013年,景点接待旅游人数3442.41万人次,下降4.1%。接待过夜游客1425万人天,下降4%;其中境外游客206.58万人天,下降4.3%。张家界市旅游总收入2122930.96万元,增长1.7%。其中,门票收入175621.52万元,下降4.5%;外汇收入32700.68万美元,下降10.7%。

社会事业

教育

2013年,张家界市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27所,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15321万元,比上年增长3.7%。张家界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0%,毕业生升学率82.4%,比上年降低4.7个百分点。张家界市有普通高校2所,各类民办学校267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3.0万人,增长9.8%。张家界市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15所,幼儿园在园幼儿5.28万人,比上年增长6.3%。全年发放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855万元,资助学生5729名。

重点本科
吉首大学
独立学院
张家界学院
重点中学
张家界市民族中学 张家界第一中学

科研

张家界张家界2013年,张家界市承担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个,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项。签订技术合同6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192万元。张家界市专利申请量147件,其中发明专利110件。专利申请中,工矿企业申请119件,大专院校申请26件,机关团体申请2件。张家界市授权专利70件。张家界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6691万元,增长21.9%。

传媒

2013年,张家界市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4个,纪念馆2个。全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7606场。张家界市电视台5个,有线电视用户15.4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35%。广播电台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61.8%。

通信

2013年,张家界市邮电业务总量123526.02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926.02万元,增长18.7%;电信业务总量114600万元,增长13.5%。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253.03万门,互联网宽带用户18.4万户,固定电话用户14.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5.93万户。

卫生

2013年,张家界市卫生机构(含村和社区卫生机构)132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16个,妇幼保健院5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卫生监督机构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村卫生室923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908人,增长11.4%。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779人,注册护士2477人。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6520张,增长11.7%。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数2267张,增长5.6%。张家界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22.3万人,参保率98.2%。全年新建或改建乡镇卫生院11所。

体育

2013年,张家界市体育场地462个。其中,体育馆1座,游泳池9个,运动场2个,各种训练房450个。张家界市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行政村30个,组织开展全民健身项目40项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达25.8万人。

交通

  • 公路

2013年,张家界市年末公路通车里程8773.91公里,比上年增长1.2%,其中高速公路119.3公里。张家界至花垣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张家界市西南出省大通道进一步打通。

  • 铁路

2013年,铁路营运里程130公里,铁路电气化率100%。

  • 航空

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于199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国内的4D级旅游机场。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航空口岸,开通张家界至香港、澳门航线,先后开通张家界至韩国首尔、釜山、日本福冈、大阪等国际客运包机。已经开通至国内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西安、长沙、青岛、沈阳、郑州、成都、重庆、徐州、天津、宁波、温州、哈尔滨、杭州、汕头、香港。

风景名胜

景点

张家界张家界张家界因旅游建市,是国内重点旅游城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拥有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由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索溪峪自然保护区杨家界四大景区组成,风景游览区面积264.6平方公里,是中国首批入选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首批地质公园、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武陵之魂”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道教圣地“南武当”五雷山、“百里画廊”茅岩河万福温泉等景区也是景色秀美、风光独特。贺龙故居、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省委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光禅寺、玉皇洞石窟群、老院子等8处人文古迹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2013年,张家界市国家等级旅游区(点)14家,其中4A级及以上的8家。旅馆898家,其中星级宾馆43家。旅馆床位6.36万张,其中星级宾馆1.3万张。旅行社62家,持证导游4875人,其中外语导游568人。


简介
张家界景区 张家界景区共分为四大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杨家界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四大景区,统称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杨家界 杨家界地处张家界市以西,北邻天子山,西抵袁家界,离张家界森林公园只有十公里。海拔1000多米,属张家界四大核心旅游景点之一,其中乌龙寨、空中走廊、三道鬼门关、土匪窝等景点已列入张家界经典游览线路。
八大公山 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距桑植县城85公里,雄踞武陵山脉北端,澧水源头,其主峰斗篷山海拔1890米,为武陵山之巅,景区由斗篷山、杉木界、天平山五大林区组成,总面积4.49万公顷,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长江南部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森林。
袁家界 袁家界位于杉刀沟北麓,地处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海拔1000余米,四周陡壁悬崖,矗立在武陵山区之中,恰似乎地突起高台。是以石英岩为主构成的一座巨大而较平缓的山岳。
黄石寨 黄石寨亦名黄狮寨,原名黄丝寨,黄氏寨。因古有一道人名叫黄石公在此隐居而得名,是张家界旅游区的精华,向来有"不登黄狮寨,枉到张家界"之说。海拔1200多米,由诸多的悬崖峭壁共同托起而形成的一块南高北低的台地,面积16.5公顷。其主要景点有:天书宝匣、定海神针、南天一柱、金海探龟等,是张家界美景最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张家界最大的凌空观景台。
金鞭溪 金鞭溪是天然形成的一条美丽的溪流,因金鞭岩而得名。溪水弯曲自西向东流去,即使久旱,也不会断流。
鹞子寨 鹞子寨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东北方向,与黄石寨,杨家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海拔1500米,以险著称,原名腰子寨,因形似腰子(肾脏)而得名。它与黄石寨遥遥相对,沟深峰削,山势很险,但寨顶却有一个开阔的平地,是绝妙的天然观景台,面积约60000平方米,四周悬崖深谷,非常险要。
五雷山 五雷山是湖南省首批确定的重点宗教场所,张家界东线旅游核心风景名胜区,它位于慈利县城东,距常张高速慈利东出口20公里处,北临石门,东依临澧,南接桃源,是东入张家界市的必经之地。
九天洞 九天洞号称“亚洲第一大洞”,因有九个天窗与地面相通而得名。洞分上中下三层,总面积250万平方米。九天洞因有九个天窗与洞顶地面相通而得名。1987年山溶洞探险勇士王海然发现,1988年正式对游人开放,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九天洞作为国际溶洞组织成员单位是国际溶洞探险基地。
黄龙洞 黄龙洞是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中著名的溶洞景点,享有“世界溶洞奇观”“世界溶洞全能冠军”“中国最美旅游溶洞”等荣誉。已探明洞底总面积10万平方米;洞体共分四层,洞中有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经中外地质专家考察认为:黄龙洞规模之大、内容之全、景色之美,包含了溶洞学的所有内容。
龙王洞 龙王洞是张家界旅游核心景点之一,被溶洞专家称赞为“世界溶洞奇葩”,是中国最大、最古老的溶洞之一。龙王洞总长约30公里,平均高度50米,宽80米,有58个厅台、28条石走廊、15处珍珠瀑布、3条地下阴河、湖泊2个、水花池45处,洞中石笋、石钟乳、石幔、石花遍布,更有“天下第一柱”之称的龙王宝柱。
普光禅寺 普光禅寺是张家界景区一部分。普光禅寺建于公元1413年,迄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寺院占地8000平方米,是佛教与道教文化相结合的古老人文建筑,院内有着普光寺、武庙、文昌祠等景点。
展开

特产

张家界酒、野生菌、石耳杜仲、葛粉、茅岩莓茶、猕猴桃、龟纹彩石、土家织锦、板栗、石耳炖鸡鸭泥鳅钻豆腐酸酢鱼土家三下锅、夫妻萝卜、十八子磨芋干、土家合渣、葛根酥、玉露茶。

友好城市

国家 城市 缔结时间
韩国 河东郡 2006年3月31日
美国 圣菲市 2009年10月29日
日本 鸣门市 2011年10月26日

历史文化

风俗

哭嫁

土家姑娘的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迎来的。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三、五日。土家人还把能够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爹离娘”、“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少许的苗族也是哭嫁的。不过哭嫁仅是一种仪式罢了。

同姓婚规

土家族在同姓为婚的问题上十分谨慎,仅限于同姓不同宗或五服以外的通婚,五服以内通婚为大逆。事实上,即使是符合土家婚规的同姓婚姻,也还是不能为大多数土家人认同。土家族历史上的婚姻是比较自由的,男女双方经过自由恋爱,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即可结为夫妻。在恩施石窑、大山顶等地,有“女儿会”的习俗,即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青年男女通过“女儿会”,自由恋爱,结为终身伴侣。改土归流后,土家族被迫实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清乾隆《鹤峰县志》载:“至于选婿,由祖父母、父母主持,不必问女子愿否。如女子无耻,口称不愿,不妨依法决罚,一与聘定,终身莫改。”

赶年

土家族团聚过年有其独特的习俗:若腊月大则二十九过年:腊月小则二十八过年。土家人把提前一天过年称之为“赶年”。

命字

命字俗称取号,男子多用朱漆金字木匾迎亲,迎亲前一日,亲友鸣鼓奏乐将木匾送至新郎家中。父亲率新郎拜领,谓之拜号匾,拜毕将匾悬挂于堂壁,谓升号匾。升号匾要三吹三打,鸣炮奏乐。鸣炮后,设筵堂中,挑童子九人加新郎共十人,叫做“陪十兄弟”,并且称十人中新郎为“状元郎”。

九子鞭

九子鞭又叫“天神鞭”,流行于汉、白、土家各族民间,尤以白族人民最为喜爱,他们把幸福、吉祥寄托于神灵,为取悦神佑,伐深山紫竹,竹顶开孔,内置九枚铜钱,鞭长约1米到1.5米左右,大小以本人手握为适,饰以花穗赤绸,紫里带红,十分醒目。打九子鞭既可独舞,又可群舞,少则一人,多则上百。表演者手握鞭杆,伴着唢呐不停舞动。方法有单手拍,双手舞花,盘绕。时而在脚外侧或内侧拍打,时而又在肩上臂上轻敲,动作优美而粗犷。鞭杆舞动,古钱相擦,发出的响音富有韵律节奏,颇为动听。动作有“天女散花”、“姊妹相会”、“雪花盖顶”、“拦门左右”、“螃蟹夹草”等。

土家祭祀

土家人祭土地神,是为了祈求作为一方之主的土地神保佑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也保佑一村人平安、驱邪护村。土家人对土地神十分虔敬,凡土家族地区每村每寨都有一个或多个土地庙,随处可见。土地庙形式多种,有用大理石精心搭建的,也有用四块粗毛板搭建的简易庙或依山洞岩屋而建的土地庙。

高花灯

高花灯是流行于永定沅古坪一带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时,十二人至十四人不等。配有锣、钹、唢呐、鼓等乐器。每人手中拿一盏纸扎灯笼,内点蜡烛两根,顶扎一木偶像,用五色纸剪成戏文故事如“八仙”、“瓦岗寨”,“梁山英雄”之类。高花灯表演有一套程式,要求东起西落,进一个“半边月”,出一“月团圆”,舞个“太极图”。亦可进民房表演,叫“愿灯”,多为祝福、还愿或为某家喜事凑趣。打吆喝、打口哨则只能到户外表演,叫“众灯”,是让大家看的。

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舞蹈,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摆手舞又名“社巴”,整个活动以祭典舞蹈、唱歌等为表演形式,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内容。祭礼仪式毕,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土人作战前跳此舞以助长士气。摆手舞分单摆、双摆、大摆手、小摆手数种。跳摆手舞击大鼓、鸣大锣,气势宏浑壮阔,动人心魄。舞蹈时双手呈同边摆动,踢脚摆手,翩跹进退,成双成对,意境生动。摆手舞不仅是民间一种娱乐和健身性质的体育活动,亦是舞台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奇葩,正是“摆手堂前艳会多,携手联袂缓行歌。鼓锣声杂喃喃语,袅袅余音嗬呓嗬。”

三棒鼓

三棒鼓,唐代称三仗鼓,约于明代传入本境,并逐渐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每年春节,艺人们结伴走村串寨拜年,表演对象不分贫富,户户必到。如遇贫寒之家,表演者将别家赠送的礼品相送,意在人人过节欢喜。充分体现出土家人热情好客,心地善良的民族性格。对加强民族间团结有一定的作用。三棒鼓通常由三至五人组成,一人击鼓唱词,一人锣鼓配乐,一人耍花棒。花棒三根,长一尺,舞者左右各执一根,将另一根抛在空中,左右开弓,击打空中花棒使之不落地。

节日

二月初二,土地神生日,作土地会。

二月十五日,为花朝大期,幼女穿耳;男女多于此时婚配。

三月三日,这天吃蒿子粑粑,叫“蒿子节”。

清明插柳叶于门,谓之“清门”,取一年合家清吉之兆。又以丝棉五色纸制彩幡,挂于祖坟顶,亲族为死者祭扫坟墓,叫“插青”或“挂青”,意为挂念亲人。

四月初八“浴佛节”。此日,农夫俱休息一日,是乡间古老劳动节。

端午节,凡附近寺观,必印送张真人图像,至节日必悬挂堂中,小儿辈则以雄黄涂额,以避“邪毒”。当日则食粽子饮菖蒲,系艾蒿悬于门楣。永定及慈利九溪等地,喜于澧水赛龙舟。端午节有大小之分,五月初五为小端午,十五为大端午。

六月初六日,土家人晒衣服,谓之“覃后晒皮”,传说这天是明初土家首领覃后王殉难忌日,为土家族一大民族节日。

七月七夕,妇女结彩绸对月穿织,陈瓜果于道以祀牛郎织女

中秋节,土家族不兴赏月,吃月饼则是土汉共有的习俗。土家人过中秋别有特色,他们披着皎洁的月光,去冬瓜园里偷瓜,给无生育之夫妇“送子”。

十一月十九日,为太阳神生辰,各家皆晨起焚香,极恭敬。

十二月二十四,为小年。在桑植县有个上洞街的地方,还有姓“向”的过年比其他姓的过年要早一天,这里就有个小传说,说是以前抢匪很多,怕抢匪抢东西,所以就提前一天过年。

文化遗产

截至2012年,张家界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5类70多项,其中桑植民歌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界阳戏张家界高花灯、慈利板板龙灯首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界硬气功曾随国家领导人赴欧洲七国演出。

著名人物

姓名 简介
刘明灯孙开华
镇守台湾、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清末名将
贺龙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新中国元帅
廖汉生袁任远范子瑜
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陈能宽
南北大侠杜心武、地质学家田奇隽、“两弹一星”科学家

城市荣誉

时间 组织机构 荣誉
1982年9月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1988年8月
武陵源
国家第二批40处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2年
武陵源自然风景区
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004年
家界地质公园
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单
2012年
张家界
2012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4]

景点概况

张家界速览

张家界位于湖南西北部,属武陵山脉腹地。因旅游而建、因旅游而兴的张家界市,拥有令世人惊叹的风光。

俗话说“九寨沟看水,张家界看山”。武陵源核心景区中三千座石峰拨地而起,八百条溪流蜿蜒曲折,来张家界旅游观光的人,无不被武陵源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和壮丽的喀斯特景观所倾倒,仿佛置身于神山仙境之中,故而张家界有“中国山水画的原本”、“缩小的仙境,放大的盆景”的美誉。2010年首部3D电影《阿凡达》,更是让其中的电影取景地——张家界的美景享誉世界。

最佳旅行时间

4-6、9-11月是张家界的最佳旅游时间。

4-6月:正值张家界的春天,落英缤纷,溯金鞭溪,游十里画廊,探黄龙洞,体会武陵人进入桃花源的惊喜;

9-11月:秋天的张家界天高云淡,层林尽染,此时正是猕猴桃、蜜橘等美味水果成熟的时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候寒冷,因此气候舒适度稍逊于春秋。

建议游玩天数

3-5天。

到张家界通常都是游国家森林公园,景区面积大,景点多,至少3天为宜,5天可游较为透彻。天门山风景区半天到1天即可。如时间充裕还可顺道游附近的宝峰湖和黄龙洞。

消费水平

张家界因为旅游城市,景区内的整体消费均比市区内要高些。

餐饮:在市内吃饭人均约30元/顿,若点张家界名吃“三下锅”消费会高些,人均70-100元/顿;在景区内想要吃好些人均约50/顿。

住宿:以最集中的森林公园内住宿为例,山上平时标间60-100元/晚,旺季时200元以上/晚。

交通:在市内主要是打的或乘公交车,费用不高;若在景区内搭乘索道费用会较高。

景点游玩

当地活动

购物

张家界最大的亮点在于优美景色,实在要买些特产手信的可选择当地三宝(葛根粉、蕨根粉、岩耳)和一绝(杜仲茶),这些在餐桌上都能吃到,尝不过瘾可买些带回家。此外,土家风味的“辣妹子辣腊”系列食品也很适合馈赠亲友。

娱乐

在张家界景区奇山秀水的跋涉途中,你可以点上一曲湘西民歌,洗去登山的疲惫;到了晚上,还可欣赏大型的山水实景大剧,享受视觉震撼为旅途增添别样趣味。若巧遇节庆,还可感受原汁原味的湘西民俗风情,幸运的话还有飞机穿洞、蜘蛛人攀山、山峰间走钢丝等特殊节目上演。

社区精华


广东省

广州市番禹区

江门市台山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市阳朔县

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

海南省

三亚市吉阳区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重庆市

巫山县

武隆区

四川省

成都市都江堰市

峨眉山市

广元市青川县

贵州省

贵阳市花溪区

遵义市赤水市

六盘水市盘州市

云南省

保山市腾冲市

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

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城关区

林芝市鲁朗景区管理委员会

陕西省

西安市临潼区

渭南市华阴市

甘肃省

酒泉市敦煌市

青海省

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市西夏区

中卫市沙坡头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第十师185团


全域旅游是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

             编辑: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