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2年为815位伤重殉国将士修一座湘殇墓园——湘殇墓园竣工开园仪式在湖南辰溪举行
君子文化
9月18日,安葬有815位抗战伤重殉国将士遗骸的湘殇墓园竣工开园仪式在湖南怀化辰溪枣子林举行。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民革湖南省委原主委刘晓,辰溪县政协主席刘恒敏等,郑洞国将军之孙郑跃邦等抗战将士后代代表,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代表共两百人出席仪式。本次活动由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湖南龙越”)与辰溪县抗战文化保护志愿者协会联合主办。
湘殇墓园坐落的辰溪县枣子林,曾是抗战时期后方医院所在地。据记载,从1939年至1945年,枣子林重伤医院共救治在湖南六场大会战中的重伤将士近70000名,埋葬伤亡将士达2100余名,为辰溪三处抗日纪念地中,规模最大、最为集中的将士长眠之地。2018年至2021年,湖南龙越英魂回家项目组先后开展6次集中发掘,共收殓将士遗骸815具,并成功提取635份DNA样本。2024年,在湖南省、市、县三级政协的大力推动、辰溪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通力协作、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下,由湖南龙越发起的湘殇墓园修缮工程正式启动。历经1年紧张施工,总投资1100万元,总占地超14000平方米的湘殇墓园于今日终于落成。墓园内纪念碑、“母亲”雕像、英雄冢、胜利牌坊等核心设施,共同构建出一处集纪念、教育、缅怀于一体的庄严场所。
上午9时18分,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护灵志愿者庄重护送编号M807至M815的将士遗骸至墓区安葬。至此,815位抗战伤亡将士全部入土为安。
在抗战伤重殉国将士纪念碑前,现场以三牲作祭,以祭文哀悼,全体人员三鞠躬、依次献花,表达对抗日殉国将士最深切的哀思与崇高的敬意。
随后,刘晓、刘恒敏、范泽容、姜广策、车朝红、廖克勤、郑跃邦、赵正宝共八位嘉宾代表,共同为抗战胜利牌坊揭幕。红绸落下,额枋正中展现出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亲笔题写的“湘殇墓园”四个大字,标志着这座抗战纪念园正式开园。
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姜广策在发言中回顾了湘殇墓园从调研、遗骸发掘到陵园建设的12年艰辛历程,并特别感谢各级政协、民革湖南省委、辰溪县政府及多家企业、志愿者的长期支持。
长沙辰溪商会名誉会长刘代全、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会顾问欧江平、粤港澳大湾区黄埔同学后代亲友联谊会秘书长乔茵、湖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刘园依次讲话。
湖南省政协常委、民革湖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范泽容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烈的清醒剂。纪念,是为了永不遗忘;缅怀,是为了更好前行。这座庄严的湘殇墓园,不仅仅是一个墓园,更是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一段血火历史的见证,一个唤醒民族记忆、传承爱国情怀的神圣殿堂。”
辰溪县政协主席刘恒敏表示:“我们修建这座墓园,不是为了铭记仇恨,而是为了让每一代人都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这里的每一块石碑,都是一封未曾寄出的家书;每一方墓穴,都藏着一个未讲完的故事,我们要让英雄的名字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让英雄的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永续流淌。”
随后,华大鉴正首席执行官、董事刘佳向湖南龙越交付了100具湘殇墓园伤重殉国将士遗骸鉴定报告。这100例鉴定结果,是100次英魂回家的希望。它为后续寻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刘佳还提到:“华大集团CEO尹烨先生虽因行程安排未能来到现场,但他始终心系于此。今天,他决定再次捐赠100具遗骸的DNA鉴定,助力更多英雄回家。”
湖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长沙黄埔书画院、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湖南知青网、长沙市黄埔军校同学会、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舍、粤港澳大湾区黄埔同学后代亲友联谊会、民革湖南省直属文化创意支部等八家组织机构向湘殇墓园授予荣誉牌匾。
仪式中,80只和平鸽腾空飞起,寓意对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纪念与对永久和平的祈愿。
最后,全体人员移步至“母亲”铜像前献花合影。这座总高6.6米的铜像,塑造了一位凝望远方、等待游子归来的母亲形象。正如当年每一个走上战场的士兵,都有一位等他回家的母亲。她无声伫立于此,承载所有人的祈盼,愿更多英魂能找到回家的路。
今后,湘殇墓园将纳入辰溪县文化旅游线路,进一步推动抗战文化保护、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融合发展,成为凝聚民族精神、传承历史记忆的重要基地。
责编:孙燕飞
一审:薛琳
二审:袁欣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供稿:franK远方的大使
编辑:佚名 李顺萍