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们的信仰
——写在粟裕故居之前
早就知道粟裕大将的故居己经对外开放,也希望能够有机会前往瞻仰,但一直未能入愿,这次总队机关组织老干部到怀化开展红色教育,终于了却了我的心愿。
粟裕故居位于湖南省会同县坪村镇枫木村,这里是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侗族占全县总人口的45.8%,从风水学的角度看,这里的确是一个宝地,故居位于群山环抱之中,屋后的山脉似一条腾飞的巨龙,由西向东蜿蜒而去,门前流淌着一条不知名的河流,清澈见底,款款从远处走来。
故居入口为一座小门楼,门头挂着一块“江陵第”匾额。江陵是粟姓的别称,意在告诉路人,这里居住的是粟姓人家。
故居始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由前厅、正屋、横仓。粟裕大将故居楼三栋两层木楼房组合成二进式的独立院落,占地面积450平米;房屋坐东南朝西北,房屋建筑均为穿斗式梁架结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极富有湘西民族特点。
楼下挂着一块“旋听鹿鸣”匾额。这块匾额隐含粟家一个故事:粟裕的父亲粟嘉会自幼聪明好学,小小年纪就考中了秀才,他的舅父特地为他写了一块“旋听鹿鸣”的匾额祝贺。意思说很快就会听到粟嘉高中金榜的消息。“旋”是很快的意思,“鹿鸣”后人将“鹿鸣”比喻科举成名。后来,粟嘉会果然考中举人,遗憾的是,因清朝廷不久倒台,他的这个科举并未派上用场。
粟家当年在建造这幢房子时,也颇费了一番心思,将一进的厅堂设计为品字型格局,而二进之间的天井,建成一字型的造型,这样,从空中俯瞰,就是“一品”的样式,意在后人有人官至一品。
同许多老一代革命家一样,粟裕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从优越的家庭中走出去,用自己毕生的生命去践行认准的目标,他从17岁那年从这里出走,投身于革命的滚滚洪流,此后再也没有回过故乡。
我一直在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让他这样一大批当时的有志青年,放弃优渥的家庭环境,而冒着生命危险去投身当年那个革命队伍?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信仰!在信仰的支撑下,他不愿意继承那拥有2000亩良田,富甲一方的小家业,而勇敢地承担起精忠报国的大事业;在信仰的支撑下,他把自己的一切交由组织安排,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毫无怨言,他的“三不知”(不知自己属于什么民族,不知自己体内隐藏了多少弹片,不知自己蒙冤得到平反)已使自己处于一个崇高的人生境界;在信仰的支撑下,他把名誉看得十分淡然,在人们的记忆中,粟裕一生战功卓著,被称为常胜将军,以至于毛 泽东当年在年在与蒙哥马利交谈时,称他是战友们中最会打仗的。然而在当年军队干部授勋时,谦逊不当元帅,“三让元帅”的佳话,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
粟裕们如今多数人都已经成了历史人物,当我们今天站在他们的故居面前,缅怀那段岁月时,是不应当忘记忘记那条来时之路的。
作者:张光友 编辑: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