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中华名人在线 2021-11-13 11:49:14 作者:zhhmrzx 来源:

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中国投资协会康产业公益扶贫促进中心主任杜芸


       20176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深度贫困成因中,需要特别关注大病致贫问题。

    今年是落实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声中,循着党中央指明的方向,扎根老边穷地区,立足健康扶贫,助力脱贫工作,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圆满答卷。中国投资协会健康产业公益扶贫促进中心,对中心近年来开展的健康扶贫工作加以梳理回顾。

   我国医疗资源不够均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许多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医疗环境简陋,人才十分缺乏,医疗设备老化、陈旧、不足,医疗技术水平较弱、老百姓的基本健康医疗需求得不到保障,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扭转。

据统计,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中有至少42%以上的人群属于因病致贫。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具有病程长、流行广、费用贵、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所导致的死亡已占到总死亡量的85%,所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是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

  “因病致贫”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在我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占到近3000万。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十分普遍,重大疾病已成为横亘在贫困人口脱贫路上的最大障碍,所引起贫困的主要表现是,直接引起劳动力短缺,导致家庭因丧失劳力而失去经济来源;疾病治疗费用昂贵,将家庭的经济逐渐拖垮。

目前农村人口“因病致贫”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第一,医疗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民就医难以得到良好保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大病医疗救助是目前农村医疗保障的核心体制,也是矛盾主体。虽然“新农合”基本上实现了农村全覆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和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但“新农合”和大病保障报销比例低、范围窄,特别是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和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都不算高,且有相当一部分医药费不在报销范围内。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还存在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需要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创新,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保障作用。

    第二,乡镇医疗技术落后,农村优质卫生资源不足。县城主要卫生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区,其他各乡镇的医疗卫生条件相对单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基本不能医治一些较大疾病。一日罹患某些较重疾病,农村患者则需要到异地大医院求医,经济负担进一步增加。

    第三,医疗费用偏高。随着“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提高,一些医疗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变相抬高药品以及治疗费用,导致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生不起病”、“不敢生病”的普遍心理令农民群众在得小病或病情初期选择硬扛不治疗,结果拖成大病,所面临的医疗费用骤增。

第四,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单位普遍存在医疗设备严重不足,设备过时、老化等问题。在一些贫困县市,我们发现部分医院的超声检测设备仍然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设备,黑白超,成片效果模糊。医院缺乏救护车,车辆状况堪忧,村镇医院设施落后。

为此,一、我们深入河北、山西、甘肃、广东等地30多个县、市,实地调研了150个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院。

二、创新工作思路,从大扶贫、大健康出发紧密结合基层实际,做好健康产业公益扶贫促进工作。

三、坚持开发县、乡镇村的健康扶贫工作。

四、坚持从大扶贫大健康格局着手,整合专业资源,全方位一站式全系统全产业链,结合上下游专业平台,做好健康医疗扶贫工作。

编辑 李顺萍 张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