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丹青颂祖国,书墨韵香庆国庆一一全国艺坛名家作品线上展 柯桐枝先生花鸟画专题展
中华名人在线 2023-09-26 04:33:27 作者:zhhmrzx 来源:

妙笔丹青颂祖国,书墨韵香庆国庆一一全国艺坛名家作品线上展

profile-avatar
中华名人在线

柯桐枝先生花鸟画专题展

编前语:花鸟画的境界是什么?我们通过拜读在中国花鸟画坛享有崇高声誉的柯桐枝先生的花鸟画作品后,深深被先生的画作既有传统的教育意义、更有创新的审美价值,还有画作讲述的思想、体现的文化、留下的独有认识所折服。毋庸置疑,这就是境界。

日前,我们编辑部的本部人员和被邀请的几位艺术评论界资深专家学者围桌而坐,就全国20来家著名出版社出版的柯桐枝先生的作品集进行了研讨。在研讨中,大家对先生在花鸟画创作上所取得的现象级巨大成就,共识是鲜明的、一致的。鲜明的共识除了上述所言外,大家还充分肯定了柯桐枝先生是一位不断探索和有着重大突破的花鸟画家,是一位用画作来触动人们心灵的开路先锋。

所谓“先”,就必须要有其革故鼎新和民族特色浓烈的先进性。看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柯桐枝作品精选》画集中的巨制《秋光》、《版纳风采》;还有中央美术学院的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范本《柯桐枝国画作品》画集中的《阳光下杜鹃更红》、《冬去春来》等一幅幅画作,无不将传统花鸟画创作之精髓与现代创新元素巧妙地融合,创造出了令人陶醉的文化情怀和精神赓续、还有难以忘怀的视觉冲击的美好享受。

以上不是柯桐枝先生的花鸟画创作站在艺术学和艺术思想的高度,超越了文化界限、触动世界广大观者心灵并产生共鸣的全部。我们必须要承认,柯桐枝先生的艺术胆略与才识、审美境界与美学追求,都是构成先生在当今中国花鸟画坛奠定了崇高地位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柯桐枝先生的花鸟画艺术实现了走出传统表现的跨越式创新,为中国当代花鸟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审美指南,也为在审美意蕴的传达上开创了无限繁复的内在空间。再则,先生站在人类向往的高度,以敬天悯人爱万物的情怀,通过其笔下赋予的如多色缠绵翡翠般的新奇壮丽,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立场与情感,为世人奉献上山谷间、川流间、平地间最美的景色。这就是柯桐枝先生的花鸟画不光属于中国,亦属于世界!

本部主办的简称“颂祖国,庆国庆一一柯桐枝先生花鸟画线上专题展”,同步在今日头条和中华名人在线展出,以飨读者。

柯桐枝艺术简介

柯桐枝,1943年生于福建莆田,1965年毕业于福建师院艺术系,师从岭南画派名家宋省予、陈子奋先生。分配西安工作16年,期间向版画大家修军先生学习版画创作。1981年举家调到湖南长沙,曾任长沙市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长沙市美协主席,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书画院副院长,湖南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研究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名誉主席,湖南省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湖南省中国画学会顾问。

2014年至2017年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厦门美术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和中共中央党校举办个人画展。

2019年8月,作为中国画家应邀赴英国剑桥大学出席第五届徐志摩国际诗歌艺术节,期间参加中西方艺术论坛,讲述中国热带雨林花鳥画的艺术之特色,並在国王学院艺术中心举办了"柯桐枝云南热带雨林花鳥画展",作品深受西方艺术家的赞誉,荣获组委会颁发的"徐志摩艺术奖"。

作品多次被《人民日报》丶《光明日报》等中央报刋发表,作品《可谓春光一片情》2019年被中国美术馆收编入《中国历代花鳥画名家优秀作品集》,並有42幅花鳥画作品被天津杨柳青画社收编入“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

近年来,其创新性的花鳥画作品得到社会的广泛认识,全囯己有26家教育出版社丶省市美术出版社及大学美院出版社先后把柯桐枝花鳥画作品精选作为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范本编辑出版,向社会公开发行。

柯桐枝先生作品欣赏

《冬去春来》68X136cm 2018年

《家园锦绣》360X145cm 2016年

《原野情深》136x68 2023年

《雨林风春》136x68 2022年

春花满家园 68x136 2020年

春娇68x120 2010年

春到雨林 97x160 2022年

春动雨林万千媚 180x145cm 2014年

春之和谐 246x224 2002年

春风吹动雨林花 360x145 2013年

《南国风》 97×158cm 2021年

《粤城二月春来早 处处已见风流花》 180×145cm 2021年

《冬去春来》68cmX136cm 2018年

《家园锦绣》360cmX145cm 2016年

《情丝》90cmX97cm 2016年

《昨夜春风春雨过》174 cm x124 cm 2012年

《快乐的家园》124 cm x 170 cm 2010年

京花逢春月月红68x136 2017年

故乡明月68x68 2007年

争春 250x190cm 2013年

雨林之春 500x190cm 2020年

塘边春色 60x91 2013年

塘边春色 60x91 2013年

有花有鱼 68x68cm 2007年

鸢尾 124x124cm 2009年

昨夜春风春雨过 174cmx124cm 2012年

昨夜春风春雨过 174cmx124cm 2012年

夏风180cm×180cm2009年作

祖国之春180cm×180cm2009年作

笑迎春天 180cm×97cm2000年作

中华锦绣240cm×200cm1999年作

《详和 长春》 124X178cm

名家评论柯桐枝先生画作

勃郁生机 粲然华彩

——柯桐枝艺术简论

文/范迪安

从196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的前身福建师范学院艺术系开始算起,柯桐枝先生从事艺术创作已达半个世纪,他在中国画花鸟画这个领域长期不懈的探索,积累了十分丰盛的成果。他的个人画展在中国美术馆的举办和他众多作品的又一次集结出版,为我们了解和认识他的艺术人生特别是他在花鸟画艺术上独特的风貌,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纵观柯桐枝先生的艺术,首先可以看到他对中国画艺术的时代创新这一方向充满热情和理想。他的作品开门见山,在浓墨重彩中洋溢出蓬勃的生机,这种生机既发自他所描绘的花鸟形象特别是丰富茂盛的花木生命,也发自他塑造形象、创造意境的笔痕墨迹,花鸟的形象和笔墨的语言在他的作品中有机交融,浑然一体,形成强烈的视觉交响,让人看到一位艺术家钟爱艺术的感情和在作品中投注的饱满热情。中国花鸟画的传统源远流长,历史上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现代以来许多大师传承开拓,推陈出新,构成了斑斓绵延的丹青图卷,对于当代画家来说,既有前人经典经验、范式样板可资学习借鉴,又面临突破法则、超越传统的艰难。柯桐枝先生可贵的精神就在于几十年来一方面笔耕不辍,始终保持一种激昂的艺术进取状态,停笔之际不停向往,充满对自己前行道路和新的艺术目标的憧憬和冲动,动笔之际忘我投入,以饱满的感兴驱笔遣墨,沉浸于表现与探索的愉悦之中,将自身的生命融入花鸟的生命,把“小我”的个性汇通大自然这个“大我”的世界,从而达到酣畅淋漓的抒发。另一方面,他坚持“笔墨当随时代”的信念,从年轻时代一路走来,始终保持着开放的胸襟,注重中国画坛在传承和创新这个时代课题上的各种实践探索与学术研讨,不满自己已有的成果,勇于向自己提出更高的学术目标,特别是人到晚年已经笔娴墨熟的情形下,他还给自己设定新的探索课题,向着超越自我的境界迈进。因此,他的展览不仅让我们看到一种艺术的风格,更让我们看到一种艺术的精神。

在某种程度上,一位画家所处的地域文化自然而然地会给予独特的熏染和蒙养。柯桐枝先生出身于福建莆田,闽海文化中勇于探索的传统养成了他热情奔放、执著追求的性格。在中国画历史上,自明代以降 ,福建的花鸟画家为花鸟画风的转向与开拓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边景昭父子将亦工亦写、充满动态的花鸟画风带入宫廷画院,促进了“院体”的新变;由明入清,作为扬州画派代表人物的闽籍画家华喦、黄慎更是分别从清新与恣意两个维度将花鸟画的表现力推向新的高度,在造型、笔线和设色等艺术语言上呈现出“闽派”的特征。柯桐枝受到这些地域传统的启拨,加上直接师承于具有鲜明闽派风格的福建画家宋省予、陈子奋等先生,在绘画的语言上形成了工写结合、墨彩兼备、注重造型与笔墨表现有机统一的基调。他后来长期在湖南生活与工作,在文化学养和美学旨趣上又受到湘楚文化的感染,一种重生活、重自然、重生命的文化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他的艺术,正是地域性、时代性和个性有机统一的结晶。

艺术的时代创新,首先需要在观念上突破已有的法则和样式。在继承传统方面,柯桐枝先生是信守“古训”的,也即坚持艺术来源于生活,坚持通过写生积累素材,深入体察花鸟形象“生”的仪态,使笔下的造型不落程式概念的窠臼,而是得益于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他作品中的花木形象种类很是丰富,就源于他长期走向自然、走近花木世界所作的大量写生。南国花木长年葱翠、品种众多,自有他倾心的对象,而他也正是对大自然的造化生命充满热爱和想往,才有以投入自然为宽慰的忘我状态,真正把创作的根基扎在自然的土壤之中,从生活中采撷花鸟的原型,并且突出刻画其生命的神情。在他的作品中,许多花卉树木的形象十分醒目,并且以“复数性”的铺排强化形象的特征,这实际是一种近距离观察和细微感受的结果,也透露出他长期以“心”接“物”的真诚。继承传统是为了使自己的艺术拥有正典的气息,而开拓创新则需要思索时代的文化条件和探索研究的课题,在这方面,柯桐枝是清醒的,在沉迷于与自然为伴的艺术生活时,他更多思考如何能在主题关怀、作品格式特别是笔墨语言上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道路。通过感受自然花鸟的积累,他的胸中生发出更宽广的意象,作品的容量不断扩充,以密织的花鸟形象营造枝繁叶茂、花团锦簇的情境,形成了自己的章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鸟画坛在古典与现代的传统中拓宽视野,不少画家将花鸟形象从折枝形态发展为全景形态,把花鸟的生命置放于它们生存的空间,画出花鸟形象与环境景物的关联,形成了一种可称为“大花鸟境界”的学术追求。柯桐枝的艺术也属于追求“大花鸟境界”的这一类型,或许他没有过多在理论上表述自己的追求,但通过大量作品展现了这种追求。尤其可贵的是,在大花鸟体格的基础上,他突出彰显了“热带雨林艺术”这一具有鲜明时代性的意识。花鸟画的历史不仅是造型观念和形式演变的历史,也是对花鸟世界认识的观念不断深化的历史,柯桐枝先生敏感到花鸟画艺术这个核心问题,以当代的文化情怀观照自然,从当代社会普遍关切的生态和环境出发,把生态意识、环境意识注入笔端,把艺术创作与时代的人文关怀结合起来,这就不仅为他自己的作品带来内涵上的新意,也使我们从他的作品中看到时代文化的精神。

有了创作的文化意识和时代意识,作品的意境就绽放出新的华采。柯桐枝先生这些年来足踏湘楚厚土,并不断到南方各地深入生活,在创作上愈发明确地建构“热带雨林艺术”的目标,这是他人到晚年艺术上的升华。有了这种意识,他的画面显得更加充实,多种花卉树木形象交织成生命的锦绣,给人无边无际、无限漫延的感受。在一些作品中,树木密织,枝叶繁盛,视域超越视线,形象直逼眼帘,让人感到走进热带雨林的世界,吮吸到来自泥土和花木的芳香。艺术家不靠概念说话,而靠形象述说胸臆,表达自己的心声。柯桐枝艺术的当代性,正在于他用艺术反映了今日中国社会发展中越来越急切需要倡导、也越来越具备整个社会共识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和家园意识。

柯桐枝先生在明确艺术创作主题的同时,也在笔墨语言不断探索,放开胆量进行各种尝试。他在花鸟画造型上业已形成充分的经验,在线条的运用上展现出率性的品质,注重墨与彩的结合,直取鲜艳明丽的视觉效果,近年的作品尤其突出了几方面的探索:一是画幅阔大,以全景式的营构抒发自己充沛的感兴,画面充实繁茂,一片生机跃然纸上;二是在笔墨形式上将抽象和意象结合起来,在着力塑造具体花木形象的同时,注重画面形象疏密之间、笔线繁简之间和墨色布局比重之间的节奏与韵律。作为主要研究中国画自身传统的画家,他能有意识地融汇西方现代绘画的优长,将现代抽象绘画中点、线、面的构成纳入写意的体格之中,强化了视觉形式的张力,于水墨淋漓和色泽斑斓中彰显形式语言的张力,这也是一种境界的升华;三是长期以来坚持研究墨彩的融合,追求墨彩并重达到的视觉强度。愈到晚年,他在用墨用色上更加浓烈,情之所至,放笔无碍,以浓墨、重墨、泼墨构成底色,在花卉和树木的刻画上施以水色重彩,有时候满幅以花卉的色泽为主,在水墨写意花鸟画的用彩上形成鲜明的个性。这些笔墨形式语言的探索是有机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因此都能转化为画中形象的生命与生机。

传统艺术的发展是当代中国艺术重要的时代课题,柯桐枝先生的努力和丰厚的成果,体现了一位艺术家的文化自觉。当他的展览面向美术界同行和公众的时候,不仅让人激赏,也会给他自己以学术的反馈,使他的艺术朝向更加精进的高度。

2014年仲夏

(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  

便觉春风扑面来

——柯桐枝花鸟画一瞥

文/薛永年

春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和孙克先生一起,出席了一个别致的读画会。主人是来自湖南的画家柯桐枝先生,虽然年过古稀,然而精力弥漫,热情洋溢,充满活力。从出示的作品看,他是画写意花鸟画的,尤喜画大气象的作品,突出鲜花的怒放,色彩的绚烂,观之如春潮涌动,花海汪洋,jiqing喷溢,春风扑面。

柯先生虽初次见面,但他的老师宋省予并不陌生,记得1979年孙克与我专程赴福州出席研讨会,讨论宋省予艺术的融汇百家自成一体。柯桐枝本来是福建莆田人,毕业于宋省予任教的福建师院(今为福建师大)艺术系,他的另一位花鸟画老师是徐悲鸿十分器重的白描画家陈子奋。

然而,柯桐枝在全国画出名气,开始并不是花鸟画,而是版画。这是因为他在大学毕业之后,就被分配到西安从事报纸编辑工作,不久花鸟画被批为 “四旧”的“wenge ”开始,他便转攻版画,拜陕西美协的版画家修军为师。修军的版画,擅黑白对比,具铁木之趣,表达内心对生命和生活的理解。

在修军影响下,柯桐枝的版画进步极快,每年都有版画作品发表,并参加过全国和省、市美术展览。一直到1987年他调进长沙市文联,都是以版画著名的。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他才重新画起了花鸟,很快就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新世纪以来,更成为了长沙花鸟画的领军人物,发挥着广泛的影响。

中国不仅是花鸟画的大国,而且是花鸟画的故乡,千百年来,传统的花鸟画,无论工笔,还是写意,都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色,进入20世纪之后,更由于写实主义的引进,丰富了表现力。新时期以来,花鸟画家的开拓创新普遍表现为:更开阔的视野,更丰富的感受,更动人的视觉。

柯桐枝的花鸟画也是如此。他画的是写意浓彩的花鸟画,总起来看大约有五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小中见大,生机无限。花鸟画是描写微观世界的,但他画出了大境界与大气象,在取材上不满足于传统的“四君子”与城市庭院里的花鸟,而是画山野中的烂漫山花,画热带雨林的自然生态,画大自然的无尽生机。

第二个的特点是计黑当白,饱满充实。构图不大采用传统的大面积留白法,不大做折枝,而是采取全景式的布局,或者截取原生态的一个片段,以黑代白,用黑托chuqian花万卉的色彩缤纷与丰富层次。不再追求古人一花半叶的空灵,也超越了近代趋于写实的拘谨,而是在全新的黑白关系下构建了写意花鸟画的新格局。

第三个特点是讴歌大美,谱写群芳。柯桐枝画中的花,很多是奇花异卉,他自己也叫不出名字,有时还会把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花卉画在一起,画心中的第二自然,画花鸟的梦想。但不管如何,仍然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花头大,有意的夸大。另一个特点以群体意识描绘花木,画成片的花,画花的群体,花的海洋,众花的争妍怒放。

第四个特点是大胆用色,瑰丽灿烂。这也是柯桐枝花鸟画最突出的特色。他不仅发挥了丰富的色相,尤其能够把西方绘画色彩的冷暖、色彩的光暗,民间绘画强烈对比的浓彩,近代画家发挥用水的泼墨泼彩,整合为一,形成了重墨浓彩,厚重恣肆、灿烂辉煌的视觉效果,表达了欣欣向荣的气氛。

第五个特点是新的笔墨,新的虚实。柯桐枝的花鸟画,虽是色彩缤纷的写意花鸟画,但是仍然发挥了笔墨,而且对笔墨的发挥与众不同。他的笔线,既有木刻家用刀的力度,又有国画家操纵柔豪的流畅。他的笔墨关系,已经是线面形态的阐释了,一方面把构成意识引进花鸟画增加了张力,另方面也在与对象的结合中,通过清晰与模糊的笔痕,保持了若即若离的关系,而体现了韵味。

思索柯桐枝的花鸟画,可以看到宋省予、陈子奋、修军三位前辈对他的影响,比如陈子奋的线的妙用,宋省予的对岭南撞粉撞水的消化,修军的黑白意识。除此以外,师辈的影响更主要是创造意识,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广取博收的前提下融会贯通,学习前人而不为成法所缚,积极适应时代需要开拓花鸟画的新领域。

毫无疑问,柯桐枝先生的写意浓色花鸟画是很有特色的创造,特别是画中的乐观向上的情怀、浓墨重彩灿烂辉煌的视觉,根据内心需要组合幻化对象的大胆,融汇中西打通文人与民间传统的手段,都值得称赞。但如果画中的放笔状物和大胆造境再精微一些,装饰化的因素适当减弱一些,表达情怀趣致再丰富一些,他的艺术还会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理论艺委会主任)

后现代境遇的花鸟画探索与发现

文 / 尚 辉

花鸟画的当下发展是和这个社会的现实生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譬如,高度的物质文明对于自然资源无限度的索取和对于自然生态的极大破坏,已使人类赖依生存的自然家园严重沙化与荒废,人类在推进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付出的是逐出自然田园、遭致严重污染的代价。因而,表现自然与生命的主题也便成为花鸟画当代性的重要标志,这和传统花鸟画在农耕文明时代因文人士大夫不能“达”而“独善其身”、并以花鸟比赋其品性节操而形成的文化隐喻性已发生了很大改变。这种花鸟画文化观念的变迁,促使当下画家更多地将花鸟画的创造视点聚焦于花木生命特征的表现上,热带雨林那种充满无限生机的植被生态,也越来越多地成为花鸟画家的描绘对象。当代花鸟画家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把描绘花鸟的自然生态作为此种绘画审美的新发现与新探索。这种审美诉求,还促使花鸟画从传统的、以水墨为上的文化审美转向视觉审美,花与鸟的造型特征、画面的视觉结构以及花鸟世界缤纷绚丽的色彩,都成为当代花鸟画语言变革的方方面面。

柯桐枝花鸟画的当代意义,首先便表现在他对于传统花鸟画当代生命主题的自觉转变上。在他的作品里,已完全看不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伤春感时、哀怨落寞、孤芳自赏,而是对于多姿多彩的花草世界的高歌赞美。他的《艳秋》、《灿灿金杯》、《欣欣向荣》、《未开尽放皆境界》和《万木霜天红烂漫》等,无不把花朵绽放的骄艳妍丽作为描绘的视点。在这些作品里,他择取南国热带亚热带的奇花异木、编织繁密茂盛的构图、厚敷鲜艳瑰丽的色彩,来表达他对于自然田园勃勃生机的感受,他不惜用“艳”、“灿灿”、“欣欣”和“烂漫”等字词来强化这种顽强而绚丽的生命显现。应当说,虽然从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许多画家都开始通过描绘热带雨林花木来表现花鸟的生命意识,但鲜有柯桐枝这样毫无禁忌地将“大花鸟”、“大生态”作为他画面的花鸟主题,忧伤的美学作为古今诗画美学的主体也一直困扰着当代中国画家对于生命本体的赞颂。描绘阳光,赞美生命,至少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是一种险境,是中国传统诗文审美领地的“无人区”。从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美学角度来审视柯桐枝的画作,可能难以理会他对于花木生态如此执著高华的描绘,这或许就是他对于花鸟画当代意义的某种解读与突破。毕竟,自然生命原生态的宁静与美感,在后现代社会无限度压榨人们精神的过程中已成为一种慰藉与奢求。

后现代社会电子资讯的发达使我们完全生活在一个图像时代。这意味着我们的生活经验与精神体验,过度地依赖于资讯传播的图像。柯桐枝描绘花鸟的前提是他能够疏离图像包裹的生存时空而重新回到自然家园、探寻真实花木对于他直接经验的审美积累。显然,他对于花鸟画传统的突围,也便在于那种真切感受的表达上,而不是来自间接的图像经验或传统的“梅谱”、“菊谱”或“竹谱”,他画了许多在传统花鸟画上从所未见的花木,也画了那些花木生长的自然环境。那些热带与亚热带的花木,不仅造型饱满、花蕾硕大,而且色泽异常的艳丽娇妖,这可能也是传统花鸟画难能涉猎的造型与色彩。

是尊重自然花鸟还是沿袭传统画谱,柯桐枝无疑选择了前者。譬如,与传统知白守黑、以空为虚的画面不同,他画幅的尺寸往往巨大、构图满密,这种构图特征无疑地来自于他对大片大片的像版纳热带雨林那样的繁茂植被的深刻感受。在《幽谷不过尖峰岭》作品里,画家用密不透风的热带雨林繁密的枝叶、气根和各种藤萝填满画面;在《春潮》里,画家几乎把繁密的花朵堆塑出流泻的花瀑;在《欣欣向荣》里,画家用远近变幻的宽阔视角将花描绘为花之海、花之潮,等等。这些作品对于繁密视觉感的追求,既出于画家对热带花木的真实感受,也来自于画家的想象和创造。再譬如,即使和海派接受西洋画影响而大胆设色的赵之谦、吴昌硕相比,柯桐枝的色彩更加饱满丰富,他甚至于巧用逆光、侧光在花丛中形成的留白来强化光色在画面上形成的独特美感。像《火焰情怀》几乎用金黄色来镶嵌火焰花大红、朱红的花瓣,以此形成火焰燃烧般的浓烈色彩。像《和露临风》用红紫与翠绿的叶片形成鲜明而靓丽的色彩对比,细碎的藤花与满布的叶片构成了画面繁密的色块构成。像《清清荷塘》描绘的莲花甚至于用嫩黄色勾染,这种夸张了的色彩运用也体现了意象性思维对于花木真实色彩的改变与想象。

应该说,图像时代也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画家对于自然世界的认知。凸透镜成像与极速摄像扩大了人类肉眼观看到的花鸟世界,花瓣与花蕊的放大、花骨绽放过程的快放以及微观花茎叶脉的揭示,都让我们比古人获得了更多的有关自然花草的新奇探索,而当这些图像无限制地在液晶屏上重复、无限制地在广告屏上放大时,图像中的花鸟对于我们有关花鸟的视觉感知也不断地被刷新和覆盖。柯桐枝在作品里放大了比真实尺寸大了许多的花朵,这是他在真实感受的基础上对于图像自然的有益接受。在描绘超倍放大了的花朵上,画家通过光影、浓色和重墨来加强作品的塑造感。譬如,《锦绣中华》(200×240cm)三联画中的中间主幅,每朵牡丹花头的直径已放大到五六十公分,画家几乎是用笔墨皴擦来勾写牡丹花头的光影,以在深色的背景里形成强烈的明暗光感,从而在超倍放大的花朵形象上形成光影丰富的立体造型。《春潮》(180×291cm)以无数繁密的山花表现花潮涌动飞流的意象。在这样一幅巨作里,不仅单体的山花被放大许多,而且画面因把无数花头分成几组强弱不同的光色关系而形成特别整体的效果。画家既赋予这些繁密的花朵以光影,也反复勾皴点染各种不同角度的花型,以改变概念化的骨朵表现。《可谓春光一片晴》(142×360cm)也是一幅超宽横幅,画面虽仍繁密,散于画面的粉红花丛却以块面的方式呈现。一方面,这些花丛形成的粉色块面略去了具体细碎的花形描写;另一方面,这些色块背后却衬以繁紧的枝叶与群鸟,由此形成前虚后实的对比。这种前虚后实的视觉效果,无疑借鉴了凸透镜成像形成的特有的图像语言。

后现代社会是典型的消费主义社会,这种消费主义意识已成为一种普世的文化概念而渗透于社会的每个毛孔。视觉消费更是这种消费文化的典型表征,它不仅以冲击性吸引人的眼球,而且以高频度不断刷新人们的视觉印象。如果说,柯桐枝的许多花鸟画作以极倍率的花朵具象来刷新人们的视觉感官,那么,有些作品也以大体量的结构来形chengren们新颖的视觉感知。像《冬去春来》以镂空的像太湖石似的枝干表现梅花的老干新枝,梅朵都作为画面的背景而呈现于镂空处,画面不仅构思奇巧,而且老干新枝的独特结构形成了很强的视觉形式。《飘香季节》描写了玉兰花开、枝干亭立的壮观景象。作品以纵向粗干和横向细枝的交错编织出画面整体性的抽象结构,硕大的玉兰花朵和枝干间的镂空共同构成了富有节奏韵律的黑白灰关系。《万木霜天红烂漫》将墨线勾勒丛林的具象性和秋霜染红叶片的大块色彩,平面化地拼接在一起,形成了寓抽象形式于具象描绘的结构性特征。这些作品运用了均衡、重复、回环等节奏性的形式元素,让人们体味出花鸟画的视觉冲撞与视觉变幻。

当然,柯桐枝对于花鸟画生命主题的揭示与花鸟视觉性审美的追求,都必须以中国画的审美理念予以调控。这意味着,他如何能够在文人笔墨和现实花木与视觉张力的表现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中国花鸟画从本质上并不是对客观对象的真实描摹,通过笔墨雅化客体形色的外象而抵达内心世界与精神主体的表现,才是中国画的艺术精髓。柯桐枝花鸟画对于热带雨林花木的表现以及这种花木现代视觉经验的呈现所要解决的学术命题,也便在于如何在那种生命形色的现代表达中能够鲜明地体现或部分地显现传统笔墨的意蕴,并在整体上揭示艺术主体对于自然的精神反射。其实,尽管柯桐枝凸显了花木的光影、色彩、造型,尽管柯桐枝从具象花鸟剥离出某些抽象元素并以此夸大画面的形式结构,但他从来没有简单地处理那些造型和色彩、结构与图像,他总是用笔性、笔速和笔法的书写性来化解那些形色结构,从而将传统的文人笔墨转换到那些形色结构的写意表现中。

当齐白石创造出他的“墨虾”符号时,他已将文人画推向了乡土情怀的世俗表达;当吴冠中离析出他的“白墙黑瓦”抽象水墨时,他已把中国画逼到了现代视觉消费的境地。没有不变的中国画定义,正像笔墨逐随时代的变迁。柯桐枝对于花鸟生命主题和现代视觉张力的探索与发现,其实正源于后现代社会人类生存境遇的改变。

2014年5月10日星期六于广州凯旋华美达大酒店

(尚辉:《美术》杂志主编、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李顺萍 谭显淡

版式设计: 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