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余少华的友谊》
中华名人在线 2025-06-20 14:51:08 作者:zhhmrzx 来源:

《我与余少华的友谊》

      如果没有18年前余少华的闯荡北京,我与余少华永远不会认识的!世界上的事情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我与余少华的相遇、相知就印证了相遇的偶然性和相知的必然性。            

      首先我们都是媒体人,祖籍又都是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县人。岳阳市人民政府驻京办主任晏孝森是我和余少华共同的朋友。在那个年代,每逢春节前,岳阳市驻京办都要举办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岳阳老乡的乡友会。我和余少华的人生轨迹必然会在岳阳大厦出现交集!同为媒体人同为岳阳老乡同为晏孝森主任的朋友,我和余少华想不认识都不可能了!这就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哈哈大笑!)

      自从18年前在岳阳大厦的偶然相遇,发展到后来的必然相知。自从我读到了他赠送给我的《余少华文集(五卷本)》,我对这位比我小6岁的小老乡、临湘才子余少华就刮目相看了!我佩服余少华的为人正直;佩服余少华的才华横溢;佩服余少华的胆略气魄;佩服余少华的敬业精神;佩服余少华的奖掖后生扶植年轻媒体人的满腔豪情;佩服余少华把报纸刊物办得精益求精的韧劲;佩服余少华爱拼才会赢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

      从他的《余少华文集》代总后记《苦命的男人》里,我看到了余少华所经历的人生磨难:他出身贫寒,闯出了一条披荆斩棘之路。凭着他的勤奋好学,凭着他的聪慧机灵,凭着他的发愤图强,凭着他的不屈不挠,凭着他的妙笔生花,在而立之年就成为了岳阳晚报社的名记者和台柱子!而正当不惑之年在岳阳晚报社干得风生水起之际,他却作出了一个令人惊愕的决定:他毅然决然停薪留职下海,闯荡京城。北漂的余少华很快就站稳了脚根。他先后担任了中共中央党校的《中国市场经济报(领导与决策)》主编和新华社《每日电讯(领导与决策周刊社)》社长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的社长助理兼经济部主任,并兼职香港《国际市场经济报》、《中国城市新闻报》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在先后努力办好这几份报纸刊物的同时余少华还言传身教地培养出了一大批年轻的媒体人成为栋梁之才。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余少华迈过了五十知天命和六十而耳顺这两道坎,向着七十遂心所欲不逾矩的方向前行。1956年出生的小猴也熬成了老猴。(虽然余少华自称老猴 ,但是在出生于1950年的老虎 我老甘的面前,余少华还是小猴 !哈哈大笑!)我与余少华贤弟的交往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余少华曾多次邀请我到万寿路中组部招待所三号楼与万柳中路光大花园的公寓作客,一起喝酒叙旧,一起喝茶聊天。我也曾多次邀请余少华出席首都新闻发布会,一起出席在山西省运城市举办的世界模特小姐大赛总决赛并分别在各自的媒体上给予精彩纷呈的报道。

      古人常说:“文人相轻!”。但是我和余少华却是“文人相重!”。君子之交,只有互相羡慕,没有嫉妒恨!随着不断交往,我们彼此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上个月余少华贤弟从岳阳市打电话说:十八年的北漂生涯值得回忆。打算写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京漂,漂过十八年》来记录这些难以忘怀的历史岁月。我非常赞成他的想法。余少华还打算牵头在北京举办一场大型聚会,邀请当年共同奋斗过的北漂媒体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到首都北京喜相逢。时间安排在2018年10月1日(国庆节)那一天。我更是举双手赞成。借用一句时髦的海南话: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我在此祝愿10月1日的媒体人聚会圆满成功!祝愿余少华贤弟的长篇报告文学《京漂,漂过十八年》能够早日问世!我等候拜读大作,先睹为快。(哈哈大笑!)

      贤弟余少华的十八年北漂生涯得以与愚兄我老甘相逢、相识、相知在首都北京,成就了君子之交的一段佳话。君子的心是相通的。友谊长存,历久弥新,留作永远的美好记忆。

人民日报(海外版)主任记者甘大孟。

2018年5月2日于北京金台西路2号院。

编辑:李顺萍 李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