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学子跨越千里追寻抗战记忆,特殊礼物开启新学期
中华名人在线 2025-09-08 23:56:46 作者:zhhmrzx 来源:

深圳学子跨越千里追寻抗战记忆,特殊礼物开启新学期

深派教育

      9月1日,开学第一天,来自深圳中学梅香学校、南山外国语学校、宝安小学等十多所学校的孩子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开学礼物:制作精美的研学证书、印有1945年8月15日大公报头版“日本投降了”的文件夹以及一封写有学校名字的红色信件。

      这份礼物,记录着他们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用脚步丈量历史、用心灵感受民族的抗战记忆的独特经历。

特殊礼物,新学期的历史见证

      开学第一天,深圳多所学校的教室变成了历史教育的延伸课堂。有的孩子在全班同学见证下,从班主任手中庄重接过研学证书和纪念品,脸上洋溢着自豪与荣耀。

      有的班级则举办了主题班会,邀请参与抗战主题研学的同学分享心得体会。印着“日本投降了”的复刻版大公报头版文件夹,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独特教具。

      这份特殊的开学礼物,源自孩子们暑假期间参与的“行走的历史课堂·抗战主题”研学活动。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群深圳孩子用独特的方式迎接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薪火相传,黄埔后人的历史担当

      参与此次研学活动的孩子们来自深圳多所知名学校,包括:深圳中学梅香学校(本部)、深圳中学梅香学校(小学部)、南山外国语(科华)学校、上海外国语龙岗学校、梅丽小学、深圳市龙岗区百外世纪小学、深圳市宝安区翻身小学、翠园初级中学、宝安小学、深圳市龙岗区百外春蕾小学等。

      这场深入人心的研学活动源自一份深厚的家国情怀,由几位常驻深圳的辛亥黄埔抗战将领后人发起组织,笔润文化公司作为实施主体,活动总顾问乔茵女士是抗战将领后人。自2015年获颁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以来,她一直致力于抗战遗址保护和文化研究。2025年再次获颁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章之际,她带动身边一批辛亥黄埔抗战将领后人积极参与,将十年来的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研学内容。

      黄埔将士后人卢林发先生则发挥文化艺术创意优势,善于捕捉青少年的身心状态,将严肃历史主题赋予艺术魅力,让“行走的历史课堂”变得丰富、生动、有趣。

跨越校园,共赴历史之约

      继6月29日的第一场周末研学启动后,7月到8月,笔润文化公司开展的两场“行走的历史课堂·抗战主题研学”实践。前后20 多名深圳中小学生与父母一同踏上千里研学之旅,足迹遍及湖南、北京、黑龙江、辽宁等省市。

      梅丽小学五年级的吴若嘉同学是这次研学实践活动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一位。她用了14天,与祖孙三代同行,遍及河南、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等7个省市,驻足14座城市。

      她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伪满皇宫博物院、寒葱岭抗联密营遗址、一眼望三国(防川景区)、黑龙江江桥抗战遗址、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通过参观、走访、祭拜,她的内心升起强烈的爱国之情。

       深圳中学梅香学校六年级的张芮淇同学参加了湖南境内主题研学活动。在怀芷江县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和飞虎队纪念馆等历史遗址时,她专注聆听讲解,紧紧跟随着讲解员;立于英烈纪念碑前,她肃穆凝视。返程的高铁上,她仍不停提出问题,与随队指导老师交流。这些点滴细节表明,参加暑期行走的历史课堂的深圳中小学生,不是被动地“参加”活动,而是真正地“进入”一段历史。

      这些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孩子们在抗战精神的感召下,共同踏上了追寻历史的旅程。他们中有的家族先辈是东江纵队战士,有的是抗战将领,有的则是受父母影响,热爱历史及遗址考古。他们怀着对前辈的深情敬意,将自己的人生感受融入对脚下土地的热爱。

      宝安小学五年级4班方希瞳同学的太爷爷是东江纵队老战士,来自深圳市南山外国语科华学校四年级5班的吴博名同学,其家族前辈廖模是抗战时期的中将,前辈廖藩参加过淞沪会战并身负重伤。6月29日首场研学分享环节现场,方希瞳同学安静地聆听妈妈赖永敏分享家族前辈的故事,随后在8月湖南的4天研学活动中,她在历史细节中不断挖掘“宝藏”。吴博名同学家族刚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章。研学分享环节,吴博名再次聆听爷爷廖克勤分享家族五代黄埔生、四代黄埔情的事迹,光荣和自豪写在脸上。

      这个夏天,深圳的孩子们用脚步丈量历史,用心灵感应时代的召唤,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勿忘历史,我辈自强”的精神已经生根发芽。(乔茵/文)

供稿:franK远方的大使

编辑:佚名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