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家人的感人故事:红色家族的坚韧与担当
中华名人在线 2024-01-06 12:09:26 作者:zhhmrzx 来源:

毛家人的感人故事:红色家族的坚韧与担当

profile-avatar
中华名人在线
闻涛听浪 毛体街毛体馆

毛家人的感人故事
红色家族的坚韧与担当

2023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的纪念日,全国各地,从上到下,思念如潮,韶山更是人流如海。现在转发毛主席亲人,毛主席侄女毛小青、侄子毛坚平一家在韶山的纪念照片和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毛主席回韶山照片背后的故事

  我们一同聚焦那张1959年的照片,定格了毛主席在老家抚摸侄女、侄儿时的动人瞬间。这两个孩子,原来是毛主席的堂弟毛泽连的孩子,他们的命运却在红色历史中写下了奇迹。

重温毛主席的故乡之行

  毛主席于1959年6月25日回到韶山,欢聚亲友。照片中的妇女是毛主席的弟媳、毛泽连的妻子张玉莲。毛泽连是毛主席的堂弟,积极参加革命,但在一次送情报中不幸受伤,留下残疾。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堂哥毛主席的帮助,他的一只眼睛恢复了一点视力。

毛主席的慈爱与期望

  照片中的孩子分别是毛泽连和张玉莲的女儿和儿子,毛小青和毛坚平,当时分别只有5岁和3岁。毛小青回忆道:“伯父见到妈妈、我和弟弟时,深深的父爱洋溢而出。伯父心中感慨万千,他老人家为毛家的人丁兴旺而高兴,为泽连弟的幸福而欣慰。”

毛小青的成长与选择

  尽管毛小青年幼时未敢在毛主席面前多言,但她的命运却在后来有了巨大改变。十年后,她去了北京第二次见到毛主席,提出想参军入伍,毛主席建议她完成学业后再考虑,但毛小青毅然报名参军,成为一名湖南省军区通讯兵。后由于表现优异被推荐进入桂林军校载波通讯专业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广州军区通讯总站。1976年,毛小青从部队退役回家,在湖南广播设备厂当了一名工程技术人员,曾参与了水下鱼雷发射仪器和电视台开关电路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工作。

毛小青的创业与传承

  90年代,全国兴起了“毛主席热”,与毛主席相关的事物成为热门。1993年,她被调至湖南省旅游局,出任东方宾馆副总经理,后又调入汉城大酒店任常务副总经理。1996年,毛小青接到了在北京一家美食城上班的弟弟毛坚平的电话,他说自己的老板想邀请她去北京做餐饮,因为她是毛家后人,而且又有餐饮行业的管理经验,肯定能做出最正宗的“毛家菜”。之后她又获得了毛主席女儿李讷的支持。毛小青开设了“韶山毛家菜”,凭借着特色美食和特殊身份,一举在北京走红。联系到毛主席当年的厨师,她的饭店逐渐发展成为连锁餐饮企业,毛小青也成为著名女企业家。

毛小青的多角身份与贡献

  除了餐饮业,毛小青还创办了红色伟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担任中国关心下一代红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执行主任,曾任中国红色文化联合会会长、中国毛 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毛 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等职务,积极宣传红色文化。

毛坚平的低调生活与坚守初心

  毛坚平,当年在毛主席回韶山时只有3岁,尽管调皮捣蛋,但却因此与伯父相遇。毛主席赞许地说:“这个孩子知道斗争,将来会有大出息!”然而,毛坚平的人生并没有走向富贵荣华。

毛坚平的坚守与感悟

  成年后,毛坚平和姐姐一样选择了当兵,但却一直低调。退伍时,领导征求毛泽连的意见,是当“干部”还是“工人”,老人说我儿子就当一名普通工人吧!毛坚平成为一名兢兢业业的工人。

毛坚平的人生之道

  毛坚平说:“毛主席那一辈的人艰苦奋斗,方才创造了我们如今幸福生活的环境,对此,我们始终心怀感恩。毛主席教导我们要自力更生,这种精神,我们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毛坚平虽未取得“大出息”,却在坚守初心中过上了有意义的生活。

  这一家人,承载了毛主席家风,用坚韧、勇敢、感恩的态度续写着红色历史的一篇篇感人故事。

  毛主席家人的感人故事让人深感敬佩与触动。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叙述,让我们深入了解毛主席的亲人,在红色历史中经历坎坷,却展现出坚韧、勇敢的品质。

  首先,文章以一张珍贵的照片为切入点,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毛主席在1959年回到老家的情景。毛主席对待亲人的深情厚意在照片中得以表露,特别是对于侄女侄子的慈爱,令人动容。而随后对毛泽连和他的家庭命运的叙述,让人更加理解那个特殊时期的革命家庭的坎坷与付出。

  其次,文章在讲述毛小青和毛坚平两位侄女侄子的成长经历时,展示了他们在红色家庭背景下所做的努力与抉择。毛小青的坚持和毅力让人印象深刻,她在面对伯父的建议时保持了独立的思考,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毛坚平则选择低调的工人生涯,用实际行动传承着毛主席的艰苦奋斗精神。

  文章最后强调了毛主席家人的感人故事,突出了他们在不同领域展现出的坚韧品质。毛小青创业的勇气和决心,以及毛坚平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感悟,都是对毛主席家风的生动延续。这种家族精神的传承不仅让人感受到红色家庭的特殊意义,更是对社会各界的一种激励。

  整篇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情感表达,使得读者更为贴近毛主席的亲人,深刻理解他们在特殊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坎坷与荣光。这篇文章以真挚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坚韧与担当,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红色历史中绽放的温馨画面。

驻站会员名录(不断增补中)

·李文涛 ·安想珍 ·张俊山 ·胡永庆
·党建堂 ·李如豪 ·王明德 ·叶汉平
·杨 勇 ·李香壮 ·吕庆杰 ·牛永亮
· 鲁 容 ·桂德松 · 任贵安 · 朱金亭
·毛朝 ·黄总良 ·胡逸蓝 ·陈再军

·王双武 ·甘立冬 ·白建民 ·龙建仁
·王福山 ·张根强 ·刘文法 ·王海清
·黄才斌 ·韩宪全 ·吴志友·窦锦福

·窦锦䘵 ·李增强 ·高 燕 ·丁振林
·崔海战 ·李学献 ·陈晓林 ·翟建华
·瞿永红 ·管春树 ·黄康常 ·姚金涛

·周淮河 ·孔祥生 ·年四好 ·王新民
·
王爱民 ·郑保家 ·周相生 ·洪 彦
·许宝明 ·刘树敏 ·黄龙庄 ·王庆镇
·彭杰菊 ·邓佩华 ·秦惟坤 ·庄爱瑛
·赵明政 ·叶忠平 ·霍同钊 ·萧 艾
·潘自修 ·张纪梅 ·罗爱强 ·张银明
·杨士明 ·徐小敏 ·曹军政 ·衡先古
·高 燕 ·罗衍宽 ·叶忠平 ·毛家泉
·李国安 ·李军 ·陈稳岩 ·廖建国
·肖中秋 ·曹伍梅 ·黄玉初 ·钟佩群

·王付强 ·李建国 ·姜植平 ·张启国
·廖昌建 · ·

更多待续......

编辑: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