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洗涌政时商务
题记:2025年7月15日上午,一则“记者采访遭企业负责人暴力阻挠”的视频在湖南长沙引发广泛关注。市民刘先生因购买的电缆被检测出质量不达标,向媒体投诉后,记者在湖南丰旭线缆有限公司采访时突遭企业负责人推搡、抢夺设备并摔毁摄像机。事件导致多台采访设备损毁,记者身体受伤,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中国记协亦发声强调“正当舆论监督受法律保护”。
谢姓负责人手臂挥落的弧线里,价值四万元的摄像机零件飞溅,一同碎裂的还有法治社会对舆论监督的基本尊重。
上午10时,湖南丰旭线缆有限公司办公室内,摄像机红灯闪烁。面对记者关于电缆质量不合格的追问,谢姓负责人突然暴起,一把夺过湖南风芒新闻记者的摄像机高举过头,重摔在地。金属外壳迸裂,镜头玻璃碎成蛛网。
当另一名记者举起手机记录现场,该负责人又扑来抢夺手机,推搡中记者眼镜碎裂,牙龈渗血,衣衫撕裂。监控视频显示,三台采访设备在这场冲突中变成废铁,残骸散落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暴力阻挠:失控的十分钟
这场冲突始于一个普通消费者的weiquan诉求。据潇湘晨报报道,长沙市刘先生于7月初从湖南丰旭线缆有限公司购买了总价值5万余元的电缆(规格为22.5㎜²及21.5㎜²)。因客户反馈质量问题,刘先生将部分电缆送至陕西协成测试技术有限公司检测,结果显示产品不仅低于国家推荐标准,也未达到企业自定标准。
7月15日上午,潇湘晨报、湖南都市频道、长沙政法频道等多家媒体记者抵达位于长沙联东U谷的涉事企业。初期采访中,谢姓负责人尚能维持表面克制,声称“可以走法律程序”,“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合格的”。
但当摄像机持续运转,该负责人突然情绪失控。现场视频记录下惊悚一幕:他猛然冲向记者,将一台摄像机高举过肩狠砸地面,摄像机瞬间解体。紧接着又扑向另一设备,强行掰断遮光罩,收音麦屏幕也在抢夺中碎裂。
“机器被砸时,基本上采访结束了,负责人又跑回来。赶我们走,再拍就砸机器。”现场记者回忆道。此时距采访开始仅过去十分钟。
法律屏障:记协亮剑与监管出击
冲突发生后,被砸摄像机记者当场报警。长沙市公安局岳麓分局含浦派出所民警迅速抵达,涉事双方被带至派出所制作笔录。
几乎同时,湘江新区商务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启动应急响应。执法人员赶赴企业仓库,对在售线缆取样封存,送往专业检测机构。市场监管的利剑终于出鞘。
当日下午,中国记协的严正声明震动舆论场:“采访是记者的权利。正当舆论监督受法律保护。”这已是2025年中国记协第三次为记者权益公开发声。声明援引《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干扰、阻挠新闻机构及其新闻记者合法的采访活动”。
更具法律深意的是民法典第999条——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可合理使用民事主体信息。这直接驳斥了涉事企业所谓“侵犯肖像权和商业秘密”的辩解。
危机公关:荒诞的删稿威胁
暴力阻挠未平息事态,反将企业推入更深的舆论漩涡。当日午后,潇湘晨报热线接到自称湖南川普光电线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人员的电话,要求删除相关新闻报道。
记者回电核实身份时,该法务人员拒绝对电缆质量质疑作出回应,却反复声称报道侵犯公司“名誉权、形象权”,坚持删稿要求。天眼查信息揭露关键关联:湖南川普光电与涉事的湖南丰旭线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均为谢某某。
在派出所接受调查的谢姓负责人终于显露悔意:“几个记者冲到办公室拍,我们不让拍,就抢摄像机,双方发生争执,就把相机砸了。事情发生像鬼一样,确实是冲动了,不能违法。”此刻他口中的“法”,正是几小时前被他摔碎在地的监督权。
天眼查信息显示,湖南丰旭线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主营金属制品,其法定代表人谢远陪名下另有湖南川普光电线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曾于2017年因无证生产、冒用3C认证及销售不合格电线被长沙市质监局处罚,涉案货值超76万元。
深层拷问:监督权与质量黑洞
这场冲突暴露的质量隐患令人心惊。涉事电缆规格涉及民用电力基础领域,质量缺陷可能导致线路过热、短路甚至火灾。而企业面对监督的暴力反应,更折射出某些领域质量监管的深层危机。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专家指出:“当企业将‘删稿’作为危机公关首选,而非整改问题产品,实质是将商业利益凌驾于公共安全之上。”据市场监管总局统计,2024年全国电线电缆抽检不合格率仍达8.3%,伪劣产品如同埋设在千家万户的隐形炸弹。
耐人寻味的是,在记者设备被砸现场,谢姓负责人反复强调的“走法律程序”,最终却以自身违法行为作了最反讽的注解。
长沙含浦工业园的铁门外,摄像机碎片已被清理。湘江新区市监局实验室里,从丰旭公司紧急抽检的电缆样品正经历高压测试。而在含浦派出所询问室,谢姓负责人低头签字的背影被监控镜头完整记录——这个曾暴力抗拒监督的人,此刻成了执法记录仪里的主角。
当中国记协声明在各大官微刷屏,一则网友评论被顶上热榜:砸向摄像机的那记重锤,砸不碎真相,只会在法治的砧板上锻打出更锐利的监督之刃。
此次事件,也为所有企业敲响了警钟:在法治社会,暴力无法解决问题,只有尊重法律、尊重舆论监督,积极改进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得市场和公众的信任。同时,全社会也应更加重视和维护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让舆论监督的力量得以充分发挥,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本文综合自潇湘晨报、红星新闻、中国记协等公开报道)
编辑:刘洗涌 李顺萍
来源:媒体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