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云天 心慈萍迹——《萍乡人物》之戴凤萍
中华名人在线 2025-07-07 04:46:31 作者:zhhmrzx 来源:

凤舞云天 心慈萍迹——《萍乡人物》之戴凤萍

编者按

      本文主人公戴凤萍女士,定居香港,原籍萍乡市上栗县桐木镇蕉源村。

      蕉源,村名雅致,似水柔情,但可知其似火jiqing?

      史载,萍浏醴起义爆发之前,1905年5月29日,举事者在蕉源欧阳满家召开会议,将分散在萍浏醴地区的会党各派联合起来,统称“六龙山洪江会”。“蕉源会议”极其重要,自此以后,革命形势“发展之速,一日千里,不数月间,已蔓延萍(乡)、宜(春)、分(宜)、万(载)、浏(阳)、醴(陵)数县…”

      初识戴凤萍,缘于2019年萍乡市辞赋学会“凤舞昭萍”文艺晚会,彼自香港专程而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后相交日久,发现其人在柔弱的外表之下,果有一颗火热之心。恰与其生她养她的故乡蕉源一样,正是地灵人杰,人地两宜。

      世人只知戴氏头顶两个光环,一为百万年薪之护理专家,二为百万字数之诗人作家。殊不知,她还是南昌市侨联委员和香港(萍乡)同乡会的秘书长,默默奉献,报效桑梓,尽显一个萍乡儿女的思乡之情。

      《萍乡人物》今日推出香港同胞、乡贤诗人——戴凤萍女史。

      末学所主编之《萍乡人物》,系与萍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鳌洲书院文化研究学会合作。是书已于六月份截稿,今日推出第54名入编者,后续即将推出张国焘、陈良运等9人并出齐60篇当代名人文本,再荣列萍乡古代和近现代各20位名人,总共将控制在100名以内的首册《萍乡人物》下月交付出版社正式送审,特此公告,以此存史!

戴凤萍

      “斜杠精英”——跨界人生的双重新高度!这是人们对她戴凤萍的评价。

       萍乡市上栗县桐木镇蕉源村,这片被青山如椅环抱、洋房点缀其间的灵秀之地,孕育出一位从乡野走向国际的传奇女性——戴凤萍。她以母婴护理为翼,以文学创作为帆,在双领域书写出破界生长的璀璨篇章。

01

敢闯敢变:从机械女工到护理专家

      戴凤萍早年是丰城矿务局机修厂的机械女工,在90年代初改革开放浪潮中,她毅然停薪留职,独自搭乘南下列车闯荡深圳。在新都酒店,她从基层做起,自学和函授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凭借出色的学习能力,历任营业部、餐饮部、客房前台经理,熟练掌握国语、英语、粤语等多语言技能,其中粤语已成为她的母语交流模式。

      1997年香港回归,她以敏锐的商业眼光选择定居香港,开启人生三次关键转型:

       第一是教育先行。顺应香港回归初期普通话教育普及趋势,考取中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同时通过国家语言水平普通话专业测试,转型为幼儿园走堂教师、家庭幼儿教育及普通话私教。五年幼教生涯中,她发现儿童营养学和中医养生的广阔前景,随即进修相关专业。

       第二是她的敏锐跨界。所谓的“冷门”,往往藏着巨大的机会;打破对职业的偏见,才能看见新的可能。恰逢香港政府大力扶持婴幼儿护理行业,她抓住政策红利,参加母婴护理培训课程。学习和实践工作过程中,她深刻认识到中医中药与传统坐月子理念的紧密联系,开始系统地参加香港大学进修学院的各种中医课程,钻研中医营养学知识。

      第三是她肯默默地深耕专业。如今的她已是年薪百万的国际高级母婴护理师,手握英国权威机构TQUK护理证书(获全球60多个国家/地区承认,在英联邦国家和欧盟企业招聘中极具竞争力)。高薪的背后离不开对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如今,她服务一个家庭的薪酬,远远超越过去一年的工资。这告诉我们,她一路走过的工作生涯,离不开她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离不开她考取的各种专业证照。比如她考取的圣约翰急救证,这是工作中必须做到的事情;香港大学进修学院中、西医营养学专业,中医药膳食疗、中医基础学、中医产后调理、中医母乳催乳、婴幼儿按摩手法、针灸学等十余项中医课程证书,以及国际认可的产妇按摩、淋巴祛水肿按摩疗法、古法扎肚、盆骨整合、艾灸、磁叉暖宫调理等专业技能认证,还同时拥有国内高级母婴护理师、高级育婴师、高级营养师等资质。

      她深耕母婴护理14年,用专业与爱心服务40余高端家庭、100多个婴儿,其中包括双胞胎、龙凤胎、早产儿、蚕豆症及天生心漏疾病的特殊婴儿。她过去工作过程中,就曾经利用自己学习过的急救知识,抢救回一条初生婴儿的生命……她和她所有工作过的家庭客户起初是陌生的关系到最后都成为了朋友关系。她的客户来自各种不同领域的高端精英人士,有医生、律师、金融精英……有英国人,台湾人,澳洲,加拿大,新加坡,韩国,日本……香港,内地等等不同国籍和地区人群。之所以她口碑远扬海内外市场,离不开她的人品和敬业精神,更离不开她坚持的“一条龙”护理服务。有她给产妇坐月子,就可以享受到各种优质的产后康复福利,这样客户就不需要因为其他的产后护理需求而进出不同的地方,就可以安心地在自己家中享受坐月子的幸福时光。她做母婴护理工作还有一个目的,也是因为她在过去工作中发现香港很多小孩子皮肤湿疹这个问题。于是她又从各种专业书籍中寻找这种疾病的问题的来由,最后大多数是由于奶粉中添加各种营养素,导致婴儿出现吸收后皮肤过敏症状……所以她倡导母乳喂养,学习各种母乳营养搭配和增乳食谱,实现98%全母乳喂养率(仅在母婴不适宜时调整),其服务的客户90%选择生育二胎以上。如今,她的工作档期需提前数月预约,服务对象非富即贵。她更以专业精神与不卑不亢的态度,将中医养生坐月子理念传播给外籍产妇,成为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者。

02

笔耕不辍:从职场精英到诗坛新星

      工作之余,戴凤萍以笔为剑,在文学天地中快意驰骋。她不仅热爱生活,也持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2024年就曾主编并全款赞助为萍乡市辞赋学会创会会长巫志刚先生出版其个人著作《巫志刚辞赋诗歌选》。

       她坚持睡前30分钟阅读反思,将生活感悟化作动人文字,创作千余首现代诗、散文诗,作品在国内外文学大刊频繁亮相并屡获殊荣。

       其中部分发表和获奖作品有:2021年5月,《追寻延安风》在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盟微刊【金延安征文大赛】收获237844阅读量;诗歌《敬礼,飘扬的红旗》荣获【辉煌百年延川采风会暨首届乾坤湾红诗朗诵会】原创诗歌金奖。

      2021年,10首现代诗入选由北京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谭五昌主编的《2021年中国新诗排行榜》,她还获聘该书编委会副主任;同年,散文诗《又见炊烟》由萍乡著名朗诵家何休教授朗诵制作,登上萍乡市第三十五届谷雨诗会舞台,收获好评,该作品于2021年3月26日刊登在《萍乡日报》。

       部分获奖作品:《安源的春天》荣获全国征文匿名评比二等奖;《三月,有你更美》在2024年4月江西省万年县举办的“石镇杯”庆祝中国共产 党建党100周年全国征评中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金奖,作品刊登于《今日文教》报,并被《作家报》《神舟》《新农村杂志》《中国诗人》转载。此外,2024年3月还获得《青年文学》杂志优秀文学奖。

       国家级、省级刊物成果:2024年3月,散文《不一样的乡愁》外一首、《在守望者演绎惊世的传说》(残荷)发表于国家级刊物《科学新生活》杂志;同月,散文诗《又见炊烟》外一首、《故乡,一首悠远的歌》发表于国家级《前沿科学》杂志;同时该作品4月发表于《南方文学》;现代诗《刚好以白来倾诉》外两首(《三月是诗歌的天堂》《你是我的梦》)于2015年5月刊发于湖南省《湘江文艺》杂志;2025年6月,散文诗《听听夜色的声音》登上《读者》杂志卷首语版面,《上班路上的黄雨》发表在《香港文汇报》并刊入2025诗歌年选鉴出版;2025年10月26日,3首散文诗《与春茶诗语》《煤油灯微亮,亮着希望》《上班路上的黄雨》发表于国家级《中国散文诗周刊》杂志,还撰写了创作手记分享配发。

       在社会活动领域,她曾经是香港萍乡同乡会秘书长,如今也是南昌市侨联委员会委员,不久前还协助江西省侨联、南昌市侨联成功举办202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在文学领域,她身兼香港文促会会员、香港诗词协会会员兼理事、香港女作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以及中华辞赋社会员、江西省作协会员,萍乡市作家协会会员兼理事等10余项社会职务。2023年获“全国十佳新锐诗人奖”;2025年任北师大华语诗歌春晚理事会理事,出版四部个人作品集的她,大量作品见于《诗刊》《诗潮》《诗歌月刊》《鸭绿江》《奔流》等省级、国家级刊物,也常刊登于故乡的《萍乡日报》,成为家乡人引以为傲的杰出乡贤。

03

破界哲学:热爱驱动的人生平衡术

      从月薪数百的机械女工,到年薪百万的母婴护理专家;从乡村姑娘,到双领域的佼佼者,戴凤萍的成长密码藏于细节。她以热爱灌溉事业,以坚持雕刻人生;打破“安稳”幻象,在冷门赛道寻找机会,完成了一场震撼人心的逆袭。她始终秉承“崇德、尚行、求实、创新”的理念,在护理中融入中医智慧,在写作中倾注细腻情感。她用行动打破“月嫂=低端职业”的偏见,以“活出闪耀时刻”为信条,证明平凡岗位也能成就非凡人生。这位从萍乡走出的“跨界破局者”,仍在继续书写传奇,用热爱与坚持,为新时代女性成长勾勒出无限可能的图鉴。

附一:《萍乡人物》编委会名单新鲜出炉

出品:

萍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鳌洲书院文化研究学会

书名题字:

柳斌(原国家教委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原总督学,教育家,学者,书法家,诗人)

扉页题词:

刘洪彪(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艺术委员会主任,著名书法家,学者)

编辑委员会主任:

李远实(市政协原巡视员,著名书法家“神州双管李”,中医教授,人文学者)

名誉主任:

何建洋(江西省人民政府参事,江西省诗词学会会长,萍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鳌洲书院文化研究学会顾问)

王 斌(江西省财政厅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省诗词学会顾问、学者、作家)

副主任:

胡立俭(中鼎国际建设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汉辰实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江西省赣萍商会会长)

网络总监:

肖增建(凯迪网络创始人,原凯迪网络董事长兼网站总编辑,政论作家、评论家、剧作家)

名誉副主任:

孟 西(深圳市萍乡商会会长)

杨海涛(萍乡市名人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黄河(成都市萍乡商会党支部书记)

朱赤(深圳市大浪街道原副调研员、白石龙纪念馆馆长)

主 编:敖桂明(市政协常委、萍乡学院客座教授、市民协主席、鳌洲书院文化研究学会会长、大唐幼教机构董事长)

副 主 编:

袁明辉(萍乡市普天高科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申萍(欧洲萍乡同乡总会会长,法国赣商总会会长)

刘爱萍(北京凡华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教育研究院院长)

戴凤萍(香港女作家协会副秘书长、《香港文学》执行编委)

编委(以姓氏笔划为序):

万炳全(大江网萍乡站站长)

王联盟(作家)

王涛(无锡城市学院教授)

李根萍(作家、公号《长思想的芦苇》主编)

华强(鳌洲书院文化研究学会秘书长)

李琼(萍乡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散文作家)

邱芸(萍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

凌焰(萍乡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历史地理学者)

秦斌武(市新联会会长、金坪烟花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童汝嘉(著名书法教育专家)

谢培选(自媒体人,中学高级教师)

黎一君(萍乡日报社原总编辑、高级编辑)

总顾问:

朱向前(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 毛 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军旅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书法家、收藏家)

名誉总顾问:

陈桂棣(当代中国著名作家、《中国农民调查》作者)

顾问(以姓氏笔划为序):

习嘉裕(萍乡学院退休教授、文化学者)

尹兆书(萍乡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王开贵(萍乡市人大原副主任)

邓斌(萍乡市政协原副主席)

刘明初(萍乡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

刘艳萍(萍乡市政协原副主席)

吴直雄(南昌大学退休教授、社科学者、毛 泽东诗联及习凿齿研究专家)

李久龙(市政协原副主席、市老科协会长)

李腾勇(市政协原副主席、市诗词学会会长)

肖麦青(萍乡市文联原主席、作协原主席)

张学龙(市政协提案委原主任、著名作家)

张品成(当代著名作家、《赤色小子》作者)

春桃(当代中国著名作家、《中国农民调查》《国医》作者)

胡芳(萍乡市政协原副主席)

晏学云(市政协原副主席、市老年大学校长)

黄仂(研究员、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原馆长、党史学者、国家级武术裁判员)

谢新明(萍乡市政协原副主席、市委统战部原部长)

曾鹤鸣(萍乡市教研室原主任、学者、诗人、江西省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

简木根(萍乡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摄影家)

蔡正雅(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画家、诗人)

谭五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国著名诗歌评论家、作家、学者)

黎恩荣(市人大原副主任、市政协原副主席)

黎祖谦(原萍乡高专党委书记、校长,学者、教授)

附二:问昭萍大地,谁能跻身《萍乡人物》?

敖桂明

■萍乡市政协常委,民进市委委员兼一支部主委,市工商联常委,市新联会副会长,萍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萍乡市鳌洲书院文化研究学会会长,萍乡学院客座教授。

■萍乡市大唐幼教机构创始人兼董事长,萍乡市山河水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已出版作品《鼓咙胡》《位卑未敢忘忧国》《傩神传奇》等。

关注就是知音,转发就是公益

留言就是发声,打赏就是功德

作者:敖桂明 鼓咙胡

供稿:赵建桥
编辑:李顺萍 李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